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考证张浚张栻张杓张枃
考证张浚张栻张杓张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335
  • 关注人气:1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陆游《书愤·其一》是因读张浚上奏过的《后出师表》而愤

(2025-04-14 16:58:39)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陆游《书·其一》是因读张浚上奏过的《后出师表》而

 

一、陆游《书愤五首·其一》的通常说法是其作于1186年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其一)》的创作时间没有历史记载,但普遍观点认为是在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时陆游62岁,罢官闲居居家家乡山阴,借追忆早年抗金经历抒发壮志未酬之愤懑。

二、陆游《书愤·其一》因张浚上奏的《后出师表》而作

但如果深入分析陆游作《书·其一》是因什么书而呢?没有人作出分析。诗中提及:“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明作此诗与出师表有关。那么陆游经历中,什么时候经历了战争呢?显然在隆兴元年(1163)。诗中又提及:“伯仲”,那么又有谁可与诸葛亮相比呢?显然只能是张浚。

陆游作《书·其一》,很显然是因《出师表》而,隆兴北伐初期,张浚“念军事利钝,难必恐或小跌伤,向宋孝宗上了《后出师表》,即诸葛亮《建兴六年所上奏其言》,乞请宋孝宗置之座右。诸葛亮建兴六年(228)率军出散关前,给刘禅上一表,即《后出师表》。《后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为了说服蜀汉后主刘禅继续北伐所写的奏章。这篇文章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现实,阐明了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更是关系到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

三、隆兴元年,张浚上《后出师表》的史实经过和记载

张浚上《后出师表》的史实经过如下:“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进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开府建康。四月初八,张浚入见宋孝宗,复伸前说,宋孝宗再三叹美,谓张浚当先图两城,边患既纾,弊以次革。商议出兵渡淮,三省、枢密院没有参与。且命即日开府视事始,张浚命诸将筑泗州两城。时金将万户蒲察徒穆及伪知泗州大周仁以兵五千屯虹县,都统萧琦以万余人屯灵壁,积粮修城遣间不绝(将为南攻计)。张浚谓至秋必为边患,当及时扫荡,若破两城,则淮泗可奠枕也(及其未发攻之)。且萧琦素有归我之意,累遣亲信至宣抚司,会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建康都统制邵宏渊亦献捣二邑之策,张浚具以闻,奏上,宋孝宗手书报可。张浚入辞,太上皇(赵构)与张浚论事甚久。二十八日,张浚命邵宏渊帅师次盱眙。二十九日,张浚命李显忠帅师次定远。五月初七,张浚命李显忠出濠州趋灵壁,邵宏渊出泗州趋虹县,而令参议冯方随往犒劳,张浚亦自往临之,将行,念军事利钝,难必恐或小跌伤,上‘有为之心,谓诸葛亮《建兴六年所上奏其言》,明切曲尽事机。’乞宋孝宗置之座右,尝观览焉。又出旗牓军前曰:“面奉圣旨大军所至,务要秋毫不扰,专以慰安百姓为事,敢有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达于听闻,朕所不赦。”

李幼武纂集《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三):“时命李显忠出濠州以趋灵壁,邵宏渊出泗州以趋虹县,公自往临之。军事利钝难必乞,宋孝宗(1127-1194)以诸葛亮在建兴六年所上奏置之左右。显忠围灵壁败萧琦,宏渊围虹县降富察特默大周仁,乘胜尽克宿州。”

四、陆游《书愤·其一》《病起书怀》当作于1176年

陆游另有《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提及又到了“出师一表”。

这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年)四月,被免官后的陆游于成都时所。陆游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诗中“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即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与张浚北伐的古今相通的上出师表。

再来分析陆游《书愤·其一》,几乎都是讲张浚的事迹和对张浚的怀念、惋惜之情。宋孝宗即位立即启用张浚,隆兴元年,金军两次索要被南宋收复的国土,但因太上皇忧心张浚不忠,没有同意张浚动用将领制约权而只是授予其都督权,造成张浚处处受制纣而不能形成军事合力,北伐不果,尽管是张浚以战止战实现了宋孝宗二代的顺利接班,但张浚失去最后北复中原的机会,成为一生终身的遗憾。参与北伐、知道内情的陆游的愤慨溢于言表而作《书》。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讲的是青年才俊张浚北复中原的勇气、决心。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讲的是建炎三年二月金军突袭扬州,张浚殿后护卫宋高宗瓜洲渡过江;十月,张浚出秦岭大散关经略川陕的壮举。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讲的是张浚以万里长城自我期许,历经沧桑,鬓发变白,成功实现了阻挡金军由关陕入蜀灭南宋的战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讲的是张浚与诸葛亮一样,是南宋立国的台柱子,与诸葛亮又又什么区别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