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岳飞死因值得重点关注的四大问题之四

(2024-09-09 09:39:37)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岳飞死因值得重点关注的四大问题之四

 

关于岳飞死因,莫衷一是。以往专业历史学者南宋史爱好者的研究评说,或因对史料挖掘研究的广度、深度的差异,或因认识的高度、角度、立场的不同,得出了各自的“哈姆雷特”。本文通过挖掘埋没于史料的历史记载,对南宋最高层宋高宗赵构的思母人性及其议和意志、堂轴张浚赵鼎秦桧的切换起落、岳飞致书伯乐知己的张浚表达“死生以之的过程、张浚与岳飞相知关系看岳飞《致观文相公札》是给张浚而不是其他人等方面作历史长镜头的探讨,提出岳飞死因值得关注的个重大问题,供学界争鸣。

岳飞死因值得重点关注的第个问题:从张浚与岳飞相知关系看岳飞《致观文相公札》是给张浚而不是其他人,岳飞被杀后张浚有态度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爱国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的第一台柱。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人,南宋立国初期抗金爱国名将,是抗金统帅张浚手下五大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岳飞)中最年轻有为的爱国将领。

一是张浚、岳飞两人以抗金北复中原为己任,张浚是岳飞的伯乐、知己,两人关系十分密切

岳飞之孙岳珂《桯史》盛赞张浚说:“(张浚)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义勋名,为中兴第一,天固有以启之者欤岳珂还作有《张忠献(张浚)时义诚力二帖赞》,高度评价张浚。正因为张浚是岳飞的佰乐和知己,以及张浚重用提携、规劝严管、保护保全了岳飞,岳珂非常敬仰张浚,并与张浚长子张栻在静江任上有密切交往

北宋钦宗靖康间(1126-1127有丰富地方治理业绩的年轻才俊张浚以台谏官被召入京为国救亡,到任即除尚书省礼部太常寺主簿北宋灭亡,张邦昌被金人册封为帝,国号大楚。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同期,岳飞应募于武翼大夫、枢密院官、相州驻扎禁军主将刘浩麾下,入伍抗敌。会金兵围困东京汴梁,康王赵构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宗泽为大元帅府副元帅,岳飞成为刘浩部下归属宗泽。康王赵构准备南撤,刘浩的两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山东定陶),元帅府命刘浩部改隶元帅府副元帅黄潜善。康王赵构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赵构将元帅府下辖军队重新编组,张俊中军统制,刘浩中军副统制岳飞作为刘浩麾下的一名武将,归中军张俊节制。

建炎初年,南宋新立张浚驰赴投奔康王赵构,自枢密院编修官殿中侍御史礼部侍郎、再兼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参与南宋军事斗争。岳飞因“上书数千言”于朝廷抗金而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被逐出军营(岳飞生平第一次因公违抗朝廷意志)。岳飞即投奔于置司于北京(大名府)的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被提升为都统制王彦部下的统领、统制。张所被罢,岳飞投奔东京留守宗泽,复被任为统领、统制。宗泽去世岳飞以统制职归属继任的杜充。

张浚勤王立首功被认为知枢密院事,岳飞听命杜充与桑仲成为杜充的助手整合抗金义军抗金宋高宗自杭州赴建康前线。宋高宗欲相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推辞。宋高宗接受张浚提出的经略川陕牵制金军南下的建议,并任张浚为知枢密院事兼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所部全权负责所有川、陕以及京西、湖北、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黜陟”的权力,实施“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处置战略,表明南宋最高统帅对用兵陕西牵制金军的战略和决心,张浚“于兵民财无所不总”、负“半天下之责”受命负责南宋抗金三大防线“江淮防线、江汉防线、秦岭防线”中的两大防线。东京留守杜充以粮储告竭弃汴引兵赴行在(建康),被命兼宣抚处置副使,节制淮南、京东西路。岳飞回军开封,接杜充南撤令。岳飞向杜充苦谏:“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众不可得也。”杜充不听,岳飞只得杜充及都统制陈淬率军南下。张浚从行在建康告别宋高宗,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雨花台开赴川陕开辟新战场,同日,张浚至江宁镇,杜充密晤张浚。杜充被任为右相兼江、淮宣抚使守建康。金军攻马家渡,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岳飞苦战无援,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杜充弃建康,逃往真州(不久降金),建康失陷,岳飞转战广德境中,进驻宜兴,再收复建康,岳飞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张浚来到关陕统领军政以牵制金军南下江南,岳飞被任为知泰州兼通、泰州镇抚使抗金。

