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张浚同起落的重庆状元冯时行坚决主张抗金

(2025-05-20 11:37:05)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与张浚同起落的重庆状元冯时行坚决主张抗金

 

冯时行(1100-1163),字当可,号缙云,人称缙云才子、缙云先生,宋朝夔州路恭州乐硕(今重庆璧山)人。冯时行少时读于巴县缙云山寺。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在宋高宗、宋孝宗二朝担任过宰相,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抗金统帅,多次被任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刘锜等抗金名将,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的最大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更被新近研究者誉为宋朝第一政治家,张浚捐私宅为长沙城南书院成为宋朝“文臣不爱财”的杰出代表。

一、张浚经略川陕牵制金军,调冯时行任江原丞守边

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冯时行中恩科状元。以忤当道,为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尉。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冯时行调任夔州路治所的奉节尉。

建炎三年(1129)四月初,张浚平定苗刘兵变立首功。十六日,宋高宗任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张浚时年三十三,国朝执政,自寇淮以后,未有如张浚之年少者。七月,宋高宗授权知枢密院事张浚兼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所部全权负责所有川、陕以及京西、湖北、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实施“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处置战略,牵制金军。张浚有“便宜黜陟”的权力,“于兵民财无所不总”、负“半天下之责”受命负责南宋抗金三大防线“江淮防线、江汉防线、秦岭防线”中的两大防线。张浚自行在建康出发赴川陕开辟新战场。八月,张浚至鄂州(今武汉汉阳),布防军政事。闰八月,张浚至襄阳。十月,张浚至兴元府。建炎四年(1130)知枢密院事宣抚处置使张浚调冯时行任江原(成都府路蜀州江源)县丞。九月,宋廷禁宣抚司僚属便宜行事,及京西、湖南北路勿隶川、陕宣抚司节制,张浚的宣抚处置使改为以川陕宣抚处置使。

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十二月,忧心张浚不忠的宋高宗遣驾部员外郎李愿抚谕川、陕。江原县丞冯时行任职期间,显露才华,深受川陕抚谕杨愿(应为李愿)器重。绍兴三年(1133)五月,因朱胜非以宿憾日毁短张浚,宋高宗不放心张浚,诏令张浚回朝。朝廷川陕抚谕官、礼部郎中周随亨、驾部员外郎李愿宣押王似、卢法原至阆州,宣布召张浚、刘子羽、王庶、刘锡、冯康国回朝,张浚始解使事。知枢密院事张浚及刘子羽、王庶、刘锡、冯康国等赴行在。罢川陕宣抚处置使司便宜黜陟。秋七月,遣中使逆趣张浚于道。

         二、张浚复起建功任右相,冯时行在张浚被罢前后入朝

绍兴四年(1134)三月,宋高宗罢免张浚知枢密院事,以散官到福州居住。

九月,伪齐和金兵联军分道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十月,这年四月刚被弹劾罢去知枢密院事而以左通奉大夫、福州居住的张浚紧急被起为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不许辞免,日下起发。十一月,张浚入见,宋高宗复命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浚知枢密院事。十二月,伪齐和金军主力再攻淮西,围庐州(今安徽合肥),张浚令岳飞遣军驰援,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000进援庐州,牛皋、黎庆在城外击败金、齐联兵,敌军战败奔溃,金兵退师。

绍兴五年(1135)二月,宋高宗还临安,又诏问守以攻战之利、守备之宜、绥怀之略、措置之方。是月,宋高宗因母亲韦氏为金国人质而迫需和议,被朝廷诏命永不起用的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鼎为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为尚书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招讨使。年,历时三年、南宋诸多重臣未能平定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尽平,南宋得以稳固立足江南。冯时行改知眉州丹陵县。

绍兴七年(1137)正月,宋高宗以张浚却敌功,制除张浚特进。南宋阁门祗候充问安使何藓、都督行府帐前准备差使范宁出使金国返回,报宋徽宗及宁德皇后郑氏相继去世,宋高宗号恸擗踊,哀不自胜,即日授秦桧枢密使,恩数视宰臣。秦桧成为了专任枢密使代替张浚,用秦桧在宋高宗身边主导决策淮西军整编,宋高宗意在用秦桧制约独任丞相张浚,实施出卖国土议和以迎回其金国人质的母亲韦氏。张浚奏:“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月底,张浚闻宋高宗又欲议和,即入见宋高宗,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北向复仇,宋高宗默然不答。张浚退朝后,复上疏。疏入,宋高宗乃下诏慰留,诏张浚起视事。张浚再疏待zui,宋高宗仍不许。张浚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张浚随行奏对,始终不离“国耻”二字。

