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聚堆 “官儿”荟萃
阮直
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接近一万人。按我们的人口比例算还不足十三万分之一,这并不算多。作家中担任省市区和个行业协会一级作家作协副主席以上的人也不过两百多人,更是凤毛麟角一样稀少。老夫我浪迹文坛也几十年了,可见过的省级作家协会副主席以上的作家也没超过8人,可前几天我是扎堆地见识一把“主席聚堆”。
第8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日前公布了第一轮投票的结果,在81部入围进入下一轮的作品中,省级作协主席、副主席占得票前10名的其中8位,真是官大一级水平见长,写字这事也攀附权贵。
上界鲁迅文学奖一个车延高获奖就在文坛搅起一股热带风暴,如今作协的主席们组团合伙拿下了前十名中的八个席位,这算是文坛的实至名归?还是算文人们的惺惺相惜呢?
省级作家协会的主席和驻会的副主席都是有行政级别的,高的厅级,低的也处级,他们与政府的同级别官员享有一样的待遇,这与普通的作者相比就是高高在上的官员了。这些有官衔的作家在作协队伍中都是鸡群中的丹顶鹤,他们的作品从写作那天起就享有特殊的待遇,他们的工作就是写自己的作品,他们还掌管着自己的文学期刊,他们也有权用公款为自己的作品优先召开研讨会,他们与每一个评委都不是陌生人。而每一个普通的作家就没了这样的条件与资源,特别是在评奖这件事的起点上就先失去了“主场优势”。在加上某些评委这个“裁判员”在心理上自觉或不自觉的有点儿“名家崇拜情结”,首轮入围前10名中多是“大官儿”也就成了事实。最终花落谁家,咱们再耐心等几天看,这下回分解是个啥?是大小王扛旗,还是小三拔寨。
这些年来,我们的院士、教授、研究员中的官员比例越来越高,官员中有客座教授这顶帽子的人比生活中戴绿帽子的人都多了。无论多庄重、神圣的事情只要有官员加入保准臭街,当然,为人民服务不在其内。
我们从古到今,无论实行的是哪种体制,都是个重人情,轻规则的国度。特别是像这些不涉及到的国家主权、民族尊严,个体人格的文学评奖,往重要了说是文化建设,往不严重了说,就是“自娱自乐”。评委们干的不过是个良心活儿,公正了是良心,讲点人情也不违背良心,甚至对朋友、熟人关照、偏爱点更是一种良心。这就让最终的获奖的人自己也弄不明白,到底是我的作品得分比重大,还是我的人脉与名气更占优呢?
如今别说文学作品评出的奖项能经得起历史的验证,就连有硬性指标可考、可验的优质钢铁大桥不也接二连三的坍塌吗。在我们都不能对一瓶老陈醋,生抽王鉴定出是“优”还是“不优”的情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对复杂的“人类灵魂工程”的评奖缓行。
不用设置那么多的大奖,大师不是大奖刺激出来的,鲁迅、老舍、巴金的头上不也什么文学大奖的桂冠都没有吗,可那个时代的文学辉煌恰恰是没得过大奖的作家们创造的。
《沈阳日报》2011年8月14
《杂 文
报》2011年8月23日头版头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