南宋高宗绍兴初年,张浚守秦岭吸引住金军主力。岳飞从张俊招讨收编原杜充手下以及南撤到长江中下游的兵匪。岳飞按李纲的部署讨伐湖东路乱兵,再按赵鼎的部署讨伐江西路乱兵。

绍兴三年(1133五月宋高宗初步立稳江南,因忧虑在四川前线的知枢密院事张浚过大,张浚九月十五日,平定虔州群寇的岳飞在临安面圣了宋高宗,宋高宗封其为镇南军承宣使、江西制置使、神武后军统制。十二月,知枢密院事张浚行至荆南。绍兴四年(1134)二月,从抗金前线走走停停历经约八个月的张浚踏进了临安城门。三月,检校少保、奉国军节度使、知枢密院事张浚罢,为资政殿大学士、左通奉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福州居住。

1、岳飞初会回朝张浚,作有《鄱阳会张浚二首

绍兴四年(1134)九月,伪齐和金兵联军分道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十月,宋高宗任张浚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不许辞免,日下起发。张浚会面岳飞岳飞作有《鄱阳会张浚二首》:“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廉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尘别,满地芊芊草色娇。”“秋风猎猎卷旗旌,鄱水湘江未足平。早晚黄金台下去,与君握手共功名。十一月,到临安的张浚即被知枢密院事。十二月,张浚督师岳飞收复庐州,取得淮西克捷。

2、岳飞被张浚重用,作有《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任右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军马,都督岳飞尽平湖湘杨么作乱。五月,张浚到潭州都督岳飞平荆湖杨么作乱。六月,历时三年、南宋诸多重臣未能平定的湖湘内乱终于由张浚领导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席益、岳飞、转运使李迨尽平,南宋得以稳固立足江南。不久,张浚离开潭州去布防长江防线谋北伐,岳飞作《送紫岩张先生(张浚)北伐》送行。八月二十五日,宋高宗赏岳飞收复襄阳之功,任其为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荆襄制置使。

3、张浚提携岳飞,独称岳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

绍兴六年(1136)二月,张浚全面部署北伐以图中原,岳飞成为江汉中线抗金北伐主力战将张浚确立了岳飞在南宋诸将中的应有地位。六月张浚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岳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曰: “此君素志也。”岳飞移军京西,改武胜、定国军节度使,除宣抚副使,置司襄阳,张浚命岳飞往武昌调军。宋廷命岳飞宣抚河东,节制河北路。岳飞首遣王贵等攻虢州,下之,获粮十五万石,降其众数万。张浚曰:“飞措画甚大,令已至伊、洛,则太行一带山砦,必有应者。”岳飞遣杨再兴进兵至长水县,再战皆捷,中原响应。

九月,伪齐伪装金兵联合攻两淮,宋高宗用兵犹豫、指挥失当,岳飞离开襄阳下淮西,张浚阻止岳飞原地防守,师刘光世抗敌,张浚成裴度之功年底,张浚上《请许岳飞便道面圣札子》:“勘会岳飞议事巳毕,令取道衢、信,去行在不远。欲一见天颜,少慰臣子瞻恋之心。欲望圣慈特令内殿引见,取进止。”张浚促成了岳飞面见宋高宗的机会。

 

4、宋高宗议和意志下,张浚在督府建康劝说岳飞

绍兴七年(1137)正月二十五日,何藓范宁之至自金,得金国右副元帅宗弼书,报道君皇帝、宁德皇后继逝。是日,以何藓等回,留秦桧议事,不许归第(旧例,宰执新除,虽到堂,即时归第)。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秦桧为枢密使代替张浚,一应恩数,并依见任宰相条例施行。

二月,岳飞自鄂州到行在平江入见宋高宗,宋高宗太尉继除宣抚使以王德、郦琼兵隶之。月底,张浚闻宋高宗又欲议和,即入见宋高宗,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北向复仇。宋高宗默然不答。张浚退朝后,复上疏。疏入,宋高宗乃下诏慰留。宋高宗诏张浚起视事张浚再疏待罪,宋高宗仍不许。张浚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二十七日,车驾自平江进发幸建康。在平江的岳飞并随同宋高宗往建康。张浚随行奏对,始终不离“国耻”二字,宋高宗亦尝改容流涕。

