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如孔明的评价与事实
(2024-12-03 16:54:19)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张浚如孔明的评价与事实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在宋高宗、宋孝宗二朝担任过宰相,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抗金统帅,多次被任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刘锜等抗金名将,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的最大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更被新近研究者誉为宋朝第一政治家。
一、张浚犹如诸葛孔明的历史评价
南宋陆游(1125-1210):“湖南几时起卧龙。”据陆游绍兴二十六年(1156)《二月二十四日作》。
南宋杨万里(1127-1206):“其志在灭贼、死而后已似诸葛亮。”据杨万里《张魏公传》。
南宋刘过(1154-1206):“背水未成韩信阵,明星已陨武侯军。平生一点不平气,化作祝融峰上云。”据刘过《挽张魏公》
南宋岳珂(1183-1242):“至诚动天,中贯三极。堂堂南阳,继以魏国。山岳鼎震,江河釜溢。群生失宁,乃见人杰。大义既信,人纪复植。于晦冥中,揭以日月。操固汉贼,敌祸宋祏。万段之磔,吾耻未涤。不共戴履,矧肯屈膝。祁山屡却,淮陇迭出。非不拙沮,之死靡易。我观史册,二公与匹。功虽不同,心则如一。隆兴至今,耳目尚及。遗墨之宝,已若尺璧。造次皆忠,言犹未泐。天维可绝,地轴可折。公心之磨,此理则熄。两朝开济,万古阖辟。系此诗之,以媲庙柏。”据岳珂《张忠献时义诚力二帖赞》。
南宋刘克庄(1187-1269):“闻说紫岩(张浚)亲督战,孰云赤壁后无人。诸公尽作钻天令,老子重为击壤民。万里阴霾冰霰合,一通露布挽回春。”据刘克庄《七十四吟十首》(其六)。
南宋真德秀(1178-1235):“魏公孤忠如孔明、赤手能撑天柱倾。”据真德秀《题隐者苏翁事迹》。
明朝刘定之(1409-1469):“昔者汉图恢复,所恃者诸葛亮。南宋御金,所恃者张浚。彼皆忠义夙著,功业久立。及街亭一败,亮辞丞相。符离未捷,浚解都督,何则?赏罚明则将士奋也。”据《明史》列传(卷六十四)之《刘定之传》。
明代黄瑜(1426-1497)《双槐岁抄》:“宋张魏公浚,秉心忠赤,人皆比之诸葛武侯。”
韩邦奇(1479-1555):“黄阁主和议,紫岩志恢复。听之真可人,谁有孔明腹。”据韩邦奇《张紫岩浚》。
二、张浚孤忠志灭贼的撑天柱事实
1、江淮克捷。绍兴四年(1134)九月,因伪齐与金军渡淮南犯,贬居福州的张浚被宋高宗紧急任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召回临安。十一月,张浚刚到临安,宋高宗复命其为知枢密院事,张浚即日就往镇江视师江上,因金军畏惧张浚的突然出现并统帅韩世忠、张俊、岳飞抗金,金军撤退。十二月二十一日,主力久驻淮南的金军再攻淮西围庐州(今合肥),张浚令岳飞遣军驰援。金军知南兵有备,渐谋北归(金、齐联军战败奔溃,金兵退师)。赵鼎曰:“金人无能为矣。”二十四日,知枢密院事张浚奏:“捍御敌马次第。”且言:“久相持,恐其别生奸计,已与诸将会议,凡可以克敌者,无不为也。”宋高宗曰:“(张)浚措置如此,敌必不能遽为冲突。”沈与求曰:“晋元帝时兵力未强,然石勒寇寿春,帝集将士相持三月,其下至有劝降者,王导拒之,敌远来久,相持非其利也。”宋高宗曰:“朕得浚,何愧王导。”
2、剿灭杨么。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升任尚书右仆射(右相)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军马。同月,宋高宗即诏张浚“暂往江上措置边防”,“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负起了领导江淮前线的抗金重任。张浚即辞行,百官出城饯送。张浚部署沿江、两淮诸军为防御计,并谋求北伐。不日,宋廷授神武后军统制岳飞为神武后军都统制,并任为荆湖南北、襄阳路制置使招捕杨么。三月,岳飞由池州进军潭州。四月,岳飞到达潭州。同月,张浚视师湖南。五月,张浚到达潭州。六月,张浚督战岳飞攻破匪首杨么军基地夏诚大寨,杨么战败投水,夏诚被俘。