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上书《论边事利害奏》的时间是在绍兴二十年

(2024-05-11 09:18:11)
标签:

历史

文化

军事

分类: 张浚考证

张浚上《论边事利害奏》的时间是在绍兴二十年

 

明成祖永乐十四年,黄淮、杨士奇等封敕编著《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三十二)载有张浚《论边事利害奏》,近有学者说是此奏作于绍兴七年(1137)十、十一月间,应有误,笔者认为此奏作于绍兴二十年(1150)。

         一、此奏提及的“惟是逆麟狂谋”符合刘麟被金国重用事实

张浚《论边事利害奏》曰:“臣闻忠臣去国,不忘忧君之心。臣虽至愚,数败国事,而其拳拳忧主之义,窃慕前修,敢毕其说。伏冀留神观览,不胜幸甚。臣窃惟用兵之道,以气为主,气胜则强,气衰则弱。故虽有十万之敌而古人率以少取胜,变危为安,其术无他,气足以吞之故也。晋有淝水之捷、吴有赤壁之胜,皆其君臣上下议论不移,谓夫迎降畏避之策,终不能求全以立国,故断然而作之,卒以定难。使其计不出此,祸有不可胜言者矣。今岁虏人举动,未见大人之形。惟是逆麟狂谋,借虏援以幸万一,此容有之。臣所过忧者,恐探报之间,有所未审,而我之措置,或至轻揺。外敌未来,内患先起,事至于此,追咎无及。以陛下之明圣,加以讲论边事,不忘圣怀,此固非臣所忧。独臣既以罪戾之著,不得已而远去圣躬,又虑夫後之过计失事者,毕以归罪于臣,是用略嫌疑之迹,冒雷霆之威,辄渎宸听。皇惧之情,殆无所容。伏惟圣慈俯赐照贷,不胜幸甚。”

绍兴十九年(金熙宗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初九夜,金廷政变。大金国上京会宁府,在内侍的接应下,右丞相兼都元帅、太保、领三省事的完颜亮带人来到明德殿,杀金熙宗完颜亶、曹国王完颜宗敏、左丞相完颜宗贤等重臣,自立为帝。同月,燕京路都转运使刘麟被任为参知政事。

绍兴二十年(金天德二年,1150)正月,金国遣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完颜思恭等人把废旧君立新君的事变通知宋、高丽、夏国。二月,金国兵部尚书完颜元宜等充贺宋生日使。三月,宋、高丽两国分遣使者前来贺新君即位。四月,刘麟任为尚书右丞。七月,刘麟改任尚书左丞。十一月,刘麟被免。

绍兴二十一年(金天德三年,1151)正月初一,宋、夏、高丽国派遣使者来朝贺。十六日,皇上生辰,宋、高丽、夏国派遣使臣来贺。三月,令翰林学士刘长言等人作为生日使赴宋国。六月,宋国派人来祈请山陵,未获准许。十月,金国派右副点检不术鲁阿海等作为贺宋正旦使。是年,汤思退进官右奉议郎、起居舍人。汤思退旋迁为秘书监少监。

        二、此奏符合周密《齐东野语》引《退朝录》中张浚有上奏

周密《齐东野语》引勾龙如渊《退朝录》曰:“绍兴二十年,张浚复上书言边事。”

        三、《退朝录》所载宋高宗所言未否定张浚之才,时间有误

周密《齐东野语》引勾龙如渊《退朝录》曰:“绍兴二十年,张浚复上书言边事。宋高宗为汤丞相(汤思退)云:‘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

绍兴二十年(1150),汤思退并未来到朝廷。绍兴十五年(1145),汤思退进士及第,得博学宏词科第一名。以右从政郎,授建州政和(今福建建欧)县令。绍兴二十四年(1154),汤思退升为礼部侍郎、直学士院同知贡举。

宋高宗对汤丞相(汤思退)所说的时间应为绍兴二十六年(1156)。绍兴二十五年(1155)六月,汤思退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十月,秦桧死,汤思退兼权参知政事。十二月,复主战派张浚为观文殿大学士。绍兴二十六年(1156月,汤思退为知枢密院事宋高宗为制衡主和派,汤思退奏请宋高宗颁布“禁议边事之诏”,汤思退为清除议论抗金朝政鼓动战争势力,派人弹劾张浚。十月,张浚再次贬居永州。绍兴二十七年(1157月,汤思退为尚书右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左正奉大夫,封缙云郡开国公。绍兴二十九年(1159),汤思退进左

        宋高宗对汤丞相(汤思退)所说的内容,只是说用兵的效果,而并没有否定张浚的才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