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绍兴末年,张浚紧急赴建康接替江淮前线任帅守

(2024-11-07 08:34:57)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南宋绍兴末年,张浚紧急赴建康接替江淮前线任帅守

 

张浚(1097-1164),字德远,号紫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中进士,在宋高宗、宋孝宗二朝担任过宰相,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抗金统帅,三次被授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吴玠、刘锜等抗金名将,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的最大功臣,是南宋立国的第一台柱。

一、秦桧去世,抗金温和派老臣张焘守建康

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旧人在者皆起,十二月,张浚被重新起用,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衔及和国公爵位,任判洪州(今江西南昌)。程克俊代替宋贶任建康知府。

绍兴二十六年(1156)正月,张浚居住长沙,服侍病重的母亲计氏(计法真,曾问道于宗杲)。三月,张焘除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春夏间,张浚母计氏法真卒。被封为秦国夫人。五月,前特进张浚度金人必渝盟,自归川途中的江陵上疏防备。书奏,执政不省。七月,张浚携子张栻奉丧灵归蜀,宗杲次舟至荆南。张浚回绵竹,一起护送灵柩葬于绵竹汉旺大柏林之中。十月,途中上疏抗金的张浚再次被贬往永州居住,以塞众议:“前特进张浚,依旧永州居住,俟服阕取旨。”

绍兴二十七年(1157)吴儆进士,调明州鄞县尉。

绍兴二十八年1158八月,尚书省勘会张浚已服阕(丁母计氏丧满),诏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张浚落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依旧永州居住。

绍兴二十九(1159)九月,王纶知福州。

绍兴二十九年(1159)六月,韩仲通知建康府接替张焘。张焘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以衰疾力辞,不许,除吏部尚书。

二、敌将败盟,王纶短任建康府事,张焘再任

绍兴三十年(1160)八月,参知政事兼权同知枢密院事贺允中等使金国还,入见,贺允中言敌势必败盟,宜为之备。九月,王纶离任福州。是年,贺允中罢。是年,张焘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寻迁太中大夫,给真奉。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金军南犯已迫在眉睫,宋高宗在不得不作抵抗准备的同时,也放宽了对张浚居住地点的限制,诏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张浚湖南路任便居住。二月二十四日,命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王纶知建康府事。三月二十日,王纶到任知建康府事。八月十三日,王纶致仕,不日去世。二十三日,张焘落致仕、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吴儆或在张焘留守司供职。九月初,时知建康府张焘至府才十余日,夜漏下二鼓。张焘就寝,虞允文扣府门求见曰:“此何时?而公欲安寝乎?”张焘曰:“日来人情汹汹,太守不镇之以静,必不安。虽然,舍人何以见教?”虞允文曰:“谍者言:‘虏以明日渡江,约晨炊玉麟堂。’公何以策之?”曰:“焘以死守留钥,遑恤其它。舍人平日以名节自任,正当建奇功以安社稷。”虞允文曰:“此允文之素志,特决公一言耳。”

三、金军大举南侵,张浚独自一人急赴建康任

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海陵王完颜亮兵分四路、自率精锐挥师大举南侵,直攻至淮南(金人犯边)。十月初八,金军渡过淮水,进兵庐州。二十五日,宋高宗手诏败盟之讨,急召太傅和义郡王杨存中,同宰执大臣商议对策。因请对,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力言起用张浚,忧心张浚不忠的宋高宗始悟,宋高宗复召张浚,张浚起复为观文殿大学士,即判潭州。十一月初四,宋廷以张浚判建康府(今南京)兼行宫留守,老当益壮。召张焘赴行在。同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虞允文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张浚在岳阳时得知金军来犯,无人敢渡江应战,张浚独自一人前进(时长江无一舟敢行北岸者)。惧于水战的金军因将士闻张浚至,胆落而偾(紧张),“皆惧”。虞允文到采石后,见宋军萎靡不振,形势危急,于是亲自督师,金军“采石之战”完败。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阻截。二十二日,张浚到任。十二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宋高宗幸建康。

是年,会金人犯江,上元当敌冲,建康府上元丞葛邲(1131-1196)调度百出,郊不扰而办,留守张浚、王纶皆器重之。

绍兴三十二年1162正月,宋高宗建康,张浚迎拜道左,卫士见张浚,无不以手加额。时张浚起废复用,风采隐然,军民皆倚以为重。二月,宋高宗离开建康回临安,劳张浚:“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宋高宗还临安,以张浚仍兼留守建康。十八日,宋高宗自建康回到临安。张浚兼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杨存中措置两淮。闰二月,宋高宗还临安,有劝张浚求去者。张浚念身为旧臣,一时人心以己之去就为安危,乃不敢言。治府事,细大必亲焉。五月,宋高宗只任张浚专一措置两淮事务兼两淮及沿江军马(兼节制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全面负责江淮防务。

四、宋孝宗即位,张浚任枢密使,张焘相祝贺

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宋高宗退位,宋孝宗即位。月底,因宋孝宗自藩邸熟闻张浚德望,临朝之初,顾问大臣咨嗟叹息。宋孝宗召张浚赴行在,赐张浚手书说:“朕初膺付托,以眇然一身,当万机之烦,夙夜祇惧,未知攸济。公为元老,宜辅朕初政。公其疾驱,副朕至意。”七月初,张浚立即到临安入见宋孝宗,宋孝宗改容说:“久闻公名,今朝廷所恃惟公。”赐坐降问,即除张浚任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期间,宋孝宗任张焘同知枢密院,张焘遣子张埏入辞,诏肩舆至宫,给扶上殿,首问为治之要,言内治乃可外攘。又乞命百执条弊事,诏从之,令侍从、台谏集都堂给札以闻。是年,吴儆遇恩升修职郎。

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正月,张浚进枢密使兼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开府建康。期间,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密阁。时孝宗新即位,张浚起谪籍,开府治戎,参佐皆极一时之选。张栻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所综画,幕府诸人皆自以为不及也。吴儆或仍在建康留守司任职,而与张浚、张栻父子相识。

吴儆代前任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张焘作《代贺张魏公(张浚)除枢密使督军启》:“光膺策命进长枢臣兼太公九伯之征督安石诸军之事士气百倍舆论一新某官命世应期硕辅尽护诸将威名素震于边邮再造皇家勲烈独髙于今古属太上兼南北之变而宗臣更内外之除二纪山林益系四方之望同时将相独遗一老之尊盖天心有悔祸之期留人杰为兴王之用果亟还于湖海畀专付于江淮人心恃为长城国势重于大吕将成功于不世复出命于非常后以徂征当无待七旬之格至太原而薄伐期立成六月之功某顷守留司1161年,张焘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深虞边锁颇丰府库以备师徒逮兹幕府之开乃在海隅之远,莫预功名之会徒深倾属之私羽檄交驰筹帷良勚愿谨饔飱之节永孚家国之休。”二月,经张浚推荐,陈俊卿任江淮宣抚判官。

三月,以张焘为参知政事,御史中丞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张焘以老病不拜,台谏交章留之,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谒告将理,许之。及家,固求致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