三月初九,宋高宗、张浚、岳飞到建康。岳飞留建康,见帝数论恢复之略,且言:“金人所以立刘豫于河南,盖欲荼毒中原,以中国攻中国,彼得以休兵观衅。臣欲陛下假臣月日便,则提兵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大辽有可立之形,金贼有破灭之理,四夷可以平定,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挫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则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设若敌见上流进兵,併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敌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亦不过三二年间,可以尽复故地。陛下还归旧京,或进都襄阳、关中,唯陛下所择也。臣闻兴师十万,日费千金,邦内骚动七十万家。此岂细事。然古者命将出师,民不再役,粮不再籍,盖虑周而用足也。今臣部曲远在上流,去朝廷数千里,平时每有粮食不足之忧。是以去秋臣兵深入陕、洛,而在寨卒伍有饥饿闪走,故臣急还,不遂前功。致使贼地陷伪忠义之人旋被屠杀,皆臣之罪。今日唯赖陛下戒敕有司,广为储备,俾臣得一意静虑,不为兵食乱其方寸,则谋定计审,仰遵陛下成算,必能济此大事也。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还田里,此臣夙昔所自许者。伏惟陛下,恕臣狂易,臣无任战汗。取进止。”宋高宗曰:“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复召至寝阁,命曰:“中兴之事一以委卿。”

初十前后,在建康的岳飞受命与置司建康的都督张浚相见(宋高宗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在刘光世所部归属问题上,岳飞与张浚争执,不听都督张浚劝阻(岳飞生平第二次因公违抗朝廷意志)浚谓岳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岳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宣抚如何?”岳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张浚曰:“然则杨沂中尔?”岳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张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岳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岳飞在建康都督府与张浚争吵,不听张浚劝阻即日上章乞解兵柄。十一日,起复太尉、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二十一日,张浚辞,张浚如太平州视师淮西,巡抚刘光世将士。月底,张浚在庐州。

5、岳飞抗争擅上庐山,张浚严管行补救保护岳飞

绍兴七年(1137)四月,岳飞不满宋高宗、秦桧、沈与求在朝廷作出的决策,上书后即擅自上庐山(岳飞生平第三次因公违抗朝廷意志),张浚怒岳飞不听朝廷节制,降低宋高宗信任。张浚采取补救措施,奏以权尚书兵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张宗元为权湖北、京西路宣抚判官监其军。宋高宗累诏趣岳飞还职,岳飞力辞,诏幕属李若虚造庐以死请,凡六日,岳飞趋朝待罪,宋高宗尉遣之。张宗元还,言:“将和士锐,人怀忠孝,皆飞训养所致。”宋高宗大悦。这次事件,张浚尚在位,宋高宗未重处岳飞

五月,原定刘光世之兵隶都督府,秦桧与知枢密院事沈与求,意以握兵为督府之嫌,乞置武帅,台谏观望,继亦有请,乃以相州观察使、行营左护军前军统制王德为都统制。期间,吕祉亦回,而尚未置帅,枢密使秦桧、知枢密院事沈与求以握兵为督府之嫌剥夺张浚督府兼并淮西军。因郦琼不服王德居其上,多次申述不被重视。在外的右相兼都督张浚乃请同兵部尚书吕祉往庐视师。二十二日,以郦琼为行营左护军副都统制。

八月初八,郦琼杀吕祉等,裹胁4万人叛变投向伪齐。由秦桧、沈与求在宋高宗身边主导整编淮西军决策而发生淮西军变。十二日,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见上引咎。宋高宗曰:“失三万人,不系国安危,譬犹临阵折伤,亦是常事,卿等不可以此介意,当益镇安人心,激厉士气,以为后图。”张浚曰:“臣非才误国,上贻圣虑。今圣志先定,臣复何忧?敢不黾勉,以图报效!”

