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西江月·过福唐留别故人(张浚、张元干)》的创作背景
(2025-01-16 11:11:21)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赵鼎《西江月·过福唐留别故人(张浚、张元干)》的创作背景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更被新近研究者誉为宋朝第一政治家。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县)人。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宰相。赵鼎生前作有《西江月·过福唐留别故人》,与在福州的张浚、张元干有关。
一、张浚与赵鼎开封结缘,互相提携,共同执政,小有矛盾
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二月,徽宗、钦宗出城议和,被金兵扣押。三月初七,金军立张邦昌为帝,称大楚。秉承意旨任宗泽为徽酞阁待制。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三月五日,杭州发生苗刘兵变。同节制平江府(今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军马张浚联络吕颐浩组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勤王。二十八日,赵鼎从衢州常山出发赶往杭州。四月初一,高宗复即皇帝位。初三,宋高宗复位,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张浚任知枢密院事,张浚时年三十三,国朝执政,自寇淮以后,未有如张浚之年少者。初四日,张浚、吕颐浩等平苗刘兵变入城。浚与颐浩等入见,伏地涕泣待罪,高宗问劳再三,曰:“曩在睿圣,两宫隔绝。一日啜羹,小黄门忽传太母之命,不得已贬卿郴州。朕不觉羹覆于手,念卿被谪,此事谁任。”十三日,前崇宁五年(1106)进士、北宋河南洛阳令、开封士曹、南宋权户部员外郎、后因病已在浙江的赵鼎经好友张浚推荐奉恩除司勋郎官。六月,车驾在建康。十五日,张浚进呈入蜀官属,宋高宗独留赵鼎,欲除言事官。是日,有旨令赵鼎上殿奏事。二十日,赵鼎蒙恩除左司谏。七月初七,赵鼎蒙恩除殿中侍御史。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御营副使、宣抚处置使张浚,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雨花台【是日,张浚军行,屯雨花台】,旋赴川陕。张浚经略川陕自建康赴川陕前,冯轓(康国)跟随张浚经略川陕,赵鼎提醒川陕宣抚处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冯轓(康国)注意:“朝廷会忌张浚权太重(张浚在外负半天下之责),所有边事外要悉当奏禀。”
绍兴四年(1134)九月,伪齐入寇,宋高宗任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赵鼎建议朝廷起用张浚,曾经被宋高宗召用的与张浚有隙的朱胜非被罢相。十月,赵鼎与张浚出于教场,操练诸军。张浚执赵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赵鼎笑曰:“喻子才之功也。十一月,张浚复除知枢密院事。张浚出山后领导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抗金,对敌军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十二月,金军“知南兵有备,渐谋北归”。
绍兴五年(1135)二月,宋高宗命赵鼎为左仆射,张浚为右仆射。
绍兴六年(1136),刘豫组织伪军30万打着金军旗号,分三路南下伐宋。赵鼎再次思想保守,意欲退守江南,而张浚主张抵抗,并得到赵构支持,终张浚调动各部与伪齐交锋,获得了胜利。在处置不听节制的名将刘光世的问题上,赵鼎又与张浚对立,分歧严重,赵鼎表现得非常不明智。张浚再相后,赵鼎再与好友张浚分歧严重,不支持张浚提出的处理刘光世的建议,使北伐希望变得十分渺茫。十二月,交情深厚、相互提携、共同秉政的左相赵鼎与右相张浚因政见不合、奸人离间而彼此误会,主张回銮临安的左相赵鼎、签书枢密院事折彦质被罢,赵鼎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张浚独相。
