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与老臣叶焕枢密院共事共赴边疆、保家卫国

(2024-07-23 17:20:38)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张浚与老臣叶焕枢密院共事共赴边疆、保家卫国

 

一、南宋新立,张浚、叶焕同为枢密院编修官,分别得重用

建炎元年(1127)五月,张浚任枢密院编修官。六月,王以宁以枢密院编修官知鼎州。七月,张浚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

建炎二年(1128)六月,张浚在行在扬州任礼部侍郎。是年,叶焕为枢密直学士(随侍皇帝以备质询并执掌枢密军政文书的枢密院官职)十二月,礼部侍郎张浚兼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

         建炎三年(1129)二月初四,诏除吕颐浩资政殿大学士充江浙制置使兼知镇江府。刘光世殿前都指挥使、检校太保,充行在五军制置使、镇江府驻札,并专一控扼江口,两司军马并同节制。同月,朝奉大夫、知秀州叶焕(宣和初年,叶焕曾知秀州)复直秘阁、知越州以代李邺。三月,杭州发生苗刘兵变。四月,张浚任知枢密院事。直龙图阁知越州叶焕充秘阁修撰为江、淮等路发运副使。五月,宋高宗、吕颐浩、张浚君臣到达建康。诏以浙西所籴米四十万斛,赴东京应副留守司支用,以发运副使叶焕有请也。七月,知枢密院事兼宣抚处置使张浚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雨花台(是日,张浚军行,屯雨花台),旋赴川陕开辟新战场。八月,右文殿修撰、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叶焕为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移浙西安抚司于镇江,叶焕带本路安抚使,胡唐老兼浙西安抚使参谋官。闰八月,金军将南侵,宋高宗自建康到临安,以州治为行宫。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叶焕落职,监亳州明道宫,仍贬秩二等。时叶焕遣人募枪仗手于闽中,而谏官言其骚扰生事,故黜。现存有文字《朝散大夫、充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充两浙西路安抚使叶焕降授朝散郎制》、《叶焕可落职提举亳州明道宫制》。陈邦光知镇江府,命韩世忠守镇江。九月,徽猷阁直学士、知镇江府陈邦光为显谟阁直学士、知建康府、沿江都制置使。徽猷阁待制、两浙宣抚司参谋官胡唐老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十月,韩世忠任浙西制置使,守镇江。完颜宗弼攻占建康府。十二月,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胡唐老为军贼戚方所杀(杜充降于金,建康失守,溃卒戚方等趣镇江,城壁颓圮,兵不满千,独倚浙西制置韩世忠为重)。

建炎四年(1130)三月,金人北撤至镇江。韩世忠于黄天荡设伏邀击金兵,以8000人困金兵10万人48天。六月,刘光世任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兼任两浙路安抚使、知镇江府,加开府仪同三司为使相。

二、绍兴初年,张浚经略川陕,叶焕知池州,参与保家卫国

绍兴元年(1131)九月,王瓁知池州并兼管内安抚使,讨伐江东贼张琪,无果。是年,武德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江东安抚大使司统制官王进知池州,代神武后军统制王瓁赴行在。时王进统制所部在池阳,故就用之。

绍兴二年(1132)二月,王瓁任淮西招抚副使,为李光副贰。四月,朝廷遣知池州王进合兵进讨据太平州的陆德。闰四月,朝廷又诏江东安抚大使李光亲往视师,未行而太平州城破,诏李光躬亲前去节制。同月,武德大夫知池州王进言巳复太平州。期间,吕颐浩命王进以所部二千屯饶州,叶焕代王进知池州。叶焕请不用王进兵,别招敢战三千人,朝廷从之。叶焕到池州,招敢战三千人,分作五军。

绍兴三年(1133)二月二十四日,池州左军反。是日,左军反,欲与中军合,中军已擐甲。兵马都监华旺闻之,持双刀入中军,问何故擐甲?曰:“欲为备耳!”旦曰:“反者,左军也。尔中军不宜动。”乃大呼曰:“可皆释甲,不者斩。众皆释甲,不者斩。”众皆释甲。旺存抚而去至右军,右军亦擐甲矣。旺又使释甲。左军以诸军不相应,遂焚天王楼,攻郭西门,走出柯村。叶焕移文王进使兵,至追赶过江,星散不知所之。不久,叶焕申请招土人二千充守御池州,勇敢以备,境内沿江以安。六月一日,集英殿修撰、知池州叶焕落职与宫祠,前降赴行在指挥更不施行。以臣僚言叶焕擅招巡军,不能弹压,致在城作过遁走,又姑息余党,故有是责。八月,尚书兵部侍郎胡世将充徽猷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三、张浚任右相主军事,叶焕得重用知扬州暂兼浙西安抚使