十月初九,张浚改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居住。宋高宗为迎回金国人质的母亲韦氏,张浚因淮西军变主动担责而辞相。从此,岳飞再无伯乐张浚的保护。

二是岳飞通书给张浚,不是给李纲、赵鼎,通书时间符合岳飞出兵淮阴和张浚任观文殿学士实际

绍兴八年(1138)十月赵鼎被罢,宋高宗为金国人质的母亲议和,以独右相秦桧主导军事卖国议和。岳飞再无赵鼎的保护。十二月二十七日,金使张通古至杭州,通告宋金议和条件:双方西以黄河、东以淮河为界,金归还宋河南、陕西等占领土地,宋则向金称臣纳贡。

绍兴九年(1139)正月,朝廷下诏宣布和议成立,布告中外。大赦。宋高宗诏令被罢官居永州的张浚复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在外的张浚和在位的岳飞表示发对。二月,宋高宗为防和议反复,命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张浚知福州。不日,新知福州张浚复资政殿大学士充福建路安抚大使兼知福州。时右相兼枢密使秦桧当政,张浚曾两辞任免,诏不允。

岳飞《致观文相公札》是何时给哪个观文殿学士、相公(宰相)写书信?笔者考证,张浚,而不是给也任过观文殿学士、李纲、赵鼎、秦桧。书中“比已鼓励军士,直抵淮阴,灭此而朝食,已报国恩而答知己,飞之愿也。”提及了“知己”、“已鼓励军士,直抵淮阴”,说明是岳飞自鄂州出军两淮的时间,在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再次统大兵南侵到三月中旬战争结束的一段时间,而绍兴十年(1140)十月,张浚被授为观文殿大学士,说明收书人只能是张浚。又有载:“十二月,赵鼎得岳飞书信,来人说因过福州张丞相(张浚)处下书(投递书信)”或表明赵鼎曾得到从福州张浚处被送来的岳飞书信。

绍兴十一年(1141)正月,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乘各路宋军奉诏南撤之机率领十多万兵侵犯淮西宋金战争开始,宋高宗令当地驻屯军张俊部、刘锜部迎战,令韩世忠、张俊等大将合兵淮西。二十九日,宋廷令杨沂中所统禁军从临安千里赴援淮西,岳飞从今湖北东部东入江州二月,宋高宗连发了多道御札要求岳飞援淮西。三月初,宋高宗再连发了多道御札要求岳飞迅速金军,岳飞没有执行命令。期间,岳飞给曾经的上司和伯乐张浚致,提及“死生以之,决不狠顾偷存,视息于人间耳”表明了岳飞生前视死如归的态度。

淮西战平岳飞,张浚有态度,回归临安的太后韦氏怒宋高宗杀岳飞,欲出家

绍兴十一年(1141)三月中旬,宋金淮西之战打成平局,双方和议已接近成熟,宋高宗、秦桧遂决定削夺大将兵权,扫清和议障碍。秦桧将议和,遣工部员外郎盖谅因事至闽中,风张浚使附其议,当引为枢密使。张浚答书,言敌不可纵,和不可成,秦桧不悦。

三月、四月间,张浚再上《奏虏情并乞早图大计议》,并为岳飞求情,特宽斧钺:“臣得右仆射秦桧书,窃闻虏人已过淮北。此虏初欲因春草将生,尽有淮西,与我共争大江之险,以摇江浙,候秋气既深,徐图南渡。赖陛下天授威算,力遣大将摧折凶焰,天下蒙福。然而巨酋包藏逆毒,意盖未息,势须坚壁要地,示弱用间,以诱我师。此计傥或不行,即大发国中之兵,秋冬谋为再举。臣尝历考其所为,殊与粘罕、娄宿不同,谓可破灭。自己未春以来,屡以所见冒昧具奏,诚恐事机差失,所繁未细。而今日之事,安危以决,利害尤重,叠浼宸聪。所惜者时,及尝于秦桧书中,略具大概。愿陛下速会诸帅,谋以胸腹,将相同心,早图大计。凡有施为,必究始末。区区庸谬,惟陛下素知其立志用意,不避诛责,敢布微诚。仰冀圣慈特宽斧钺,不胜幸甚。”

