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莆田天云洞之游:山不在高和与怪石零距离

(2017-11-06 21:28:24)
标签:

天云洞

三十六碟

梯田

零距离

石精灵

分类: 摄影、散文
http://s3/mw690/001KCeQXzy7fIyDwwlI72&690

图文:青山青
       11月5日,周日,阴,风大,寒凉,不是我想要的天气,只能来之安之,仍结伴乘车前往福建莆田天云洞游玩。
       天云洞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埭头镇温李村境内的大蚶山上,系该山主峰,海拔398米,兴化湾的船只进出港口,往往以此来定方位。此山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径曲称奇,共有景点60多处。相传蚶山远古时代原为海底一巨礁,后因地壳变迁,升出海面,经历千年浪淘潮蚀,成为今日岩阵群立,怪石杂陈,洞穴奇多,石像遍布的景观,有石鱼鼓、石磬、十八跳石、东西覆船石等奇巧石,骆驼、鹰、狗等象形石,极为传神,富有灵性,似能言语、动作。山顶巨石群中一元宝状巨石,重数十吨,据说以手推之即能左右晃动,称之"风动石"。原来只知东山岛有风动石,没想到此地也有。最著名的是"三十六碟",在几百平米巨石坡上,错落分布着盘、碗、碟、汤匙等食具形状的风侵水蚀浅底天然石穴,令人叹为观止。天云洞,当地人俗称仙公顶。山中由众多石像、石窟等衍生而来的"仙佛斗法"神话故事流传至今,正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据传,晚唐诗人罗隐曾来此尽兴游玩,赞曰"满山皆秀",而在山中有其居留处"隐洞"等古迹。     
       或许正因石怪且有仙,天云洞也是莆仙四大祈梦胜地之一,以道、释、儒相安共祀而见奇,山上多殿堂楼阁,有通明殿、孔子殿、同道寺等,皆倚峰傍石、逢崖就壁而立,密集分布在方圆不到400平方米的巨岩怪石丛中,殿堂与石洞、石洞与楼阁之间,都有曲径相通,景致幽然。
       天云洞给我的总体印象,是岩石裸露众多、形状奇特多样,植物覆盖率不高且分布不均的海边低矮山丘。当然,个别山岭之间也有相对高差较大和较深的峡谷。各种奇巧怪异之石, 像是哪个顽皮孩子,将其随意抛撒在各处山坡或山脊之上。不像黄山、三清山等名山,风光无限的险峰通常只能远望而不能近看,更无法触摸,更多地诉诸视觉,因距离而产生美,而身在此山,却是人在石中游,可以把仙人的36个“食碟”踩在脚下,也可以摸一摸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惟妙惟肖的“鹰嘴”、“骆驼”、裂开的“仙桃”和某女的“大屁股”(雅称应为“生命之门”)等并与其相依相偎、合影留念, 或者干脆坐在巨石的躯体上小憩, 既可以视觉欣赏,也能零距离、以触觉亲近它们,真是:人在景中走,景在人中戏,相看两不厌。
      可能因受入侵越南的台风达维影响,那天乌云漫卷,海风强劲而猛烈:内穿衬衣,外披夹克,拉上拉链,仍无法抵御大风吹袭而产生的阵阵寒意。站在石坡上,人被吹得有些摇晃,前行有些吃力,握在手中的手机也轻飘飘地有些不听使唤,会不时随风晃悠,必须抓牢,否则后果难料。没容我细想,同行的两位美女中的一位,一个不小心,纤纤玉手中的手机就猝不及防被风打落在硬梆梆的巨石上而裂屏。天气欠佳,观景、拍照会受影响,但簇簇芒花却在风中尽情舞蹈,均朝一个方向,宛若秀发飘飘,恰似旗幡猎猎,身姿、线条和动作比无风之时更加轻盈、曼妙、优雅,又像是一位位音色美妙的歌者,不知疲倦、无声吟唱着一首首动人心弦的秋之咏叹调。生长于贫瘠石山上的松树,也在狂风中摇曳多姿,普遍低矮、古朴,针叶粗短、盘曲遒劲,类似于盆景或微缩版黄山松,彰显着生存的不易、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和追求的执着。
       中午时分,天气略有好转:云层变淡,并稀释出一抹蓝天。“犹抱琵琶半遮面”,太阳像是刚拉开香闺深锁的窗帘,偶尔从云缝中露出慵懒、 羞怯或不够热情的笑脸,在烈烈大风中,并没给人带来多少暖意。
      午餐后,参观餐厅附近与洞窟、奇石相通相连,半隐于山中的天云寺。站在寺外依山而建、高高耸立的平台上,俯瞰山下村落、民居和田园,看到漏斗状地形中有一片梯田,坡度不大,仍算壮观,精神为之一震。
       天云洞之旅,虽然天公不甚作美、秋冬季节“仙蝶”中又无水和“美食”,无法倒映天空,有些遗憾,但仍可说是不虚此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