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向氏家族与刘光世及胡安国、张浚、张俊家族有姻缘关系

(2025-06-11 15:44:42)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分类: 张浚考证

南宋向氏家族与刘光世及胡安国、张浚、张俊家族有姻缘关系

 

两宋之交,有向子韶(1079-1128)、向諲(1085-1153)、向子忞(1097-1165)同族向氏兄弟闻名。高祖向敏中(949-1020),开封府人,北宋初年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是宋神宗赵顼向皇后(1046-1101),1085年,宋哲宗继位,尊为皇太后。1100年宋哲宗去世,一度临朝听政,力排宰相章惇之议,拥立端王赵佶为帝,是为宋徽宗。向子韶是向敏中玄孙,是宋神宗赵顼的向皇后本家侄子,向子韶亲弟有向子衮、向子褒、向子家、向子齐、向子恪、向子忞、向子率),有族兄弟向諲、向子章等。

1、北宋徽宗初年,刘光世娶向子章之女为妻

刘光世向子韶族弟向子章(同出自向敏中)之女向氏(与刘光世同岁,因刘光世封魏国太夫人)为妻是年12岁,时为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刘一止《宋故魏国太夫人向氏墓志铭》有

 

绍兴六年(1136)九月,诏江东转运使向子諲应副刘光世军钱粮,副使俞俟应副张俊军钱粮。向子諲与张俊不协,张俊数有论奏。而刘光世,向氏壻也,故改命之。十月,诏向子諲与直秘阁两浙转运副使俞俟两易,向子諲乞还政,不许。

2、两宋之交前后,向子韶之子向沈娶有胡安国之女

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二月,金兵攻打京西南路的陈州(淮宁府,今河南周口淮阳),知陈州向子韶率军守卫,金兵无法攻克陈州。向子韶命向子忞求援于东京留守宗泽,向子忞至宗泽军中,见宗泽无出师救援意,遂反身归陈州,未及至而陈州已被金兵攻克。向子韶率兵巷战,为金兵所俘获,金人欲降之,向子韶痛骂金人,不屈而死。同时其弟知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向子褒、朝请郎向子衮等与全家合门遇害。向子忞奔回陈州,寻访遗孤,南渡流寓江淮之间。不久,向子忞任通判均州(属京西南路),但因道梗不能赴。

建炎四年(1130)正月十六日,金军陷明州。期间,前知真州向子忞降一官,与知州军差遣。二月,追击宋高宗未果北撤的金兵自临安回师,再入平江,纵兵焚掠。三月,朝廷方以向子忞知江阴军,专一主管水军防托事。四月,向子忞从驾还,过明州(宋高宗御舟从海上至明州城下),金人初退,郡方阙守,以向子忞知明州兼兼管内安抚使。同月,宋高宗再由明州返回越州驻跸。五月,金兵渡长江北撤。夏,向子忞以与监司(时张汝舟任监诸军审计司属吏)不合罢,张汝舟接替向子忞知明州兼兼管内安抚使(同年六月,张汝舟主管江州太平观),向子忞自遭宛丘(真州)家祸,向子韶(忠毅)有子向沈(1108-1171)为给事胡公安国(1074-1138)婿(向子韶之子向沈的妻子胡氏是胡安国的女儿胡申;女胡申,适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向沈,其父即向和卿也;忠毅死时,其家几亡噍类,第四子沈适以逆妇于故侍读文定胡公之家,獲免于难,君即沈也,字深之),从寓湖南,不知存亡。

绍兴元年(1131)正月,向子諲知鄂州充荆湖东路安抚使(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公事)。春,右相朱胜非以都督恭行天讨,檄向子忞权督府参议官。时洪州久阙帅,右相以向子忞兼摄之。张俊大军至明州,募大姓应办支用。期间,向子忞丐守道州(属荆湖南路),宋高宗从之。三月,荆湖南、北路改为荆湖东、西路,东路治鄂州,西路治鼎州。向子忞知道州兼湖东兵马都监、节制管内军马。四月,金军直逼兴州(今陕西略阳),张浚退保阆州(今四川阆中)。八月,秦桧受命为右相兼知枢密院事。胡安国方避地湖南,以书抵秦桧,言:“向子諲忠节,可以扶持三纲,愿怜其无救而陷于贼,复加收用。”十月,金军数万企图南下入川,张浚指挥吴玠在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凭险扼守,大败金军。这月,向子忞到任道州(其时属荆湖东路)。十一月,向子諲起知广州。十二月,向子諲提举江州太平观。

