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讽刺与幽默》2015年1月2日
“缺德”有时利于规则的完善
阮直
从道德的角度看,懒惰是缺德的,可恰恰是人的懒惰才加速了人类的机械化、自动化、数字化,人在发明与创造的同时也享受着“袖手旁观”;从道德的角度看,利己是缺德的,可人类要是没了利己的欲望,人也就没了生命的能量;钻社会的空子,找规则的漏洞是缺德的,但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钻空子、找漏洞人的“捣乱”才能让我们的制度设计者与规则的制定者,越发聪明与认真。从这个角度看,“缺德”有时不是坏事,反倒利于规则的完善。
比如近日遭到有些网友咒骂的某研究院的季先生与夫人,他们从12月7日开始,每天上班遇到正点、半点,都准时坐在电脑前,为的就是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但这些票对他们来说还不是最佳的选择。因为临近春节最近的车票才是他们心目中真正的“目标”。按照火车售票新规,提前60天抢购到的火车票,可以在15天期限内享受“不收退票费”待遇。人人都可利用这一条无退票成本地“囤票”规则。与此同时,由于现行实名制火车票“仅针对同一天同一车次,使用同一身份证号订票的旅客有所约束,而对不同天同一车次或同一天不同车次,使用同一身份证号订票的旅客没有限制”,上述夫妻俩每天囤积两张火车票的做法,就是利用了售票规则的漏洞囤票的。
没有成本只有利益的雕虫小技,往往无师自通,囤票者一旦发展成“囤票党”势必加重春运购票难的恐慌。所以,有人骂囤票者缺德也不足为怪了,可囤票者的缺德恰恰是春运购票规则的漏洞给制造的。更何况有些民企放假的日期迟迟不定,只有多多囤票才更保险,连没有什么智商的兔子都实行“三窟”策略,更何况人乎。
要想化解有些人“利用规则”的“囤票”行为,让“缺德”的人不缺德,首先是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现行火车票售票规则,堵住漏洞。比如,在坚持“火车票预售期60天”的情况下,一方面,应考虑对春运期间“不同天却是同一车次”的实名制购票做出明确的限制。如在5天或10天等期限内同一身份证不得重复购买“不同天同一车次”的火车票;另一方面,为配合预售期的大幅延长,还可以借鉴民航的做法,考虑出售限制退票改签的打折火车票,如提前60天预售的非春运高峰时段火车票打七折、50天八折、40天九折,若退票则取消打折,并收取高比例的退票费。这样一来,既能提高囤票成本、减少盲目重复购票,也能吸引部分旅客错峰出行。其实,规则的制定者总能从“缺德”的捣乱者中增长智慧,下一个规则一定比“这一个”更完善。
有意思的是,12306春运期间的购票系统实行了20天之后,就被“缺德”的“屯票族”给颠覆了,根据铁路部门最新的公告:自12月26日起,售票系统将不接受行程冲突的购票,如果旅客再次购票时被提示与前次购票行程冲突,请将已购车票办理改签或退票后重新购票。这回无论是“缺德”还是“不缺德”的囤票者,都被“完善”的规则修理好了。
靠自觉让一个人不“缺德”难,但制度让人不能“缺德”不难,就像马路上的红绿灯设置,如果不配套摄像装置,完全靠驾驶员的道德自觉,不自觉者也不罚款、不扣分,闯红灯者一定比“囤票”者更多。那就不是闯红灯者缺德了,而是设置这样交通规则的人缺德了,因为他在拿人的生命挑战人性基因的底线。
道德是人类伦理与文化的产物,它是用来限制人性欲望的文明手段,是法律与制度管理社会与人的辅助形式,正是有人“缺德”才恰恰利于规则的不断完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