四月初二,以骆科等侵犯道州,秦桧箚“令岳飞日下选差统制官,将带军马疾速起发,前去措置讨捕。”初九,以贼马侵犯光州,宋廷下《令体探敌人侵犯光州速差兵应援省劄》给岳飞:“权发遣夀春府孙晖奏四月初三日据六合县状申当县於三月二十九日酉时据被掳乡民赵谷走回到县賫到霍丘县善香镇监税朱佑状称於三”“箚下岳飞,令多差人体探,如有贼马侵犯,速差兵应援。十一日,以番人取光州等,宋廷下《令措置应援光州省劄》给岳飞:“枢密院奏光州申今月初三日据统领田邦直定城知县高青四县巡检刘势状申今月初一日酉时探得顺昌府金人会合蔡州军人於今月初一日早出离顺昌府分”“箚下岳飞措置应援。”十七日,秦桧特进尚书左仆射封庆国公。二十七日,以韩世忠、张俊、岳飞已除枢密使、副使,秦桧箚示“逐司县令所管统制、统领官、将、副已下,并改充御前统制、统领官、将、副隶枢密院。各带“御前”字入衔,有司铸印给付。且令依旧驻札,将来调发,取旨施行。

月,宋高宗、秦桧遂决定削夺大将兵权,扫清和议障碍。秦桧密奏高宗“论功行赏”,宋廷收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回朝,到枢密院供职,撤掉三个宣抚司。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军队。岳飞回朝后,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弹劾岳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山阳(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六月,刘光世也再次被收兵权,罢为太保、万寿观使。秦桧进封为庆国公。七月,《徽宗实录》修成,秦桧升为少保,加封冀国公。八月岳飞被罢枢密副使之职。秦桧又讽御史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殿中侍御史罗汝楫所上弹章言:“伏见枢密副使岳飞不避嫌疑,而妄贪非常之功;不量彼己,而几败国之大事。”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岳飞自请回到江州庐山旧居赋闲。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秦桧亦以岳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故力谋杀之。

九月,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有求和之意,秦桧上奏宋廷,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朝,商议以淮水为界,宋割唐、邓二州。随后又派何铸回访,答应金的条件。

十月,秦桧以谏议大夫万俟卨与岳飞有怨,讽万俟卨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初五,以秦桧奏上流守备,宋高宗诏谕既备以和议,又“预戒诸将,厉兵秣马以为待敌之。” 初十,魏良臣以左朝散大夫、吏部侍郎假左正议大夫,吏部侍郎、文安郡开国侯充奉使金国军前禀议使,以保信军承宣使兼阁门事王公亮副之。至是魏良臣等复行,世忠乃谏,以为:“中原士民,迫不得已沦于域外,其间豪杰,莫不延颈以俟吊伐。若自此与和,日月侵寻,人情销弱,国势委靡,谁复振乎?”世忠不以和议为然,由是为秦桧所抑。十三日,以张宪意欲谋反牵连,宋高宗下岳飞及子岳云于诏狱。何傅会其狱,岁暮,狱不成。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卿周三畏鞫之。 是月,秦桧陷害岳飞,胡舜陟上疏为岳飞辩诬。期间,胡舜陟与吕源有隙,胡舜陟因讨郴贼,劾吕源沮军事,吕源以书抵秦桧,讼胡舜陟受金盗马,非讪朝政,事连胡舜陟,提举太平观。十七日,派遣魏良臣、王公亮担任禀议使出使金国。

期间,韩世忠又乞俟北使之来,与之面议,优诏不许。世忠再上章,力陈秦桧误国,词意剀切,桧由是深怨世忠。言者因奏其罪,上留章不出。世忠亦惧桧阴谋,乃力求闲退,遂有是命。

二十八日,扬武翊运功臣、太保、枢密使、英国公韩世忠罢,为横海、武宁、安化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奉朝请,进封福国公(韩世忠自此杜门谢客,绝口不言兵,时跨驴携酒,从一二童奴游西湖以自乐,平时将佐罕得见其面云