        绍兴二年(1132)正月,张浚以功被授予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唯一任节度使的文臣),南宋新政权得以初步立足江南。二月,直秘阁、主管湖东安抚司公事、知道州向子忞落职放罢,以湖东提点刑狱公事周随亨劾其不法及弃城(曹成攻道州)故也。因道艰不可行,向子忞相从胡安国隐居衡岳山中读书,授《左氏春秋》学。贫甚,向子忞始丐奉祠,主管台州崇道观。期间,向子忞尝与胡安国谈当世士,胡安国颇称秦桧靖康时事。向子忞曰:“与桧同时被执军前鲜有生者,独桧数年之后尽室航海以归,非大奸者,有是乎!”胡安国子胡寅初犹以为过,后乃信服。

3、南宋高宗绍兴中期,张浚侄孙女嫁向子忞之长孙向士克

张浚甚爱重向子忞之子向澣,以其侄孙女妻向澣之长子向士克(1143-?)。

据杨万里《通判吉州向侯(向子忞之子向澣)墓志铭》:“方秦丞相桧用事,张魏公居二水,秘阁家伊山,侯(向澣)每往来魏公所问起居,魏公甚爱重之,遂以其侄孙女妻侯之长子。”

4、南宋高宗绍兴后期,张俊之孙张宗元娶向氏为妻

刘一止《宋故魏国太夫人向氏墓志铭》:“(向氏)女四人,宁国军承宣使浙东路副都总管满温卿,右承议郎通判筠州军州事吴希祥,右承议郎宗正丞张宗元其婿也。其一未嫁。刘光世和向氏(向子韶族弟向子章之女)生四女,其一嫁右承议郎、宗正丞张宗元。

张宗元(1131-?,字合卿)是张俊(1086-1154)之孙,张子厚之子,张镃(1153-?)之父并不是洪迈的岳父张宗元(?-1159,字渊道)。

张宗元(1131-?),字合卿,历直敷文阁主管台州崇道观,承事郎为籍田令,右承奉郎赐紫金鱼袋,右宣义郎、直秘阁,右承议郎知大宗正丞,尚书驾部员外郎,尚书驾部郎中,司农少卿,太府少卿,秘阁修撰江南西路,主管佑神观,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知绍兴府,以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绍兴府,充大金贺生辰使,除在京宫观。世载张宗元(字合卿)厥问娴于艺文握兰司舆率职匪懈

绍兴十年(1142)正月右承奉郎、赐绯鱼袋张宗元(字合卿)为右宣议郎、直秘阁。张宗元(字合卿),枢密使张俊孙也。

绍兴十八年(1138),张宗元(字合卿)中进士。

绍兴十九年(1149)正月直敷文阁【敷文阁,绍兴十年(1140)建,以藏徽宗作品,置学士、直学士、侍制等官】主管台州崇道观张宗元(字合卿)为籍田令,以其祖俊有请也。

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月八日,宋高宗车驾诣景灵宫,朝献礼毕,幸太傅、清河郡王张俊第,制以张俊为太师等,其侄孙张宗元(字合卿)等各转两官。承事郎藉田令张宗元(字合卿)赐紫金鱼袋

绍兴二十三年(1153)五月,右承议郎、知大宗正丞张宗元右承议郎、宗正丞张宗元为向氏女婿面对乞令诸州按月支给宗室孤遗钱米,从之。这月,向子忞转右朝请大夫。秦氏(秦桧)久专国柄,放逐善类,无复还期。

绍兴二十年(1157月,直敷文阁张宗元(字合卿)为尚书驾部员外郎

绍兴二十八年(1158)五月,张宗元(字合卿)尚书驾部郎中任上。同月,尚书驾部郎中张宗元试将作监

绍兴二十九年(1159)九月,张宗元(字合卿)任兵部侍郎。十一月,张宗元(字合卿)因病换任显谟阁直学士、知台州。

绍兴三十年(1130)正月,张宗元(字合卿)授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兼市舶使。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张宗元特转一官