南宋历时三年多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尽平,南宋立足于江南的统治趋于稳固。此前的几年时间内,荆湖东西路广南路宣抚使吴敏,参知政事兼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孟庾,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知潭州李纲,同都督江淮荆浙诸军吕颐浩、朱胜非、孟庾,都督川陕荆襄诸军事赵鼎均未能平定湖湘内乱。宋高宗赐张浚洞庭平寇手书:“朕览奏知湖寇尽平,非卿孜孜忧国,不惮勤劳,谁能宽心腹忧顾?奏到之日,中外欢贺,万口一词。以谓上流既定,则川陕荆襄形势接连,事力增倍,天其以中兴之功,付之卿乎?”七月,宋廷奖谕岳飞,扶老将士。期间,张浚上奏遣岳飞屯荆、襄以图中原。八月,张浚到沿江各地稳定军政局面,全面布局秋季的全线防守(张浚自鄂、岳转淮东,大会诸将,议防秋之宜)。九月,宋高宗遣使赐诏趣归(强力催促张浚回到朝廷之中)。完成长江中游布防的张浚动身赴行在平江(今苏州)。同月,宋廷加岳飞检校少保、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进封武昌郡开国公,任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州、黄州制置使。十月,张浚到达行在平江,入见宋高宗,召对便殿,宋高宗劳问张浚说:“卿暑行甚劳,湖湘群寇既就招抚,成朕不杀之仁,卿之功也。”张浚进《中兴备览》四十一篇,宋高宗嘉叹,置之坐隅,而宋高宗亲书《周易》、《否泰封》赐张浚。十二月,岳飞改任为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这月,在张浚的主持下,南宋进行军事改制,废神武军号改称行营护军,由宣抚使、招讨使直接指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所统辖的五支最主要的部队,统编为行营五护军,成为朝廷主力军,分布在宋金战争的全线,改变了南宋初年的无序状态。行营后护军都统制岳飞领后护军扼守长江中流及汉水流域,成为防范金军、伪齐军南犯的中线主力部队。
3、淮西大捷。绍兴六年(1136)正月,宋高宗诏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荆襄视师。宋高宗手书《裴度传》以赐张浚。张浚以敌势未衰,而刘豫复据中原,为谋叵测,奏请亲行边塞,部分诸将,以观机会,帝许之。张浚以告之同列,惟帝深以为然。二月,诏张浚暂赴行在所奏事。张浚命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自承、楚以图淮阳,命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屯合肥以招北军。命江东宣抚使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又请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领中军,为后翼,命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屯襄阳以图中原。八月底,宋高宗决定前往建康(今南京)驻跸。九月,伪齐以攻为守,分兵三路南侵。张浚至建康府督战,命张俊、刘光世、杨沂中诸将其击退。十月初三,刘麟兵十余万犯濠、寿。期间张浚运筹帷幄。初十,刘猊分麟兵之半攻沂中,杨沂中大破猊于藕塘,降杀无遗,猊仅以身免(张俊率大军鼓行而前,至李家湾遇刘猊大兵,与战,杀获略尽,降者万余人,刘猊仅以身免),伪齐军大败。十一日,刘麟寇庐州。闻刘猊败,刘麟拔寨遁走,张浚复立新功。十一月,张浚还阙(张浚还至平江府,随班朝见),宋高宗曰:“却贼之功,尽出右相之力。”宋高宗赐手书曰:“贼豫阻兵,枭雏犯顺,夹淮而阵,侵寿及濠。卿奖率师旅,分布要害,临敌益勇,仗义直前。箕张翼舒,风驰电埽,遂使豪渠宵遁,同恶自焚,观草木以成兵,委沟壑而不顾。昔周瑜赤壁之举,谈笑而成;谢安淝水之师,指挥而定。得贤之效,与古何殊?寤寐忠勤,不忘嘉叹。”
绍兴七年(1137)正月初一,宋高宗在平江,下诏移跸建康。初五,赏张浚以破敌功,迁特进。宋廷有《赐张浚特进、学士院诏》:“浚躬率将士,列屯两淮,以至经理上流,皆中机会,迩者强敌拥众,深入蹂践淮西。浚亲临大江,以身督战,将士贾勇一勦(剿)无遗,而襄汉之间防书屡上,勲(勋)劳显著,深用叹嘉,宜有褒陞,以劝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