是月,张浚再上《奏虏情及战守事宜议》:“臣近者窃闻朝廷以莫将等南归,遣刘光世、曹勋持书至大金军前。仰惟圣智高妙,洞察房情,更遣信使,详观其变,初非臣思虑所能及也。窃惟宣和、靖康之际,虏使不絕于道,如王云、李若水辈,皆信其说。逮至围城中,使者踵至,犹议前议。今日之事,则有异此。我方整齐六师,可战则战,可守则守。姑命使人尝试其意,贪缘考究,必见事实,天下幸甚。臣妄虑虏人始知淮楚有觉,力破此军,以张声势。陛下首伐其谋,故迟留泗上,更审事机。臣恐春草滋茂,必有所向,而荆襄、岳鄂上流,最为重地,敢冀圣虑先及,委任将帅,有决战决守之计,即制命在我,中原可图。异时虏兵一动,便当止绝使命,恐伤士气。臣议见浅短,曷足以仰補圣虑万一?区区忧国过计,敢展所见。仰惟特宽斧之谈,不胜幸甚。”张浚提及:“使人尝试其意,贪缘考究,见事实。

十一月初七日,金帅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遣审议使萧毅、邢具瞻与魏良臣等偕来。金国审议使萧毅、邢具瞻随魏良臣入宋,提出和议条件(金使萧毅邢具瞻二人偕魏良臣至宋许以淮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畀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特遣二人来审定可否)。萧毅等入见,始定议和盟誓(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其中包括被岳家军收复的唐、邓、商、虢等州;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宋高宗命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何铸为报谢进誓表使,以容州观察使曹勋为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因遣其行台户部侍郎萧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邢具瞻审定可否(一来给金国送誓表,二来请求金国归还赵佶梓宫和自己生母韦太后。诏川、陕宣抚司毋出兵生事。是月,张浚乞祠,张浚上《奏欲寓居湖南及论虏使状》:“臣伏闻特降制命,除臣检校少傅、节钺、宫观,任便居住。臣闻命之初,罔知所措,继以感泣。伏念臣误被眷知,度越伦等,恩踰山岳,报靡涓埃。夙夜震惕,大惧得罪于天地。比缘窃符日久,义有未遑,过失滋繁,恐勤覆护,辄输心腹,愿获便安。岂谓皇帝陛下特轸仁慈,并敷光宠,意隆恩大,数异礼优,顾臣何人,敢冒盛典?抚心感激,无以见诚。臣只俟被受朝廷照,迎侍臣母至抚州,迤逦过湖南,为寓居之计。所有一行请受之属,已干告朝廷,乞行下本路转运司应副。仰冀圣慈始终留念。臣窃闻虏人信使已还,恭惟圣虑高明,洞照事理,随宜遗处,以稽情伪,不待臣区区之说。冬序正寒,仰冀圣慈善保圣躬。臣无任祝颂瞻依之至。十一日,诏吏部侍郎魏良臣就充接伴使,以金使萧毅已过界也。萧毅等过江,揭旗于舟,大书“江南抚谕”。右朝散大夫、知镇江府刘子羽见之,怒,夜,以他旗易之。翌日,良臣见旗有异,大惧,乃索之,且以胁子羽,子羽曰:“吾为守臣,朝论无所预。然揭此于吾之境,则吾有死而已。”请不已,出境,乃还之。十八日,金审议使、行台户部兼工部侍郎萧毅、翰林待制、同知制诰邢具瞻等入见。萧毅等至馆,宋高宗命工部侍郎莫将馆伴。

二十一日,御史中丞何铸充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充大金报谢使。右谏议大夫万俟禼试御史中丞,起居郎罗汝楫为右谏议大夫。二十三日,拱卫大夫、利州观察使、知閤门事曹勋落阶官,为容州观察使,充报谢副使。二十四日,金国审议使萧毅等辞行。时朝廷许割唐、邓二州,馀以淮水中流为界。毅辞,辞谕曰:“若今岁太后果还,自当谨守誓约;如今岁未也,则誓文为虚设。”二十七日,宋高宗授特进观文殿大学士、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张浚为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免奉朝请。

  此前,秦桧将议和,遣工部员外郎盖谅因事至闽中,风浚使附其议,当引为枢密使。浚答书,言敌不可纵,和不可成,桧不悦。会浚以母老乞词,乃有是命。

是月,诏:“大金已遣使通和,令川陕宣抚司照会保守见存疆界,不得出兵生事,招纳叛亡。”同月,张浚乞祠,宋高宗授张浚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免朝请。张浚退居潭州。

