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浚尽平南宋内乱,宋高宗即有徐为后图之意

(2023-08-14 17:31:09)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张浚尽平南宋内乱,宋高宗即有徐为后图之意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五月,右相兼都督诸路军马的张浚都督岳飞平定荆湖杨么作乱。历时三年、南宋诸多重臣未能平定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尽平,南宋得以稳固立足江南。

六月,宋高宗赐张浚洞庭平寇手书:“朕览奏知湖寇尽平,非卿孜孜忧国,不惮勤劳,谁能宽心腹忧顾?奏到之日,中外欢贺,万口一词。以谓上流既定,则川陕荆襄形势接连,事力增倍,天其以中兴之功,付之卿乎?”

绍兴六年(1136)正月,张浚以虏势未衰而刘豫为谋叵测,奏请亲行边塞,部分诸将,以观机会,宋高宗许焉。宋高宗诏张浚荆襄视师。韩世忠在楚州,时入伪地。叛贼颇聚兵,世忠渡淮击败之,直引兵至淮阳而还,士气百倍。宋高宗手赐书公曰:“世忠既捷,整军还屯,进退合宜,中外忻悦。每患世忠发愤直前、奋不顾身,今乃审择利便、不失事机,亦卿指授之方。卿宜明审虚实,徐为后图。或遣岳飞一军窥陈、蔡,使贼支吾不暇,以逸待劳。”

二月辛亥,诏张浚奏事。张浚至江上,会诸将议事。张浚命淮东宣抚使韩世忠自承、楚以图淮阳,命淮西宣抚使刘光世屯合肥以招北军。命江东宣抚使张俊练兵建康,进屯盱眙,又请权主管殿前司公事杨沂中领中军,为后翼,命湖北、京西招讨使岳飞屯襄阳以图中原。国威大震。

三月,岳飞为荆湖北路、京西南路宣抚副使。

六月,张浚至江上会诸大帅,独称岳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命岳飞屯襄阳,以窥中原。

七月,秦桧改知绍兴府。

八月丁未,以新知绍兴府秦桧为醴泉观使兼侍读、行宫留守,孟庾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同留守。不日,命秦桧、孟庾权参决尚书省、枢密院事。因张浚以秦桧在靖康中建议立赵氏,不畏死,有力量,可与共天下事,加上一时仁贤荐秦桧尤力,遂推引秦桧赴行在(并非用张浚一人所荐,召秦桧赴行在)。期间,眉州布衣帅维籓,治《春秋》学,累举不第,至是赴行在上《中兴十策》,请车驾视师。宋高宗下其议于朝,右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以为可用。张浚入见,会牒报刘豫有南窥之意,请幸建康,赵鼎乃议进幸平江(今苏州)。宋高宗诏谕将士将亲征。命权殿前司解潜等帅精兵扈从,主管步军司边顺留兵守临安,知临安府梁汝嘉为巡幸随军都转运使。己酉,命秦桧、孟庾权参决尚书省、枢密院事(权赴尚书、枢密院参决庶事)。时已降诏将行幸,秦桧乞扈从,不许。期间,张浚与赵鼎尝论人才,张浚剧谈秦桧善,赵鼎曰:“此人得志,吾辈无所措足矣。”张浚不以为然。

九月,谍报贼刘豫及其子侄猊、麟挟虏来寇,朝议欲弃淮保江。枢密使张浚力反之,曰:“淮南诸屯,所以屏蔽大江,使贼得淮南,因粮就运,以为家计,则长江之险,与敌共有,江南未可保也。”“淮东宜于盱眙屯驻,以扼清河上流,淮西宜于濠(凤阳)、寿屯驻,以扼涡颍运道。真氏曰:‘有濠梁之遮蔽,则敌不得走历阳。’盖以锺离天险。控扼长淮。当日保固江沱。诚不可以资敌。今日规复江表。又岂可以假贼乎。兵法云:‘在我为要,在彼为害。’此其说也。贼自滁州扰凤阳清流关。形势冞阻。周显德三年。败南唐兵于正阳。皇甫晖姚凤等。自定远退屯清流关。赵匡袭之。晖等陈于山下。方与前锋战。匡引兵出山后。晖等大惊。走入滁州。我师自凤援滁。正宋祖北来之路。乌合之贼。讵皇甫晖姚凤比耶。当时我东三省劲旅。及各路征调之兵。方围扬州。扬距滁东西纔二百数十里耳。简选精骑。昼夜兼行。尾蹑其后。贼必狼顾。其大股方被围于江宁。镇江扬州水师。足以牵制其势。贼之扰滁凤者。不过数千。益以陆遐龄之子。众亦不能过万。何以长驱直入。如行无人之境也。兵法云。善用兵者如率然。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身则首尾俱应。远近二三百里之内。不能呼吸一气。亦安见其为率然乎。淮南子曰。近静则固。专一则威。分决则勇。心疑则北。力分则弱。故十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荀卿曰:‘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两视而明,耳不两听而聪。’夫功成于独断,政败于多门。太阿。利器也。十手操之。不能截豪毛。飞黄。良骥也。十夫御之。不能及跛。晋六卿之所以败于邲。唐九节度之所以溃于邺也。抑又有虑者。淮水自凤阳府北。又东北经临淮县北。又东北经五河县南。又东经泗州城南。盱眙县北。汇于洪泽诸湖。高家堰一长堤。捍卫下游诸郡县。贼踞凤阳。则长淮之险与吾共之。使决高家堰。则淮扬数百万生灵。将为鱼。而扬州一带大营。遂与河北官兵。声势阻绝。徐宿诸州。不得不弃之于贼。其为患岂浅鲜矣。”

