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于天申节缴进《无逸》触怒秦桧
(2024-03-15 14:31:53)
标签:
历史文化军事 |
分类: 张浚考证 |
张浚于天申节缴进《无逸》触怒秦桧
魏了翁《跋张魏公(张浚)帖》:“公(张浚)自绍兴十六年(1146)因天申节缴进《无逸》篇,遂有连州之役。至二十年移永(永州)。二十五年秦桧卒,而后公(张浚)有出殿豫章(南昌)之命,则太夫人寻亦不待养矣。此数帖正在连州时,崎岖险侧,有人所不堪,而即其自处,则从容自得,蔼然有孝敬忠信之意。盖白驹、考盘人也。呜呼!所谓读易者诵说,训诂云乎哉。”
1、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乙未(二十一日),以宋高宗赵构的生辰(农历五月二十一日)为天申节。
2、《无逸》是周朝诸侯国周国国君周公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尚书》。“君子所,其无逸”应当为本篇的宗旨要义。文章主要记载了周公多次告诫成王,不能贪图安逸,应当以殷商为鉴,学习周文王勤政节俭的品质。这篇文章中居安思危思想对后代的统治者影响深远。
3、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订立绍兴和议;同月,张浚被授为检校太傅、崇信军节度使、万寿观使闲差,免去奉朝请官,张浚居潭州。绍兴十二年(1142),张浚封和国公。
绍兴十六年(1146)五月,张浚天申节缴进《无逸》篇,触怒奸相秦桧。七月,张浚上书备战抗金,秦桧大怒。是年秋,张浚被罢去检校少傅、节度使、国公官爵,以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官,贬往连州。绍兴二十年(1150),张浚又移往永州居住。
4、魏了翁《跋张忠献公所与张忠简(张阐)三帖》:“张忠献公(张浚)再相,首荐张忠简(张阐)及虞忠肃(虞允文)、陈正献(陈俊卿)、王文忠(王十朋)、汪端明(汪应辰)皆可备执政,刘忠肃(刘珙)、胡忠简(胡铨)诸公可备风宪。然大抵皆绍兴末年所与同志叶谋者也。自戊午(绍兴八年)议和,胡忠简(胡铨)以言语得罪,十有八年之间窜逐者相望,而能于此时诵言义不可和者,如张忠献(张浚)之三十余疏,如张忠简(张阐)累千百言,则尤难其人,然则二公,盖又同为人所难,能也。功之成、不成,天实为之。而着明大义、炳若日星,使为人子,为人臣者,莫不暁然知其分之,所当止兹其有功,又恶可以浅近计哉。此帖盖隆兴癸未督府所书,时六十有七,距卒之日才一年耳。呜呼!是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己者,真可敬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