十二月初一,宋高宗谓秦桧曰:“和议已成,军备尤不可弛。”初,张浚上《奏欲寓居湖南及论虏使状》:“臣伏闻特降制命,除臣检校少傅、节钺、宫观,任便居住。臣闻命之初,罔知所措,继以感泣。伏念臣误被眷知,度越伦等,恩踰山岳,报靡涓埃。夙夜震惕,大惧得罪于天地。比缘窃符日久,义有未遑,过失滋繁,恐勤覆护,辄输心腹,愿获便安。岂谓皇帝陛下特轸仁慈,并敷光宠,意隆恩大,数异礼优,顾臣何人,敢冒盛典?抚心感激,无以见诚。臣只俟被受朝廷照,迎侍臣母至抚州,迤逦过湖南,为寓居之计。所有一行请受之属,已干告朝廷,乞行下本路转运司应副。仰冀圣慈始终留念。臣窃闻虏人信使已还,恭惟圣虑高明,洞照事理,随宜遗处,以稽情伪,不待臣区区之说。冬序正寒,仰冀圣慈善保圣躬。臣无任祝颂瞻依之至。张浚退居潭州。是月,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遣何铸等如会宁见金主,且趣割陕西余地。遂命周聿、莫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陕西地界。十一日,试尚书工部侍郎莫将权本部尚书,往唐、邓州分画地界。

期间,完颜宗弼金兀术乌珠遣何铸等如会宁见金主,且趣割陕西余地。遂命周聿、莫将、郑刚中分画京西唐邓、陕西地界。

二十九日,万俟卨等通过秦桧上报奏状,秦桧便诬告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又以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名,提出将岳飞处斩刑,张宪处绞刑,岳云处徒刑。宋高宗当日批复:“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岳飞斩刑死于大理寺,时年三十九。秦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岳飞死。岳飞云及张宪斩于市,家属徙广南,官属于鹏等论罪有差。不久,张浚得知岳飞被害,当十分痛惜。张浚作《诗一首》:“群凶用事人心去,大义重新天意回。解使中原无左衽,斯文(值得尊重的人)千古未尘埃。”当作于此时。

张浚乞祠罢官的同期,岳飞被害。对岳飞被害,张浚当十分痛惜。张浚《诗一首》:“群凶用事人心去,大义重新天意回。解使中原无左衽,斯文(值得尊重的人)千古未尘埃。”当作于岳飞被杀后。

绍兴十二年(1142)三月,金遣左宣徽使刘筈至宋,对宋高宗进行册封礼,金国答应送归宋高宗母韦后及宋徽宗赵佶灵柩。时金熙宗诏尚书省移文宋国,理索资政殿学士、提举亳州明道观郑亿年和张中孚、张中彦、杜充、张孝纯、宇文虚中、王进家属,发遣徽猷阁待制、前知陈州李正文(李正民)、右迪功郎、前开封府推官毕良史还宋,惟前观文殿学士、东京留守孟庾去留听其所欲。时南宋供养军队二十一万四千五百余人。南宋宋金和议完成后,禁榷收入占据了财政的半壁江山。

四月,经界法逐渐推广至两浙,再推广至诸路。五月,宋高宗、秦桧诏资政殿学士、提举亳州明道观郑亿年赴行在奏事。六月,金国归还孟庾、李正民。是年秋,宋高宗、秦桧下诏派中使往闽中通知遣宇文虚中的家属往行在再去金国,时宇文虚中之子宇文师瑗(宇文德和)仕福建转运判官,张元干为宇文德和(宇文师瑗)作《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送行。期间,郑亿年和张中孚、张中彦、杜充、张孝纯、王进家属和宇文师瑷等宇文虚中家族携家北去金国。八月,金国放还签书枢密院事何铸等使,徽宗及显肃皇后、宪节皇后的灵柩运至行都,太后韦氏从金国回到临安,住慈宁宫。

太后韦氏回归在得知岳飞被害后,向宋高宗表达了愤怒。丁传靖(1870-1930)撰《宋人轶事汇辑》卷二引(明)郎锳《七修类稿》有载:“韦太后北归,至临平,因问:‘何不见大小眼将军耶?’人曰:‘岳飞死狱矣。’遂怒帝,欲出家。欲出家,故终身在宫内道服也。”

刘过1154-1206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诗,佐证了岳飞因不奉诏而被杀:“…年少起河朔,弓两石,剑三尺,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