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公溯与张浚、张栻的姻亲宇文氏关系密切
(2025-05-07 09:42:57)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栻考证 |
晁公溯与张浚、张栻的姻亲宇文氏关系密切
1、晁公溯与宇文时中。晁公溯《宇文蜀州(宇文时中)墓志铭》。晁公溯《宇文绍恭(宇文时中之孙、宇文师闻之子)所藏其父德闻手书其祖家训一卷》:“蜀士相与语,故家谁得如。千年令威宅,一纸伏波书。”晁公遡《送宇文(或为宇文绍彭,宇文时中之孙、宇文师说之子)安行如吴下》:“往者华阳公(宇文时中),熊轼始西还。不断吴松江,但取江中山。千嵓与万壑,归置函丈间。白云生宴坐,青壁照苍颜。髙标可想见,逸驾难追攀。公孙喟然叹,顾我敢自闲。要兴故老家,再立清朝班。结绶思登畿,弃繻行入关。嗟予忝父客,送子亦涕澘。愿谨视风水,鱼龙多神奸。”
2、晁公溯与宇文叔介。晁公溯《宇文叔介(宇文绍奕之父,宇文子友宇文子震和宇文子英宇文价之祖父)逆妇归过通义为置酒远景楼饯之》:“夜雨洗绿野,平池磨青铜。共登百尺楼,遂享万里风。远自木末来,大音中笙镛。盛夏安得此,正是飞廉慵。为我解炎蒸,举觞谢天公。君行亦快哉,轻舟疾归鸿。闺中当更喜,新凉入房栊。可赓白头吟,写之以丝桐。”
3、晁公溯与宇文闳中之孙宇文绍直。晁公溯《宇文黎州(宇文绍直,宇文闳中之孙、宇文师种之子)》:“塞上益当多风,有寒意矣。伏惟预戒墐塞,台候胜常,未间千万厚自持,前升华剧。”
5、晁公溯与未详名字的宇文教授、宇文提干、宇文知县。晁公溯《答宇文教授启》:“受成于学,方期访道以质疑接,淅而行忽,乃终更而告去,共知散地难滞长才。某官能读典坟,见称宗族生于富贵,固无待司业之与酒钱。观其勤劳,不可谓先生之糜廪粟,盖得克己复礼之道,宜居知经近古之邦,自顾衰踪敢留逸驾。盍见明主当七旬格苗之时,载诵来书,若有三宿出昼之意,良为感叹,莫究敷陈。”又答:“莅官行法,敢辞州县之劳,人主善为师,愿闻乡校之议政,过辱事贤之礼,仍多溢美之言。某官诗书该通才智茂美,下帷受业,岂专一巻之师,问学质疑可为三益之友。惜将去于序,室喜即讲于露门。某自领牧守之符,日勤官属之问,独喜髙明之特立,不以谀説而相期,尽信书而不如无。盖各厌于浮语,未免俗而聊复尔,乃卒贶于长牋,感怍之深,敷陈防究。”
晁公溯《答宇文教授》:“即日锦江风物益佳,伏惟尊候万福,未间更祈珍摄,前有横奋。”“庠序之教,可以化民成俗,其功亦大矣!然以公之才,居之犹为闲地。某固知此不足,乆留逸驾也。但恨衰迟遽失,助我者奈何。”“某比方弛担,公则巾车矣!曽不获为数旬客,恨恨何言印纸廪券并如所属也。郭君更为趣之,如须防何人,当遣去来书云:更有可任者为谁,一一开谕。某非善斵者,血指汗顔之声,想已流传,幸埀告。”
晁公溯《答宇文知县启》:“乘逸兴于椽曹,未遑出仕归,时事于旅宰,乃欲请行,各属攸司,岂容专达。某官资以果艺,生于膏粱,尝防当途之知,将试字民之政。盖可寄百里之命,信所优为,而况贡九牧之金。殆其细事君,其请于外计,我敢忘于前言。”
晁公溯《宇文县丞》:“治所在此部,号为佳山水处。伏惟涉夏以来,无复烦蒸。尊候胜常,未间更祈厚自持,伫观举最。”“某顷豫先府君之防,辱知甚厚。去九月始见象,贤知风骨不凡,盛徳之后其益兴乎!为之悲喜,但恨怱怱不得欵耳!远承恵书,不忘雅好,此意则至矣!其如称誉,实不敢当。”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中——宇文师?(?-1173,字叔介)——宇文绍弼、宇文绍奕(宇文卷臣,衮臣)——宇文子友(又名宇文子震)、宇文子英(宇文价)。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闳中(字伯?)——宇文师种(中)——宇文绍寅、宇文绍直——或有宇文子重。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粹中(字仲达)——宇文师牧(字德?)。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粹中(字仲达)——宇文师献(字德济)——宇文绍训(或为宇文舜臣,张栻表兄)。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虚中(字叔通)——宇文师瑗(?-1146,字德和)、宇文师琮——过继子宇文绍节——宇文正甫(宇文子江)。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时中(字季蒙)——宇文师申(字德闻)——宇文绍恭、宇文绍庄、宇文绍芳、宇文氏(张栻妻)。
宇文邦彦(1050前-1101后,字文褒)——宇文时中(字季蒙)——宇文师说(1117-1156,字德承)——宇文绍猷、宇文绍谔、宇文绍彭(或为宇文信臣,张栻外弟即妻弟)、宇文绍节——宇文景韩,宇文景修,宇文景琦,宇文景度、宇文景厚。
洪炎(1067-1133)《社日宇文德和(宇文师瑗,宇文虚中之子)送酒次糜韵》:“羁游苦似泽藏山,老境难希药驻颜。日日寻香穿窈窕,行行止渴漱潺湲。忽闻欢伯来倾盖,无数愁城尽斩关。多谢天公爱狂客,九衢忙里独偷闲。”绍兴三年(1133)十一月,特赐左中大夫、充徽猷阁待制、提举台州崇道观洪炎银、绢各一百疋两,给付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