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不惧危难,浑似寇准心法
(2023-07-19 15:32:15)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张浚不惧危难,浑似寇准心法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
南宋最高统治者的宋高宗、宋孝宗总体是极大肯定张浚,鲜有经得起考证的否定之语。富平会战、淮西兵变,宋高宗并不否定张浚的才能;符离之战,宋孝宗和太上皇赵构也没有否定张浚的作用。南宋时,李纲、赵鼎、李光、胡铨、周必大、陈俊卿、虞允文、朱熹、王十朋、汪应辰、张孝祥、杨万里、陆游、陈亮、吴猎、真德秀、魏了翁、文天祥等爱国名臣和端人正士都高度评价和崇敬张浚。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秋,曾从龙进除签书枢密院事,魏了翁致书相贺时说及:“南渡以来,蚤践政府,惟张忠献(张浚)公人鲜异词。执事年逾四十,即赞宥地,而士犹以望张忠献(张浚)者望焉。”
1、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是一位个性非常鲜明、力挽狂澜的北宋名臣。寇准少年得志,十九岁时中进士。三十二岁时任枢密副使,上升到一国执政的位置。
北宋真宗(赵恒)景德元年(1004),辽国的耶律隆诸和萧太后,调动 20 万大军南犯,逼近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西南),威胁着宋朝都城汴京,朝廷内一片恐慌。十一月,乘舆(真宗皇帝的车驾)方渡河(黄河),敌骑(辽国的骑兵)充斥至于城下,人情汹汹。上(宋真宗)使人微觇(暗中察看)准(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沈括《梦溪笔谈》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