八月,因秦桧、沈与求在宋高宗身边主导整编刘光世淮西军的决策错误,发生了淮西军变,刘光世部将郦琼裹胁4万人叛变投向伪齐。张浚入见宋高宗,主动担责引咎。十月初九,张浚改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居住。这年,冯时行奉召入京,任左奉议郎。

三、宋高宗用秦桧议和,冯时行谏言分重兵以镇荆襄被斥

绍兴八年(1138)三月,秦桧任右相主持与金国议和。此前后,冯时行晋见高宗,呈上《请分重兵以镇荆襄疏》:“臣窃闻,虏使往来讲修和好,即其往事,何足信凭?此必缘废伪齐,人心未固,深恐陛下乘其机会,则殄灭有期。知奉迎梓宫,在陛下之心至切至痛,以是为辞延引岁月。其抚循既定,狡计既立,然后率其丑类,送死远来。陛下可不逆照其情,深为之备!臣窃见江前备御,尚或阔疏。自建康以属海,臣非亲见,不敢妄陈。自西蜀以至江东,臣请论之。吴玠一军在梁洋之间,凡五千余里至鄂州始有岳飞,又三千余里至建康始有张浚。陛下虽以玠为障,然东南形胜,实有长江,令岳飞屯鄂渚,实欲兼备江池。襄阳有警,比岳飞得闻,往返三千里,束装办严,非一月不至襄阳;而丑类近在京西,轻军疾驰,不数日遂涉江汉,万一举偏师向江池连缀岳飞,而大军向襄阳中断吴蜀。当是时,吴玠不能离梁洋而下,岳飞不能舍江池而上;丑类盘泊荆南,可以控据上流,震惊吴会,或径趋潭鼎,横涉饶信,可以直乘空虚,扰我心腹备御。如此似疏矣。臣愚,愿陛下先事制胜,选知兵大臣,分重兵以镇荆襄,使仓促有警,荆襄并力,足当一面,岳飞得专于江汉之间。若兵有统属,不可遽分,亦宜严戒岳飞,及兹无事,预思方略,审度事宜,重益荆襄之戍。”力言和议不可信,请选大臣重兵镇荆,使岳飞得以专力致于江汉间,被力主议和的宋高宗斥之为杯羹之语。七月,宋高宗遣王伦如金定和议。

绍兴九年(1139)正月,金人退还河南地二月,宋高宗为防和议反复,命张浚出任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抚大使。年,冯时行出知万州。镇邪锄恶,为民除害,惠农劝学,为地方积蓄钱财。

四、宋金和议达成,冯时行不配合,为秦桧所恶,勒停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背盟,分四路入侵。河南、陕西等地相继沦陷。绍兴十一年(1141)三月中旬,宋金战争结束。十一月初七日,金帅完颜宗弼派萧毅等到临安,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同月,反对和议而乞辞的张浚被授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免奉朝请。年底,张浚上有《奏欲寓居湖南及论虏使状》,要求乞祠居潭州。不久,(成都府路)转运判官李炯(疑为李去病,张扩作有《送李去病驾部成都府路转运判官》,郭印作有《送李去病赴召》)以提取万州大量积钱进宫朝廷,率500飞虎军强行提取,遭冯时行坚决反对,被提刑何麒弹劾,罢官削职,除名《大宋状元录》。绍兴十二年(1142),冯时行为秦桧所恶,勒停。

绍兴十四年(1146)底,冯时行由万州回到家乡乐碛,归缙云山中,授徒讲学十余年。

五、秦桧去世再宋金平衡终失稳,冯时行被召见到张浚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去死。绍兴二十七年(1157),冯时行起知蓬州(今四川蓬安县),至官五日,又为侍御史王硅论罢。绍兴二十八年(1158)冬,冯时行知黎州(今四川汉源)。绍兴二十九年(1159),冯时行迁知彭州。绍兴三十年(1160)十月,虞允文出使金国,打探到金人运粮造船备战,回国后上奏宋高宗请求加强防御。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风雷雨雪交作,王十朋“以为阳不胜阴之验,遗陈康伯书,冀以《春秋》灾异之说。”请求宋高宗“崇阳抑阴以弥灾变。”王十朋迁大宗正丞。时张浚尚责居永州,殿中待御史陈俊卿,间为上(宋高宗)言:“浚忠义,且兼资文武,可付以阃外。臣素不识浚,虽闻其尝失陕服,散淮师,而许国之心白首不渝。今杜门念咎,老而练事,非前日浚也。愿陛下勿惑谗谤,虽未付以大柄,且与以近郡,以系人心,庶缓急可以相及。”宋高宗纳其言。宋高宗诏:“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张浚,湖南路任便居住。”期间,宋高宗召冯时行。