九月,张浚引咎求去位(张浚以处置淮西军不当主动担责引咎罢相),宋高宗问:“谁可代卿?”张浚不对。宋高宗曰:“秦桧何如?”张浚曰:“与之共事,始知其暗。”宋高宗曰:“然则用赵鼎。”赵鼎于是复相。秦桧由是憾张浚。台谏交章论浚,安置岭表。赵鼎约同列救解。与张守面奏,各数千百言,秦桧独无一语。张浚遂谪永州【始,浚、鼎相得甚,浚先达,力引鼎。尝共论人才,张浚剧谈秦桧善,赵鼎曰:“此人得志,吾人无所措足矣!”浚不以为然,故引桧,共政方知其暗,不复再荐也】。秦桧因此憾张浚,反谓赵鼎曰:“上欲召公,而张相迟留。”盖怒赵鼎,使挤张浚也。张浚罢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赵鼎为尚书左仆射。十月初九,张浚以左朝奉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永州居住。
二、张浚与赵鼎福州续缘,云开雾释,赋诗道别,互致平安
绍兴八年(1138)三月,秦桧任右相兼枢密使。十月,左相兼枢密使赵鼎被罢出知绍兴。宋高宗为金国人质的母亲议和,以独任右相秦桧主导军事卖国议和。岳飞再无张浚、赵鼎的保护。十二月二十七日,金使张通古至杭州,通告宋金议和条件:“双方西以黄河、东以淮河为界,金归还宋河南、陕西等占领土地,宋则向金称臣纳贡。”
绍兴九年(1139)正月,宋高宗以宋金和议初成,大赦,此前被贬在永州的张浚恢复提举宫观。二月初九,为防和议反复,被罢右相贬居在永州的张浚起知福州。十一日,张浚兼福建路安抚大使。二十一日,以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居绍兴的赵鼎知泉州(赵鼎寓居会稽,秦桧犹忌其逼,乃以远郡处之)。四月,赵鼎被弹劾而落奉国军节度使、检校少傅虚职,依旧为特进,仍知泉州(徙知泉州军州事)。
绍兴十年(1140)五月,金人背盟,分四路入侵,河南、陕西等地相继沦陷。期间,秦桧让御史中丞王次翁弹劾赵鼎治泉州郡废弛,宋高宗改赵鼎提举临安洞霄宫。六月,为侵害所倾的赵鼎自泉州回绍兴,途过福州,与张浚相见,语及当时荐代之事(早年张浚辞相时推荐赵鼎而没有推荐秦桧,当张浚将被安置到岭南时,赵鼎等解救,唯独以前对张浚、赵鼎唯唯诺诺的秦桧一言不发),二公始豁然无疑(赵鼎、张浚相见,因说及曩日之事,赵鼎方知为秦桧所陷害,相与太息而已)。期间,张元干作有《过宿赵(赵鼎)次张(张浚)郊居二首》,其时,秦桧把住朝政,应是张浚在张元干陪同下私密郊居会见赵鼎,张浚与赵鼎一见如旧、涣然冰释。
离开福州的赵鼎作有《西江月·过福唐(福州)留别故人》:“世态浮云易变,时光飞箭难留。五年重见海东头(绍兴四年张浚到福州,绍兴九年张浚到福州赵鼎到泉州,两人海东头重见),只有交情似旧(张浚、赵鼎的交情如旧)。未尽别来深意(绍兴十年,张浚、赵鼎福州分别),难堪老去离愁。青山迢递水悠悠,明日扁舟病酒。”
赵鼎到常山作《独往亭》诗:“亭前旧种碧琅玕,别后何人著眼看。上下溪流接潮水,时凭双鲤报平安。”别后的赵鼎给张浚报平安,张浚回《和独往亭》诗:“九州何日生烟尘,聊结新亭契我心。只恐马头郑龙去,却幸风月伴高吟。”
闰六月,回到绍兴的赵鼎被贬兴化军(今莆田)。月末,赵鼎又移漳州居住。七月初,岳飞取得郾城大捷,宋高宗、秦桧为与金和议,诏岳飞等班师。这月,赵鼎被责授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
绍兴十年(1140),赵鼎贬清远军节度使,潮州安置。
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因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张浚乞祠,张浚被授为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免奉朝请。张浚主政福州期间,闽俗健讼,张浚剀切谕以义理。饬守令尽心民事,令长老知书者勤率后进,民俗丕变。每出,观者升屋登木如堵墙。细大之务必躬亲。人人感悦,讼事清简。年底,张浚上书朝廷要求退居潭州。
绍兴十二年(1142)年初,乞辞而致仕的张浚离开福州退居潭州(今长沙)。张浚去之日,送者咨嗟号泣,相属于道。九月,赵鼎移吉阳军安置。
绍兴十七年(1147)八月,赵鼎绝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