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福星级的朋友阮直

当年《杂文选刊》用两个版的篇幅画一幅漫画,画出中国当代杂文30家的分布图。在广西那个地方只有一个人守着球门,他就是阮直。那么大地方就一个人,太容易让人记住了。
后来我就与阮直建立了联系,他出书寄给我,我出书也寄给他。而且他在报纸开办“四人同题”专栏,四个人围绕一个论题各抒己见,比如“印象”,比如“成熟”“记忆”,由于抽象,从哪个角度展开都可以,作者便于发挥,围绕这些题目写的东西常常被各种选刊类杂志选载。本来是地方报纸,却有大报的气魄。这个专栏一办就是五六年,中途虽有换人,但我和他一直在场上。有一度个别当地作者有想法,他就让我用笔名。一直到他退休。他为我承受了很多压力,我却对它没有任何回报,纯粹的道义之交。后来他们办了个“文艺范”的专版,主要介绍全国的杂文家。我们本溪的四位,他都在这里推出过。这在全国绝对是独一无二。
他似乎精力格外充沛,那一个小报纸不够他施展的,北海市文联也格外器重他,把文联主办的《北部湾文学》执行主编责任交给了他。我在那个刊物上发表不少作品。本地的报刊似乎还释放不完他的能量,他就帮助《四川文学》编杂文,我就被他在那里隆重推出过一回。这还不算,他还帮助出版社编杂文书,全国第一套女杂文家的书就是他搞出来的,其中就有本溪马亚丽的《冷眼看红尘》。
他编书时也想到了我,我正好有一本《浮世沉思》就给了他。但他们那套书字数有限制,我自己舍不得往下压,就想多交点印刷费解决,可终于没能解决,计划就只好搁浅。我觉得很对不起他,好像是我把那件事搅黄了。
2010年与阮直在北海
他好像任何好事都想着我。2010年他与《杂文选刊》在北海举办第四届全国杂文笔会,特意打电话让我去。我们在宾馆见面,见面那一刻,我颇为震惊。我们相见的情景恍惚以前在哪里见过,我们似乎曾在前世相见。这种感觉在我是第一次。那次开会,他还特意安排了美女记者对我进行专访。除了故乡,我在北海知名度也许最高。这全都仰仗于他。
2012年刘成信先生开始搞一项浩大的工程,出一套上百部的《中国杂文》。从孔子、庄子一直到现在,当代个人集订出50部。他们在《杂文选刊》上开始十个人一批的往出推名单,到第五批,也许竞争太激烈,就一个一个往出推。他是第一批的,都是杂坛的宿将。其中8个人都已作古。
眼看只有六七个名额就要满了,还没有我,他似乎比我还着急,就给主编刘成信打了电话,极力推荐我。王重旭也打电话推荐,又赶上我第二本书适时出版,符合了他们的条件,我也就侥幸混了进去。这50人现在只有37位还活着,我们两个都在其中。
他所以这样看重我,和贺雄飞当年推出我的《追问历史》有关。他与贺雄飞认识,他知道贺雄飞推一本书的分量,所以我因此沾了光。这么推论,贺雄飞也是我的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