三月,完颜亮造船招兵,南侵之势已十分明显。枢密院编修官王秬斗胆上疏起用和国公张浚,宋高宗出王秬通判洪州。周必大、史浩、陆游、王十朋分别作诗安慰王秬(王嘉叟)。周必大作有《送王嘉叟(王秬)编修通判洪州》。李浩《送王嘉叟(王秬)编修倅洪州》。敕令所删定官陆游作有《送王嘉叟(王秬)编修出佐南昌》。王十朋作有《送王嘉叟(王秬)编修(上书荐张和公(张浚),请外得洪倅)》

四月,王秬复除淮南转运判官。五月二十二日,宋高宗成服于几筵殿。太学生程宏图等上书言:“今日之事,国家所以应之者,其先务有四。…国家自和议之后,为故相秦桧所误,沮天下忠臣、义士之气,三十余年矣。一旦思所以得其戮力必有以感动其心而奋起之。可也。故哀痛之诏不可不亟下!然诏不可徒下也,要当首正秦桧之zui,追夺其官爵,而籍其家财,追赐宇文虚中之爵,而为之立祠,雪赵鼎、岳飞之冤。而又下亲征之诏,移跸建康,则其气固足以吞强敌矣。今敌重兵巳临汝颍,使吾不先发,则敌直窥襄阳,突至淮、泗。襄阳失利,则可以控蜀,且有顺流东下之势。两淮失守,则唇亡齿寒。江非所恃,而环海而东,又有不可以不早计者。夫所谓人望,虽不可遍举,如张浚、张焘、胡铨、辛次膺皆其人也。浚尤天下所属望者,夫岂可以一失而遽弃之哉。…”二十三日,金国贺生辰使高景山等辞行。

六月初一,陈俊卿复言张浚可用,宋高宗曰:“卿欲用浚,为何官?”俊卿曰:“此在陛下。”宋高宗曰:“浚才疎,使之帅一路或有可观。若再督诸军,必败事。”俊卿曰:“人皆以浚为可,陛下何惜不一试之。”宋高宗首肯。殿中侍御史陈俊卿权尚书兵部侍郎。

这月,和州布衣何宋英(和州进士何廷英)上书,论:“敌必败盟,宜先事为之备。今天下之所欣慕,敌国之所畏服,惟张浚、刘锜。愿委以兵权。”又论:“不当遣归附人及窜斥上书者。”又言:“今国势危于累卵,而方且费国用,造御舟乃于海岸,欲为避寇之计,天下闻之举皆失笑。万一敌人对舟迤逦前逐,风涛万里进退不能,当是之时,其祸有不可胜言,与其坐困一隅,不若进幸建康,以壮国势。”书凡数万言。

当在同时,病中的冯时行行至建康(今南京),上《请易田师中用张浚、刘绮疏》:“自古以来,未有人主退而能使天下进,人主怯而能使天下勇。士惟陛下励其强志,著其强形,赫然有一怒安天下之心,忠臣义士,无不感应。人心一奋,士气百倍,何所往而不可!昔真皇澶渊之役,陈尧咨劝幸蜀,王钦若劝幸江南,惟寇准决策亲征,国家太平之基,一战再定。”

“又沿流诸军无所总统,譬如有指无臂,筋骨脱落,安能击搏攫拿,屈伸如意?今虏使既还,恐兵端便开,望陛下急择文武大臣有威望、众所畏信者,属一人于荆襄,属一人于江淮。有威望,众所畏服莫如张浚、刘锜。则陛下既用之矣,犹然有说借其誉望,不当便置之前行,胜负兵家之常,万一小跌,动摇诸军。今使之总统诸将,诸将自当前列,锜独任指踪,利害差远,亦至重之道也;张浚尝误陛下事,陛下不以为贤,然方今天下皆以为当用,日夜跋踵,愿陛下用之。孟子曰,‘贤,然后察之。’愿陛下舍一己之好恶,以天下为心,勉用张浚,以副人望。一日之间,决能使军民回心,踊跃鼓舞,其效亦非小补。张浚忧患顿挫,更历耆老,已无少年轻锐之气。惟陛下深察之。兵不徒用,必资财赋。财赋匪自天降,出于民力。军兴以来,三十余年,赋敛繁重,民之津脉竭矣。”

