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2009-04-27 13:02:54)
标签:

杂谈

分类: 说(评)课稿

分米的认识

一、           教材分析

“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米和毫米,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

本课教材由例2、做一做和练习一组成。例2是通过学生估计、测量和讨论课桌的长度,引出“分米”,使学生知道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在测量、交流中,借助尺子使学生知道10厘米的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探索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接着教材安排学生通过具体操作,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做一做是让学生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最后教材安排练习一,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次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难点是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选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知道分米与厘米和分米与米的进率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交流的意识。

二、设计思路

新课标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由于分米在实际生活应用的较少,因此我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说说已学的长度单位,并说说他们之间的进率。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2、说说自己对分米的理解

让学生说说对分米已有的了解,不管是对是错,让学生畅所欲言。

小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快,遗忘也快,所以在学习新的长度单位以前复习旧知是必要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在引出分米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分米已有的知识,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二)认识分米

标准》中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根据学生的认识教学分米的知识

师:你对分米有些什么样的认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说明,让学生认识到分米是个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2、学习分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进率

师:大家觉得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有的学生已经对分米有的一定的认识,有的学生还不知道,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直接引出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10厘米=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分米

0厘米-10厘米之间的距离是1分米,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数10个1厘米的方法找到1分米,还可以通过两个刻度之间相减的方法找到1分米,如:3cm-13cm,13-3=10(厘米)=1(分米)。

这个设计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学生猜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利用基础较好的学生带动全体学生认识新知。

3、动手操作,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用手比划一下在尺子上找到了1分米。

(2)找找生活中长度约1分米的事物。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于是在这里我并不是让学生记住1分米的长度,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1分米的概念,形成表象。

4、测量物体的长度

(1)在身边选择一样事物,先说说用什么作单位进行测量,让学生通过评一评的形式比较出合适的测量单位。

(2)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在测量。

这个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进行测量和掌握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2分米=(  )厘米  30厘米=(  )分米  10分米=(  )厘米

学生在完成10分米=100厘米后,问:几米等于10分米呢?学生已经知道100厘米=1米,所以恨自然地引出分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关系。

2、测量物体

3、填上合适的单位练习一的第5题

本课的设计给学生创设了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在各种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每一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