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宗元(字合卿)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一月,张宗元(字合卿)复职显谟阁直学士、知泉州兼市舶使。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张宗元(字合卿)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庐州兼淮南路安抚使。

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七月,诏太府少卿张宗元除秘阁修撰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计度转运副使。同月,张宗元为主管佑神观,仍奉朝请宗元之请

乾道二年(1166)正月,张宗元(字合卿)改任龙图阁学士、知福州。二月,张宗元(字合卿)升任徽猷阁待制、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六月,张宗元(字合卿)因病请求退职,主管台州崇道观。八月,司农少卿张宗元(字合卿)充秘阁修撰江南西路

乾道六年(1172)三月,张宗元(字合卿)以徽猷阁待制身份任荆南府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

乾道九年(1175)三月,左中奉大夫、秘阁修撰、两浙转运副使(运副)张宗元(字合卿)被旨兼权知湖州。六月,张宗元(字合卿)被召,升任敷文阁学士、知平江府。九月,张宗元(字合卿)进直学士院、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闰十月,张宗元(字合卿)任浙江西路兵马钤辖,暂时负责两浙西路安抚使司事务。

南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十月,诏绍兴府今年合起发上供苗米四万三千五百石特与蠲放,以守臣张宗元(字合卿)言诸县旱伤故也。

淳熙二年(1175)六月,张宗元(字合卿)以中奉大夫充敷文阁待制知绍兴。十二月张宗元(字合卿)差充大金贺生辰使

淳熙四年(1177)正月张宗元(字合卿)除在京宫观。

         淳熙六年(1179)二月,待制张宗元(字合卿)降三官,以保举茹骧,坐失举也。

 

 

附:张浚辟客洪迈岳父的兵部侍郎张宗元(字渊道)

张宗元(?-1159),字渊道,方城人。

南宋高宗建炎末年,张宗元字渊道)为工部员外郎宣抚处置使(张俊)司主管机宜文字

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九月,起复尚书左司员外郎直徽猷阁湖南制置大使司参议官张宗元字渊道),用席益奏也。

绍兴六年五月,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张宗元兼都督行府咨议军事。十一月,右司员外郎张宗元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十二月,检正张宗元上殿遣诣建康、太平,抚劳刘光世、张俊两军老小命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张宗元(字渊道)抚问江东淮西,寓建康中书门下省检正官张宗元(字渊道)兼都督行府咨议军事徽猷阁待制出抚淮西军。

绍兴七年(1137),张浚推荐张宗元(字渊道)任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三月,岳飞进太尉,与宰相张浚议事不合。四月,宋廷除岳飞参谋官。飞母死,遁于庐山(岳飞乞持母服居江州庐山,张宗元摄飞事,飞将张宪移疾,部曲汹汹,生异语。张浚因岳飞辞官之事怒,奏以时任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的张宗元(字渊道)权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到鄂州军营抚其众,诏飞赴行在,谕遣还军。七月,六月吕祉自淮西来张宗元为湖北京西路宣抚判官以监岳飞军,吕祉还淮西,王德来朝遂命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权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庚戌,命兵部侍郎张宗元(字渊道)权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往鄂州监岳飞军。张浚辞往太平州、淮西视师。张宗元(字渊道)本对岳飞有成见,在鄂州看到岳家军的情况后,对岳飞产生了敬意,并如实向宋高宗陈奏:“将帅辑和,军旅精锐,上则秉承朝廷命令,人怀忠孝,下则训习武技,众智而勇。”缓解宋高宗对岳飞的看法。岳飞复任宋廷命参谋、兵部尚书吕祉往庐州节制,且以王德为都统制,郦琼副之。八月尚书户部员外郎霍蠡转一官,用权湖北京西宣抚判官张宗元奏也,蠡在鄂州,应副岳飞军钱粮,宗元言其奉公守正,故特迁焉。宗元乃还,既对,遂命权尚书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权尚书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权湖北、京西路宣抚判官张宗元为徽猷阁待制、枢密都承旨。郦琼与靳赛,皆故群盗,与王德素不相能。德,威声素zhu,军中号为王夜叉。都承旨张宗元(字渊道),深以为不可,谓浚曰:“琼等畏德如虎,今乃使临其上,是速其叛也。”浚不谓然。张宗元(字渊道)知其事,复语浚曰:“业已尔,今独有终任德,或可以镇,不然,变且生矣。”浚不以为然,遂奏召德还。宋廷以张俊为淮西宣抚使,驻盱眙;杨沂中为淮西制置使,刘副之,并驻庐州。淮西军叛,刘锜、吴锡至庐州,以兵追之不及,命张宗元往招之。九月,张浚乞去位。