是月,宋高宗在张浚的力请下,宋高宗从临安出发前往建康(今南京),御驾亲征,以鼓舞斗志。宋高宗赶到平江停止不前。张浚赶往镇江督师,伪齐闻讯后发兵分道南犯,刘豫遣子麟、侄猊分道寇淮西。壬寅,刘猊以众数万过定远县,欲会麟于合淝。甲辰,杨沂中至藕塘遇贼,纵大军乘之,贼众大败,猊、麟拔塞遁去。辛亥,捷奏至,宋高宗嘉张浚之功,赐诏褒奖,仍令张浚具上都督府随行官吏、军兵推赏。二十九日甲午,宋高宗《御笔赐张浚手诏》:“近以边防所疑事咨卿,今览所奏甚明,俾朕释然无忧。非卿识高虑远,出人意表,何以臻此!”

十月,刘光世慌忙南逃,张浚乘马奔到采石,并下命有一人渡江者斩,刘光世被迫停止南逃。数日后,杨存中等大败伪齐军于藕塘(今安徽定远东南),伪齐其他南犯军队也纷纷退回淮北。宋高宗驻跸平江,召秦桧赴行在,用右相张浚荐也。十七日(辛亥),宋高宗《赐张浚诏》:“贼豫阻兵,枭雏犯顺,夹淮而阵,侵寿及濠。卿奖率师旅,分布要害,临敌益勇,仗义直前。箕张翼舒,风驰电埽,遂使豪渠宵遁,同恶自焚,观草木以成兵,委沟壑而不顾。昔周瑜赤壁之举,谈笑而成;谢安淝水之师,指挥而定。得贤之效,与古何殊?寤寐忠勤,不忘嘉叹!”

十二月初五(戊戌),赵鼎罢相,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秦桧以醴泉观兼侍读赴讲筵供职,孟庾为行宫留守。

绍兴七年(1137)正月,南宋问安使何藓出使金国返回行在平江(今苏州),报宋徽宗及宁德皇后郑氏相继去世,思母心切的宋高宗即日授秦桧枢密使,恩数视宰臣,让秦桧成为了专任枢密使代替张浚在宋高宗身边主导决策淮西军整编,意在用秦桧制约独任丞相张浚,实施出卖国土议和以迎回其金国人质的母亲韦氏。张浚奏:“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月底,张浚闻宋高宗又欲议和,即入见宋高宗,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北向复仇,宋高宗默然不答。张浚退朝后,复上疏。疏入,宋高宗乃下诏慰留,诏张浚起视事(宋高宗在绍兴二年为与金求和,也是用秦桧决策,出左相吕颐浩外出都督军事)。张浚再疏待罪,宋高宗仍不许。张浚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张浚随行奏对,始终不离“国耻”二字。至此,张浚、岳飞等权臣北望中原之路就已堵死。

三月初九,宋高宗次建康府,宋高宗在寝宫(复诏至寝阁)亲口对岳飞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初十前后,就岳飞要求兼并王德、郦琼兵之事,张浚与岳飞发生严重争执,张浚:“固知非太尉(岳飞)不可也!”岳飞:“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然岂以得兵为计耶?”十六日,刘光世因骄惰怯敌被罢军职,宋高宗原已答应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扩充其兵力以恢复中原,遭到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张浚不同意将刘光世所部并入岳飞军,遂收归自己兼任的都督府直接管辖。

五月,宋高宗罢骄惰怯敌刘光世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张浚因分为六军,命吕祉节制。刘光世因被罢军职,吕祉亦回,而尚未置帅,枢密使秦桧、知枢密院事沈与求以握兵为督府之嫌剥夺张浚督府兼并淮西军,都督张浚乃请同兵部尚书吕祉往庐视师。是年秋,李弥逊迁起居郎。李弥逊自政和末以上封事得贬,垂二十年,及复居是职,直前论事,鲠切如初。

八月,发生淮西军变。宋高宗、秦桧主导军队整编而失败,张浚主动承担责任而辞相。是年冬,李弥逊试中书舍人。

九月,尚书右仆射张浚罢,赵鼎为尚书左仆射。

十月初九,张浚改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居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