在文革狂瀾怒潮澎湃的1967年,新成立的群眾組織如雨後春筍一般。當時南十七大院的孩子,大部分都在學校裏參加了不同派別的群眾組織。其中,一個在錦州鐵中上學的姓王的老高中生,因為不願參加亂七八糟的人都在裏面的組織,索性自己成立了一個組織,起名就叫“獨立戰士”。
1967年初,海校成立了兩大派組織,彼此尖銳對立,經常發生辯論和口角。而南十七的領導幹部,絕大部分後來也表態,支持海校的某一派組織。於是,南十七院裏的派性氣氛也漸漸濃厚起來。本來文革前關系很好的鄰居們,因為派性的因素,竟然鬧得互不來往各走各路。
在各種造反組織都紛紛亮相的時候,南十七的一幫半大男孩子也籌劃著成立一個“組織”。“下雨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這幫男孩子想了很久,決定給自己的“組織”起個響亮的名字。於是,他們便設計了一個名稱,叫做——“震虎口兵團”。
說實在話,雖然叫做“兵團”,但是卻沒有幾個成員,就是幾個剛上初中的學生。但是,畢竟也是成立了兵團,大造聲勢還是必要的。於是,他們提著白色石灰水和黑色墨汁,在南十七的住家墻上刷了一些標語,關鍵是在落款處,要標上“震虎口兵團”的大名。到底當時寫了什麽樣的標語,內容已經記不得了,反正在文革那時候,南十七大院的墻上到處都是標語口號,沒有人仔細看看寫的是什麽內容。諸如,海校的兩派組織寫的“某某某不投降就叫他滅亡!”之類的口號,是走進南十七大院後並不鮮見的。
且說這震虎口兵團的成員,看看南十七大院一進門的房子上滿墻都是標語口號,覺得不夠刺激,就決定進一步擴大造聲勢的範圍。他們決定闖闖虎穴,到南十七大院鍋爐房附近的樓房去刷標語。
南十七大院靠近鍋爐房有一棟樓房,主要是訓練部教員住的單身宿舍。文革之前,南十七大院的孩子們不曾進過那棟樓房。文革中,一些參加了“兵團總隊”組織的教員還在樓中居住。
當震虎口兵團的成員提著顏料桶來到那棟樓房,開始在墻上刷標語的時候,被幾個住在樓裏面的教員看見,有的就出來幹涉了。
在運動中,南十七大院裏的領導幹部向來是對對立派別的基層群眾謹慎小心,不願出現意外的糾葛。但是,南十七大院中的這些半大小夥子,卻是天不怕地不怕,不會對誰有所敬畏的。
於是,十幾歲的“震虎口兵團”成員,就與成人的“革命造反兵團”成員發生了激烈的口角。當幾個初中生哄笑不停的時候,惱羞成怒的成年人被激怒了,動手推搡了半大的孩子。這下可捅了馬蜂窩,被推搡的孩子的家長聞訊趕來評理,那個動手的成年人趕緊回樓躲了起來。
出了這個事件之後,震虎口兵團的成員咽不下這口氣,於是更加頻繁地在建築物和車輛上刷標語,矛頭直指海校的某位領導,鬧得海校的人都知道南十七的這幫男孩子不好惹。
其實,文革中有很多的事情,往往帶有荒誕喜劇一般的色彩,完全可以歸於黑色幽默一類。
在那個喧囂與躁動的年代,一些年輕人幹出躁動的事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所有的成年人都虔誠地高呼“萬歲”或者“打倒”的時候,十幾歲的男孩子幹點兒今天看來是出格的事兒,又有什麽奇怪的呢?
反正,那個被稱為“震虎口兵團”的組織,當年確實在南十七大院的建築物上,沒少刷上黑白兩色的顏料。可惜,南十七大院的老房子已經被拆了,否則假若今天還能找到當年男孩子們寫上去的標語口號,也許能讓南十七大院的老住戶們想起幾十年前發生的那些好笑的往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