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宦张滉之子张枃卒于江西隆兴府(今南昌)
张枃(1140-1198),字定叟。南宋名相张浚(1097-1164)同父异母兄张滉(1195年前-1151)之子,张浚从子,张栻(1133-1180)从弟。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七月,张枃通判严州。淳熙三年(1176)正月十九日,张枃严州知府任满。
淳熙四年(1177),张枃任袁州州守。淳熙五年(1178)正月,张枃到任袁州知府。张枃寄仰山新芽给张栻。张栻作《定叟(张枃)弟频寄黄檗仰山新芽,尝口占小诗。适灾患亡聊,久不得遣寄。今日方能写此》:“瘴雨昏昏梅子黄,午窗归梦一绳床。江南云腴忽到眼,中有吾家棠棣香。集云峰顶风霜饱,黄蘗洲前水石清。不入贡包供玉食,只应山泽擅高名。”自注:坡公贬草茶,未为确论,予谓建茶如台阁胜士,草茶之佳者如山泽高人,各有风致,未易疵也。
淳熙六年(1179),张枃改知衢州。淳熙八年(1181)夏、秋之间,浙东遭遇大水灾,发生大饥荒。秋后,张枃任尚书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八月,朱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九月,朱熹荐杨简任浙西抚干(安抚使干办公事)。杨简宜因凶岁(荒年)戒不虞,张枃乃令(杨)简督三将兵,接以恩信,出诸葛亮正兵法肄习之,军政大修,众大和悦。秋后,张枃任尚书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淳熙九年(1182)九月内,张枃除直秘阁。周必大除知枢密院事。淳熙十二年(1185)
十二月二十日,张枃仍为朝散郎除权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
淳熙十三年(1186)八月十八日,张枃改知镇江府。淳熙十四年(1187)八月,张枃被召除权户部侍郎。十月,太上皇宋高宗去世。淳熙十五年(1188)二月,张枃以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五月,召赴行在。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宋孝宗逊位,宋光宗即位。淳熙十六年(1189)十月,张枃除权兵部尚书再兼知(临安军府事)。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张枃为府尹,始议筑斋宫。张枃再尹京,风采倍,他日有内侍毛伯益占西湖菱地为亭,与外戚家舆仆以刃交争,狱具寅缘,宣谕求免罪,枃曰:“吾官可去,法不可屈。”执奏论如律。史载:“南渡以来,论尹京者,以枃为首。”同年,浙东安抚使张枃奏申朝廷:知秀州华亭县柳楙“日赴所部燕饮,恣为大言,陵轹州县”,柳楙因而改差监潭州南岳庙。是年八月,张枃除兵部尚书。十一月,免兼。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三日前,京西谋帅,张枃进焕章阁学士、知襄阳府。未几,张枃进徽猷阁学士知建康府。
绍熙五年(1194)七月,孝宗去世,光宗被逼退位,宁宗为宗室、枢密院事赵汝愚和外戚韩侂胄所拥立。八月,韩侂胄权势更大,留正被罢相,旋以观文殿大学士判建康府(后以论落职),张枃继复命还襄阳。史载:“徽猷阁学士、中大夫、知襄阳府张枃:具官某才高一世,气压万夫,听履汉廷,有张京兆之英誉,分麾岘首,追羊太傅之流风。”是年,张枃以宝文阁学士任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正月二十二日,宝文阁学士、太中大夫、江东安抚使张枃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庆元三年(1197)二月,张枃升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隆兴府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之,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臣请鬻之。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枃悉奏蠲之。是年,张枃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未行,以疾乞祠。庆元四年(1198)初,张枃卒于隆兴府。
附:
1、《宋史》:“张枃,升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之,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臣请鬻之。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枃悉奏蠲之。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以疾乞祠,卒。”
2、《南昌郡乘》之《郡守佐》:“张枃,字定叟,绵竹人。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者,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当于民。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枃悉奏蠲之。”
3、《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三十七)之“江西统部”之“名宦”:“张杓(枃之误),绵竹人。宁宗时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之,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臣请鬻之。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杓(枃之误)悉奏蠲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