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7年我拍摄的一组图片故事的部分图片,在杂志上发表不久,我们就开始跟踪拍摄小伟和苗的纪录片,这期间,我们亲历了他们之间的分分合合,以及他们对成功的渴望.半年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提前结束了拍摄。不久,苗和小伟分道扬镳,并和我们失去了联系,小伟目前还在通道里唱歌,只是,我们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
来自地下的歌声
小伟在这条通道里唱歌很多年了,一开始是他一个人坐在特制的轮椅上,仰着头清唱,借着通道的空旷,歌声传的很远,后来,苗抱着吉它和歌本,坐到了小伟的轮椅边,他们的歌声和琴声让整条空洞洞、透着寒气的地下通道好像中了魔法一样,转瞬间变成一个热情洋溢的音乐舞台。
因为苗的存在,小伟觉得自己更象一个歌手,只不过舞台是地下通道而已。他们探讨和声唱法,他们不断尝试最新最流行的歌,有人专门来点歌,遇到不会的,他们就回去学,并且承诺一个星期一定能唱好。“在地下唱歌对我来说好像是一份工作,我需要一份收入来养活自己,但也不完全是工作,因为现在有人没有听到我们的歌会惦念,这让我要坚持唱下去。”
休息的时候,小伟还会慢慢摇着车在王府井大街上走走,每当那个时候,总会有人指着他说:看那个在地下唱歌的:“我们现在是王府井的一景了”苗调侃地说。因为唱歌,他们有了很多陌生的老朋友。
事实上,在地下通道唱歌之前,小伟从来没有过关于音乐的奢想。他只是希望能自食其力---童年的一场高烧,加上医疗事故,使他失去了自由行动的能力。小伟说,16岁以前,他几乎没有走出过自家的小院,很少和人说话,他关于外面世界的想象是和广播评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小伟越来越不愿意成为家人的负担,也更向往外面的世界,他让人把特别改制的轮椅,用火车托运,自己则从江苏到山东,最后到了北京。
刚到北京的时候,小伟尝试过摆摊卖小商品,但行动很不方便,生意也并不好做。终于有一次,小伟整整有七天没有吃饭,只靠喝水维持,“我在路边晕了过去,因为坐在车上,所以,人们看到我只是头垂在了胸前。他们以为我是要饭的”小伟说,那一天的感觉很奇怪,他忽然觉得,既然这样也是一种生存的方式,为什么不呢?
于是在后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小伟都不再拒绝陌生人的救济。“我有时候坐在那里想,就当这是一种生活体验吧。”小伟说,他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直到有一天,他“下班”路过一个地下通道,由于常听有人在里面唱歌,于是也好玩似的开口唱了几句。路人投射过来的眼神仿佛和平时不太一样,小伟知道:他们觉得自己唱得不错。从此,小伟开始转战北京城的各地下通道,最后来到王府井。
而在唱歌以前,苗也不过是一个自闭的北京男孩--音乐让苗和小伟找到了自我,这种共同的体验让他们惺惺相惜。
苗是有自己的音乐理想的。这个在地下通道和酒吧唱了十年歌的80年代北京男孩,曾经上过广播电台,也被很多媒体报道过,他说,当年他唱地下通道的时候,小伟还在北京天坛附近的红桥市场卖小商品呢。
游唱了多年以后,苗开始写出自己满意的歌曲来,他决定再次回到地下通道里,他想让更多的人听到他的歌声,因为那里的人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感受,会用最真实的表情告诉他这首歌好不好,那首歌是不是受欢迎。而在不唱歌的时候,苗就到星巴克、“水果捞”里,坐到那些小憩的年轻人对面,“你愿意听我这张CD吗?我唱的。”
苗一直执着的音乐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3月以来,他每天都奔波于录影棚和地下通道之间,新CD也有著名制作人介入帮忙录制了。苗拿来样碟给我们听。
“小伟,你是不是也希望有自己的CD”
“我现在还不够格,一切顺其自然吧,没有什么应该有的,或者非有不可的。”
“如果有一天苗出名了,你会不会不习惯?‘
“我还继续唱歌呗........”小伟说。到目前为止,小伟远在江苏的父母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地下唱歌,小伟告诉他们自己在北京做生意。
那天,苗很兴奋的告诉我们,臧天朔乐队成员之一“胡老师”要来接他们去录制关于街头艺术家的电视节目了。晚上九点,在地下通道唱完最后一首歌后,苗把小伟背在身上,坐上了前来接他们到演播室的车。
小伟用手机把苗唱的歌声录下来,以便随时纠正

休息的时候苗和小伟在商场过道里练习

小伟掌握了车上自动滚梯的方法

小伟和苗工作的地方

地下停车场,小伟和苗正在等电视台的车来接他们去做专访
小伟的晚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