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张敬夫寄刘公诗帖》作于淳熙五年给刘焞
(2023-06-20 10:18:21)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栻考证 |
张栻《张敬夫寄刘公诗帖》作于淳熙五年给刘焞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张丑《清河书画舫》、清代乾隆时期编修《钦定四库全书》之(六艺之一录)和清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有载:《张敬夫(张栻)寄刘公诗帖》:“栻顷在湘中,尝约刑部刘公脩斜川故事【遵循陶渊明作《斜川诗》故事】,城南有邱,岿然因以南阜名之。是岁,来守桂林【淳熙二年(1175)二月,张栻知静江府(广西桂林)兼经略安抚广南西路,不久,张栻作有《正甫还长沙复用斜川日和陶韵为别》】,负此约三年矣。戊戌【淳熙五年(1178)】五月与周允叔(或为周奭,字允升)、吴德夫(吴猎)、宇文正父、传父登雪观,和五柳翁(五柳先生,陶渊明)韵,谨书以寄刘公。栻再拜。”
一、《张敬夫寄刘公诗帖》中的刘公应是刘焞,字文潜
《张敬夫(张栻)寄刘公诗帖》提及:“约刑部刘公脩斜川故事”、“是岁,来守桂林”、“戊戌五月,和五柳翁(五柳先生,陶渊明)韵,谨书以寄刘公”,说明张栻与刑部刘公淳熙二年(1175)春在湖南潭州(长沙)作斜川诗,同年张栻赴桂林任,淳熙五年(1178)五月在桂林作五柳翁(五柳先生,陶渊明)韵,寄与刘公。
考:张栻作有《三茅观李仁父、刘文潜(刘焞)、员显道、赵温叔、崔子渊置酒》、《淳熙乙未【淳熙二年(1175)】春,予有桂林之役,自湘潭往省先茔,以二月二日过碧泉与客煮茗泉上,徘徊久之》、《斜川日雪观所赋》、张栻《时为桂林之役前一日,刑部刘公(刘焞,字文潜)置酒相饯曾节夫(曾撙)预焉。既而刘公用陶靖节(陶渊明)斜川诗韵见贻,亦复同赋以谢》,以及张栻作有《曾节夫(曾撙)罢官归旴江以小诗寄别》、《寄曾节夫(曾撙)》,又有史载:“张栻经略广西,檄吴猎摄静江府教授。淳熙五年(1178),刘焞代张栻,张栻以吴猎荐,辟本司准备差遣。盗李接起,陷容、雷、高、化、贵、郁林等州,吴猎请赏劳诛罪,刘焞于是录郁林功,诛南流县尉、郁林巡检,人人惊厉,争死斗,不逾时,盗悉就擒。尉(南流县尉),宰相王淮甥也,吴猎坐降官。”《张敬夫(张栻)寄刘公诗帖》诗中的刘公当为刘焞(字文潜)。因刘珙未任过,且淳熙二年(1175)刘珙任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刑部刘公应另有其人。
刘焞,字文潜,成都(今属四川)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南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除校书郎,累迁国子司业。乾道九年(1173),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刘焞因反对任用外戚张说而出为江南西路转运判官。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为荆湖北路转运使,迁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淳熙七年(1180),知潭州兼湖南路安抚使。
乾道六年(1170)五月,龚茂良任江西转运判官兼隆兴知府。乾道九年(1173),林光朝出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是年,林光朝作有《(乾道九年1173)八月十五日道出南昌寄龚帅实之(龚茂良)兼呈程泰之(程大昌)刘文潜(刘焞)二漕》。淳熙元年(1174),林光朝改广南东路。辛弃疾任江西提点刑狱。
淳熙二年(1175)二月,张栻知静江府(广西桂林)兼经略安抚广南西路。六月,茶寇势日炽,江西总管贾和仲击之,为其所败。诏以仓部郎中辛弃关为江西提刑,节制诸军讨之,用叶衡之荐也。茶寇自湖南犯广东。是年,林光朝因督捕茶寇有劳,召拜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
淳熙六年(1179)春,信阳守刘大辩怙势希赏,广招流民,而夺见户熟田以与之。张栻劾刘大辨诈谖,所招流民不满百,而虚增其数十倍,请论其罪,不报。章累上,刘大辩易他郡,张栻自以不得其职求去。是年秋,张枃生日,张栻作《定叟弟生辰》。是年,张枃改知衢州。
淳熙七年(1180)二月二日,张栻因病卒于江陵府舍,终年四十八岁。张栻病且死前,犹手疏劝上:“亲君子,远小人,信任防一己之偏,好恶公天下之理,以清四海,克固不图,若眷眷不能忘者。”写毕,缄付府僚使驿上,而顷乃绝。“负公辅之望”的张栻英年早逝,宋孝宗闻之,深为嗟悼,四方贤士大夫往往出涕相吊,而江陵、静江之民尤哭之哀。六日,诏张栻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诏书未到,张栻已逝世。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卞永誉(1645-1712),字令之,号仙客,隶汉军镶红旗籍,祖籍山东黄县,世居辽东盖平(今盖县)。清代书画鉴赏家,卞三元之子。康熙间,由荫生任通政使司知事,历福建兴化知府、江苏按察使、浙江布政使、福建巡抚,官至刑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