绍兴十一年(1141)七月,尚书兵部侍郎张宗元(字渊道)充宝文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兼浙西沿海制置使代仇悆八月,宝文阁直学士左朝议大夫张宗元(字渊道)知静江府。

绍兴十二年(1142),张宗元(字渊道)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使。

         绍兴十七年(1147)八月,赵鼎卒。鼎在吉阳三年,故吏门人皆不敢通问。广西经略使张宗元(字渊道)时馈醪米(时遣使渡海,以醪米馈之),桧知之,命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诛及一家矣。遣人持诗书和药酒前往昌城慰问赵鼎的广西帅将张宗元(字渊道)到株连。

         绍兴十八年(1148)五月,龙图阁直学士知静州张宗元(字渊道)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从所请也。

绍兴十九年(1149)十月,张宗元(字渊道)以龙图阁学士、左大中大夫知福州。胡宪起为福建路安抚司属官。时帅张宗元(绍兴十九年守福州)榷盐急,私贩者铢两亦重坐。宪告以为政大体,宗元不悦,宪复请祠而去。

绍兴二十三年(1153),福州郡守张宗元改创为秀野亭。三月,庆远军节度使知洪州张澄知福州,龙图阁直学士知福州张宗元(字渊道)知洪州。豫章守张宗元(字渊道)桧,或中以飞语,事下漕臣张常先。宗元(字渊道)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 吾宁得zui,不为不祥。”张常先白桧,罢去龙图阁直学士知洪州张宗元罢时,秦桧忌特进永州居住张浚尤甚,每台谏官劾疏必使及之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秉政十八年,富贵且极,老病日侵,将除异己者【秦桧擅权久,大诛杀以胁善类(先是张浚、李光、王庶、胡铨、张九成、洪皓、李显忠、辛企宗相继贬窜,到吕颐浩之子摭、赵鼎之子汾、王庶之子之荀、之奇皆不免)】。是年,张常先除江西转运判官。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知洪州)张宗元(字渊道)悖逆于秦桧,秦桧以飞语伤人zui,嘱漕臣张常先陷害。张常先欲假他人之手行事。时张宗元(字渊道)因事道过九江,张常先檄义问拘其舟,叶义问投檄曰:“吾宁得zui,不为不祥。”张常先白秦桧,叶义问被罢去。七月,权尚书刑部侍郎张柄充敷文阁待制、知潭州,汪召锡使湖南,使图浚。时张浚谪居永州,秦桧犹忌张浚,故俾张柄与侄女婿的湖南提举官汪召锡共察之。张常先告讦知洪州张宗元(字渊道)与张浚书并寿诗。汪召锡、莫汲并告讦衢州寄居官赵令衿(宋太祖赵匡胤五世孙,赵德昭玄孙)有谤讪言语。治张宗元狱株连及浚,捕赵鼎子汾下大理,令自诬与浚谋大逆。十月,会桧死乃免【时桧所深忌者赵鼎张浚,赵鼎既死而浚独存未快其意,江西运判张常先注前帅张宗元(字渊道)与张浚书上之(告讦知洪州张宗元与张浚书并寿诗),连逮数十家,将诬以不轨而尽去之。狱既具,桧死,应辰幸而免】。

绍兴二十九年(1159)九月,张宗元(字渊道)任司农少卿。这年张宗元(字渊道)卒洪适作有《张龙学挽诗二首》,范成大作有《龙学侍郎清河侯张公挽词二首》,周必大作有《张渊道侍郎挽词二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