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弱势者的宣言——小清新

(2011-05-29 10:50:02)
标签:

杂谈

弱势者的宣言——小清新

 

阮直

 

    在一个充满时尚之物的时代,人真的好可怜,安静地活着都不会了,非要弄出一点儿动静惹人关注。可一个人张扬吧,怕被骂为癫狂,一个团伙去折腾吧,又担心被指为闹事,于是就想到了以一个阶层的人,显摆与众不同的生存的状态。这就是每隔三五年就能长出一茬的“潮流引领者”。

    主张个性特色的消费,阅读小众一点儿但又是大众的图书,甚至着装衣料的质地,喝的饮料,手机上的吊坠,都弄他个特立独行,以为这样另类就不会被忽略,就会有媒体跟进,就会有成群的粉丝围堵。

    这就是当下“小清新”。当小资败气了,愤青打蔫了,淑女边缘了,文青枯萎了,腾出空间了,“小清新”就蹿红了。小清新的主张是:“岁月静好、45度天空、白色棉裙、帆布鞋、LOMO相机、旅行、文字、电影、陈绮贞、岩井俊二、安静、音乐、温暖、忧伤……”

    这些标签,就是小清新为自己的“描眉画眼”,如果你有三个以上的标签适合用来描述你自己,那么,你很可能就是——行走在江湖边缘、亦正亦邪、与当下还能大喘气的文青派、小资派分庭抗礼占得三分天下略强一些。

   “小清新”最早源自一种音乐流派,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英国,是独立摇滚的一个分支,音乐以清新、柔和、偏重大众所能接受的意味。伴奏简单,歌词也简单,简单得像孩童写的诗。华语乐坛中受“小清新”一族所青睐的歌手、乐队是陈绮贞、苏打绿、张悬他们。

   小清新从文化现象转为生活方式除了靠自己自恋似描眉画眼之外,他们找到一个强有力的代言人,她就是写出过“七月晴天风吹过发亮的田野”、“骑着单车靠近月亮”、“跌进了浩瀚的海里,跌进了汹涌的美丽”……这些豆瓣味十足歌词的李宇春。当年的那个假小子,后来被戏称为春哥的李宇春,正在用小清新来清洗自己身上那些少了性别意识的标识,实现了从创作到形象上的一次最重要的转身。李宇春不仅完成自己的蜕变,也名正言顺地成为小清新的代言人。

    小清新的主张,是没有文化精神只有文化现象的主张,小清新旗下的作家连黄豆芽都不是,只是一些豆瓣。豆瓣的话语权在博客中都形不成团伙,只好在刚刚兴起的“一两句感悟”的微博中聚集。那些不发布消息,不批评社会、不显示文化,只专注于内心感受的“微博”就是小清新的语文了。小清新的微博永远形不成巨大的转发量,今天一句,明天一句,可他们的专注与规模确实持之以恒,铺天盖地,简直就是微博的盟主一般。

    小清新的柔弱、小清新的不想改变世界,只想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因为这个社会的力量太强大了,小清新连批评的资格也没有,他们若真积极参与批评,他们的批评就会受到批评。主流阶层、主流文化忽略了那些受过良好教育而不是佼佼者的年轻人,可是没有哪个人又甘于孤独,认可寂寞,于是他们选择了适合于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与权利主张。在整个大局都“不革命”“非暴力”的平静之中,小清新最容易被大众接受。

    大众的生活怕天才、怕救世主、怕震荡、怕折腾,但又不甘于平静如水,那么小清新的“玩法”就最受欢迎,因为它形不成冲突与对抗,于是在没有阴谋与策划的情况下,小清新得到了主流文化的认同,也满足了90后一族的小虚荣,于是迅速扩张,形成自己的阶层。可孩子们会长大的,豆瓣迟早要发芽的,小清新不过是人生初恋时的自恋宣言,谁都不会甘于“小清新”似的“平庸”与柔弱。

《杂 文 报》2011年5月27日

《重庆晚报》2011年5月15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