“愿陛下疏远阉寺,绝去便佞,使私意无所干扰,取舍无所荧惑,专一诚意,与贤士大夫、骨鲠谋议之臣,同心戮力,共济大事。臣前所言移跸健康,选将练卒,用张浚、刘锜总统诸军,节用损己以充军费,余皆末事也,非事之本也。惟望陛下远便佞,疏近习,清心寡欲,以临事变。此兴事造业之根本,《洪范》所谓‘皇建其有极’者也。今日之所当为者,必能以次而举,无不切当。然后命大臣留守宫阙,陛下如建炎之初,马上从事,以数千骑往来循抚诸军,江、淮、荆、襄无有定处,使虏莫能知测,臣知虽未及战,虏已知畏矣!夫虏人虽强,其强易弱,非诚得天下之心,其实强驱而南。陛下与之抗衡,不必大胜,粗足支敌,一二年间,彼衅隙自开,幽燕、两河,当有起而毙之者。陛下有半天下,带甲三十万,非奋空拳者;又长江巨泽,地利在我,何所畏哉!然今日之事,诚急迫矣,如救焚拯溺,须臾不及,便系存亡。”

九月,金国撕毁和约,金海陵王完颜亮兵分四路、自率精锐挥师南下侵宋,中外震动。朝廷命李显忠率所部抵御金军。李显忠派遣统制官韦永寿等率二百骑兵到安丰军(今安徽寿县)大败金兵五千人。金军增兵一万余,李显忠亲自带骑出击,大败金兵。十月,宋高宗手诏败盟之讨,急召太傅和义郡王杨存中,同宰执大臣商议对策。因请对,陈俊卿力言起用张浚,宋高宗始悟。二十五日,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张浚,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左大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汤鹏举,复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时金骑充斥,王权兵溃,刘锜退归镇江。张浚至潭州,闻钦宗崩,号恸不食,上疏请早定守战之策。

十一月,宋高宗遣杨存中护江上军,缓亲征之期,起张浚知平江府。初四日,唐文若复言张浚本以孤忠得众。因建康告急,宋高宗又改张浚判建康府。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张)浚乘小舟径进。(张)浚至岳阳,买舟冒风雪而行,遇东来者云:“敌兵方焚采石,烟炎涨天,慎无轻进。”(张)浚曰:“吾赴君父之急,知直前求乘舆所在而已。”是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淮西主帅王权获罪免职,由李显忠接任,虞允文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初九日,虞允文督建康诸军统制官张振、王琪、时俊、戴皋等以舟师拒金主完颜亮于东采石,得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大败十五万金军。胡铨《祭张魏公(张浚)文》载张浚有“胆落敌人,不战而偾(挫败)”的功绩。“秋髙,敌骑长驱,恣意横行,饮马长江。埀头中原,谓必无宋。百僚窜身,毂下汹汹。举朝失色,急诏起公(张浚)。遂自长沙,拜命总戎。胆落敌人,不战而偾。逆亮被戕,一夕师遁。额额淮城,万井相望。知几万家,微公几亡。”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杀死于扬州龟山寺。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

十二月初七,张浚到达慈湖,命令李显忠率兵渡江。张浚过池阳,闻(完颜)亮已被部下杀死,余众犹二万屯和州。下旬,张浚到任时,“采石之战”已结束,两淮金军开始退兵,张浚即牒通判刘子昂办行宫仪物,请乘舆亟临幸。是月,完颜亮死,金兵北去。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因为对张浚、赵鼎、李光、岳飞、宇文虚中等失德失信失威而退位,宋孝宗即位。月底,因宋孝宗自藩邸熟闻张浚德望,临朝之初,顾问大臣咨嗟叹息。宋孝宗召张浚赴行在,赐张浚手书说:“朕初膺付托,以眇然一身,当万机之烦,夙夜祇惧,未知攸济。公为元老,宜辅朕初政。公其疾驱,副朕至意。”七月初,张浚立即到临安入见宋孝宗,宋孝宗改容说:“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惟公。”赐坐降问,即除张浚任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当在期间,在建康熟知事情脉络的冯时行见到张浚,作有《见张魏公(张浚)二首》。这年,冯时行擢为右朝请大夫、成都府路提点刑狱。冯时行经划边事,卓有功绩。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进枢密使兼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开府建康。这年,太上皇赵构忧心张浚不忠,处处制纣张浚,金国两次索侵地,是通过张浚“以战止战”助力了宋孝宗赵昚二代顺利接班。这年,提点成都府路刑狱任上的冯时行卒于雅州(今雅安),时年63岁。死后被追为“古城侯”,初葬雅州古城,后移葬巴县鱼嘴沱(今江北区鱼嘴镇)。

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雅州(今四川雅安)民众曾斥钱七十万,为冯时行立祠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