绍兴四年(1134)七月,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沈与求复为礼部尚书。沈晦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行前,沈晦上奏请于镇江、建康、太平、池、鄂五郡各建一军,舟师守江,步兵守隘,御金南犯(藩帅之兵可用,敌至,五郡以舟师守江,步兵守隘,彼难自渡,假如能渡,五郡合击,敌虽善战,不能一日破诸城也。若围五郡,则兵分势弱,五郡尾而邀之,敌安敢深入)。时方以韩世忠屯军镇江,不果用。

九月,金兵和伪齐联军分道大举南下,直扑两淮。同月,遣吏部员外郎魏良臣、阁门宣赞舍人王绘使金。刘麟入寇,韩世忠拒于扬州,沈晦乞促张俊兵为韩世忠援。赵鼎称沈晦议论激昂,宋高宗曰:“晦诚可嘉,然朕知其人言甚壮,胆志颇怯,更观临事,能副所言与否?”沈晦不为韩世忠所乐。

十月,诏张浚为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不许辞免,日下起发。知枢密院事张浚是年四月方因天灾、地震忧心而被宋高宗自四川前线召回被罢往福州居住。是月,知镇江府沈晦过阙言:“大将与帅臣各有所职,若全倚大将,恐不能办。…望拨零兵二千付臣,并令臣募敢战之士三千,参用昭义步兵之法,期年后京口便成强藩,况东晋常谓京口兵可用,故北府兵号为最精,唐亦用宣润弩手平淮甸。”

十一月,张浚入见,宋高宗复命资政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浚知枢密院事。宋高宗以张浚尽忠竭节诏谕中外,辨张浚前诬。张浚既受命,即日往镇江视师江上视师。时完颜宗弼(金兀术)拥兵十万于扬州,约日渡江决战,张浚长驱临江,召韩世忠、张俊、刘光世议事,将士见张浚勇气十倍,张浚既部分诸将,身留镇江节度之。韩世忠遣麾下王愈诣完颜宗弼(金兀术)约战,且言张枢密已在镇江。完颜宗弼(金兀术)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王愈出张浚所下文书示之。完颜宗弼(金兀术)色变,夕遁。十二月,金军主力再攻淮西,围庐州(今安徽合肥),张浚令岳飞遣军驰援,部将张宪、牛皋率兵2000进援庐州,牛皋、黎庆在城外击败金、齐联兵,敌军战败奔溃,金兵退师。

镇江帅沈晦因敌退锡宴,自为致词,其末云:“饮罢三军应击楫,渡江金鼓响如雷。”韩闻之,即悟其旨,云:“给事,世忠非不敢过淮!”已而自起,以大觥劝之。继而使诸将竟献。沈不胜杯酌,屡致呕吐。后至参佐僚属,斟既不满,又容其倾泻。韩怒曰:“萌儿辈终是相护!”又戏沈云:“问道教给事休引惹边事。”盖指其词为引惹也。

绍兴五年(1135)二月,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二月,叶焕复右文殿修撰、知扬州。期间,言官奏论知镇江府、两浙西路安抚使沈晦滥用先斩后奏指挥行事,降为集英殿修撰、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叶焕或暂兼两浙西路安抚使。闰二月,诏赐扬州钱万缗,为兴葺官府之用,从浙西安抚使叶焕请也。叶焕又请免本州商税一年,且奏左迪功郎陈琦主管机宜文字,皆许之。三月丁酉,徽猷阁待制、知镇江府沈晦兼沿江安抚使。已亥,诏沈晦累请宫祠,可依所乞,提举江州太平观。李谟知镇江府兼浙西安抚使。八月,右文殿修撰、知扬州叶焕复徽猷阁待制。

绍兴六年(1136)二月,张浚至江上会诸将议事。张浚命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韩世忠自承、楚以图睢阳,命江东宣抚使张俊进屯盱眙。韩世忠引兵至宿迁县,执金人之将贝勒牙合。韩世忠围淮阳军。韩世忠自淮阳引兵归楚州。韩世忠既围城,贼坚守不下。刘豫遣使如河涧求援于完颜宗弼。韩世忠渡淮击败之,直引兵至惟阳而还,士气百倍。宋高宗手赐书张浚曰:“世忠既捷,整军还屯,进退合宜,中外忻悦。每患世忠发愤直前、奋不顾身,今乃审择利便、不失事机,亦卿指授之方。卿宜明审虚实,徐为后图。或遣岳飞一军窥陈、蔡,使贼支吾不暇,以逸待劳。”三月,徽猷阁待制、知扬州叶焕引疾乞奉祠,以叶焕提举江州太平观。叶焕守扬州才一年。五月,直徽猷阁、知镇江府李谟升职一等,时都督行府在镇江,而李谟应办无阙,故陟之。八月,胡世将充徽猷阁直学士、知镇江府。新除两浙运副使李谟知临安府。

绍兴七年(1137)正月,知临安府李谟复知镇江府。

绍兴十三年(1143)九月,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叶焕卒。曹勋(1098-1174)作有《故知院枢密相公叶公挽章二首》,诗中知院枢密相公叶公当指叶焕,不是指叶梦得。刘一止(1078- 1160)作有《少保左丞叶公叶梦得挽诗二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