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人比金牌重要
阮 直
8月4日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召开短道队全体会议,正式宣布处罚决定:王濛、刘显伟被开除出国家队,停国际国内比赛。冬管中心认为,“此次事件性质极为恶劣,打人运动员严重违反了队规,破坏了队纪,触犯了道德底线,背离了体育精神,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本应作为榜样起示范作用的世界冠军形象,损害了国家短道速滑队的形象,损害了中国运动员的形象……”
听到这样消息,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就对了!队员把助理教练与领队打得到处乱跑的事件世界少见。连境外媒体都报道说:“随着名气的逐渐增大,王濛的行为也已经达到横行霸道的程度。”特别是我们的奥运金牌运动员,国家宠着、省里哄着,市里捧着,县里拍着,走到哪都是鲜花、掌声、领导接见,粉丝签名。
王濛本是个身体、心理都正常、健康的好孩子,可经过金牌的镀金,经过七崇八捧,把王濛弄得“心理残疾”了。王濛也自我神圣起来,不仅冰上想当超人,连话都说不利索的那张嘴,也跑去充当电视节目的嘉宾。更有病的是,主教练与领队之间有隙,王濛也跟着搅合,以致发展到“毁人不倦”这一步,这哪是个心理健康的人呀。
好多脖子上挂了奥运金牌的人一样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疾病,喝酒、打架、闹事,耍大牌的事不比短道速滑队的队员少。
我就琢磨不透,一个金牌运动员真的有如此神圣吗?你在冰上哧溜一下子,完成一个拐急弯,不摔跟头还有速度,这于常人是不可想像的一件事,但这样的本事不是人的本能呀,是你吃苦受罪训练出来的。人的超常竞技体育技能,不是人的常态身体本能,更不是工作、生活的需要,而是被政治化、民族化了。当国家情结至上时,一个金牌就是一次民族自豪感的释放,我们的民族情结是从自卑开始,升华为自大,体育金牌确实充当第一激素,因为我们科学技术、文化原创,管理模式什么都没有竞技体育这样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可是这样的领先,我们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人家的体育是个人自己的事情,咱们的体育是国家的事情;人家参加奥运会的队伍是个杂牌军,医生、大厨、检察官、职业选手啥人都有,大多数国家的奥运代表队连机票都要自己去化缘的,有些就得自己花钱买。可我们从体校开始到省队、国家队,一切开支都由国家的财政投入,一个奥运金牌运动会员成长过程在8年前就要一个亿投入。可是,这些金牌除来满足我们民族的集体虚荣之外,它的意义到底有多少呢?如果硬要说某个项目的金牌就是我们的骄傲,那某个项目的失败就是我们的耻辱吗?
难道那几十块金牌真的比我们是世界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患者人口最多的国家还重要吗?全民的健康应该大于金牌吧!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得到世界的尊重,不是因为体育比赛的金牌的数量。我们曾经被人家称之为“东亚病夫”不是说你的人都体质弱,而是那时我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落后才得来的“称号”。就像运动员脖子上是挂着金牌了,可上边那个脑袋“不健康”不照样是“现代病夫”。
体育的目的是张扬人的健康运动,不是以夺取金牌数量为荣耻的,合理的体育是展示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国家的强大不是靠体育的荣誉挣来的,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永远比几个人的金牌重要。
广东《潮州日报》2011年8月7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