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快乐玥玥
快乐玥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413
  • 关注人气:15,4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物质奖励上兴趣班到底能坚持多久?

(2010-07-19 05:13:26)
标签:

育儿

教育

物质奖励

兴趣班

分类: 育儿杂谈

    昨天陪女儿上舞蹈课,因为24号就要考级了,所以老师正在紧张地给孩子练习各个组合,而我们这些家长也紧张地盯着各自的孩子,发现错误以便纠正。

    舞蹈班上,一个家长特别吸引众人的目光。这位家长已经陪孩子来练舞蹈将近两年了,谁都可以看出她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因为舞蹈课除了老师的声音之后,不时会响起的就是这位家长的声音:“小瑶,认真点。”“小瑶,脚要绷直。”“小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唉,可怜天下父母心,不让人注意都困难啊。

    再来看看这个小瑶同学,这个女孩子个子有点大,和女儿差不多的年龄,但个头却是让我这当妈的羡慕不已的,但也只能羡慕而已,那块头,可望不可及啊!据说从小体质也不是很好,吃了许多营养品,人参、燕窝、合生元……反正什么有营养就吃什么,所以孩子就长得个头比一般孩子大。但也因为孩子个头大,行动也自然不大灵活,跳起舞来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大协调、轻快。

    这也不是重点,关键是这孩子似乎对跳舞并不怎么感兴趣。也难怪,老师所教的动作,小瑶总是做得不到位,得不到老师的太多奖励不说(虽然老师也在鼓励着她),却得到了妈妈很多的唠叨和警告。

    昨天也同样是这种情况。老师让各个小组的同学轮流进行模拟考级,其他同学在旁边认真看。而这位妈妈又开始忙碌了,一会儿叫小瑶过来,叮嘱她该注意哪个动作要做到位;一会儿又警告小瑶同学不要与同学聊天,认真观察;一会儿又让孩子在后面加紧练习哪个组合,甚至冲过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动作……看得我们都觉得累。

    我就坐在她的旁边,为这妈妈感觉辛苦的同时也觉得不甚其烦啊!这妈妈再一次把小瑶叫到了身边,说:“小瑶同学,你能不能认真点?来,我们来谈谈条件吧。”小瑶一听条件,来了精神,说:“妈妈,我要那个新玩具。”妈妈说:“可以,只要你认真跳舞,下课了我就给你去买。”“好,谢谢妈妈。”小瑶开心地跑开了,找了个位置练习了起来。

    我很好奇,就对那妈妈说:“还是物质奖励有效果哦。”那妈妈无奈地说:“没办法,每次都要买点东西骗骗她,要不然就不认真,有时还不爱来。”我一听非常惊讶,问:“每次都要买东西?那也够累的。”妈妈说:“没办法,只要她肯来学点东西,花点钱也没关系啦!”正好,小瑶同学又跑回来了,妈妈用脚踢了下女儿,没好气地说:“学舞蹈是这样,弹琴也是这样,唉……你什么时候会学得好一点?”小瑶笑了笑跑开了。

    而我却觉得这妈妈的做法太不妥当了。用物质奖励孩子,让孩子保持学习的兴趣,这种做法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像这位妈妈这样,长期用物质奖励孩子上兴趣班,那这样的兴趣学习到底能坚持多久呢?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群学生,总喜欢踢打路边的一个铁垃圾筒,噪声使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非常苦恼。于是老人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们使劲踢那个垃圾筒,谁踢得最响,谁就可以得到两角钱的奖励。孩子们非常兴奋,就拼命地踢。三次奖励之后,老人告诉孩子们,由于钱不多了,只能奖励一角钱,孩子们虽然还踢,但努力的程度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几天后老人告诉孩子们自己没有钱奖励了,这些孩子们便失去了兴趣,再也不来踢打这个垃圾筒了。

     正像故事中的这些孩子一样,兴趣是能够转移的。孩子们刚开始踢打垃圾筒,是因为兴趣,是因为觉得很有趣,就乐此不彼;当奖励出现之后,他们的兴趣就发生了转移——为了得到奖励而踢垃圾筒,不再对垃圾筒发生兴趣了。当奖励消失之后,那个垃圾筒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同理,孩子们的学习也一样,我们用物质奖励的形式只能维持孩子一时的学习兴趣,长期的、片面的物质奖励形式却会削减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因为这会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学习只是为了得到奖励。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只重视学习的结果(得到物质奖励),而不去重视学习的过程。而当有一天,奖励消失了,那这个兴趣班就会如那“垃圾筒”一样没有什么作用了。

    另外,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孩子也一样,这是我们应该肯定的,因为这也是人类的一种无法抹去的劣根性。也正因为这样,物质的奖励,才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与鼓励的作用。但是,奖励会让人上瘾的,如果要维持着这种刺激与鼓励,必须每次都要用价值相当或更高的物质来支持。就是说,第一次给了这个价值的奖品,那么下一次就要给相当这个价值或比这个价值更高的奖品,如此下去,这奖品的价值就要不断攀升。

    而一旦这奖品的价值在走下坡路,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不是也会在走下坡路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人的正常思维就是:我上次得到了一个好成绩,获得了那样的奖励,而我这一次比上次还好,为什么获得的奖励还不如上一次呢?那我还这么努力干什么?这是人的天性,这像我们工作得工资、资金一样的,孩子更精明,他们的思维更直接。

    而物质奖励也是有限的,当有一天,孩子的奖品很多了,当他不再有这些物质欲望了,那这学习的兴趣还有多少呢?那这学习兴趣还会维持多久呢?就像我有个学生,从小被家长用物质奖励着学习,到了五年级,家长的奖励已经激不起孩子任何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个孩子什么也不缺了,小到玩具,大到电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这样,孩子上兴趣班更应如此。像小瑶妈妈这样长期用物质奖励孩子上兴趣班的做法真的不可取。如果孩子真的没有兴趣,不如就算了,强迫和物质逼迫来学习,孩子累且没效果,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得不偿失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