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浚善谋财赋为南宋中兴而建功立业、积累经验
(2022-11-17 16:54:06)
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浚考证 |
张浚善谋财赋为南宋中兴而建功立业、积累经验
张浚(1097-1164),字德远,号紫岩,成都府路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北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宋高宗、宋孝宗二朝右相,三次受命为都督(宣护)诸路军马,领导过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吴玠、刘锜、岳飞、杨存中、李显忠等抗金,是一位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式的抗金统帅,是南宋立国期间战外敌、平内乱最大的功臣,是南宋立国第一台柱。
一、川籍张浚,京城就读、秦岭历练,熟知交子、钱引、附钱会子的财赋运作
北宋初期,四川民间出现纸币——交子,用来代表铁钱流通(存款和取款凭据,非货币),制定有发行界兑制度、发行限额制度和发行准备制度。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八月,宋神宗赵顼、王安石、吕惠卿议论陕西交子事,吕惠卿说:“自可依西川法,令民间自纳钱请交子,即是会子。自家有钱,便得会子。”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四月,张浚出生于成都府路绵竹县。
北宋徽宗朝,交子流通区域从四川扩展到陕西、京西北、淮南等路。北宋增发交子以助军费,交子发行量达每界发行限额的20倍之多,形成严重通货膨胀(交子界满以旧更新,新交子收兑旧交子以1兑4,即旧交子贬值75%,只剩下25%价值)。北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宋廷诏令交子务改为钱引务(川引以铁钱为币值本位,上印界分、年号、面额,并饰以图案花纹。面额分一贯和五百文),交子改为钱引(交子是用于交换的凭证,钱引是用于提取现钱的凭证),1000文钱引只能兑换10余枚现钱。
北宋徽宗政和元年(1110),钱轻物重,细民艰食,诏:“应陕西旧行使铁钱地,并依元丰年大铁钱折二,公私通行,夹锡钱同之,毋得分别。见存铁钱,毋改更铸夹锡,河东官私折二、夹锡钱同之。”诏:“钱重则物轻,钱轻则物重,其势然也。今诸路所铸小平钱,行之久而无弊,多而不壅,为利博矣。往岁图利之臣鼓铸当十钱,苟济目前,不究悠久,公私为害,用之几十年,其法日弊而不胜。奸猾之民规利冒法,销毁当二、小平钱,所在盗铸,滥钱益多,百物增价。若不早革,即弊无已时。其官私见在当十钱,可并作当三,以为定制。尚虑豪猾惮于折阅,胥动浮言,可内自京尹,外逮监司、郡县,悉心开谕。”政和三年(1113)十月一日,尚书省言:“访闻诸色人多将京城内私下寄附钱物会子(对所寄存的钱物开出凭证)之类,出城及于外行使,有害钞法。”诏:“寄附钱会子辄出新城外行用者,徒二年,许人告,赏钱以会子所会钱赏之。”政和六年(1116)春,二十二岁的张浚自绵竹入京城开封太学就读。政和八年(1118)三月,张浚中进士。时蜀人的知枢密院事邓洵仁(或为邓洵武,可能性更大)与雍公(张浚父张咸)有雅旧,谓张浚来见,当处以枢密院编修官,张浚竟不答。张浚调山南府士曹参军兼权城固县(城固位于汉中盆地中部)事,以归奉版舆之官。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张浚秩满后调任褒城令。张浚任上,山南大府事多,帅重张浚才识,悉以委焉。张浚为区处,细大各有条理。治狱明审,务尽其情。至狴犴木索,沐浴食饮,亦必躬历之,寒暑不废,以故军民归心。讼于庭者,皆愿得下士曹治。其受输尽去旧弊,使民得自执权概,人又便之。宣和三年(1121)期间,张浚辟熙河路察访司干办公事,黄潜善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兴元府的黄潜善了解张浚的治绩。
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第一次南下的金军包围东京开封府。是月,因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何栗(1089-1127)荐,召夔州路(治今奉节)恭州(渝州,治巴县,今重庆)司录参军事任上的张浚到京城任朝廷审察(台谏官)。三月,何栗升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张浚因尚书右丞何栗荐,任尚书省礼部太常寺主簿。靖康二年(1127)正月,北宋灭亡。二月,金主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为庶人。三月,张邦昌被金人册封为帝,国号大楚。太常寺主簿张浚与秘书省校书郎胡寅、开封府司仪曹事赵鼎三人作为北宋遗臣,不甘受辱,为亡国守节而一齐逃至太学中,拒绝为“大楚”政权所用。四月底,太常寺主簿张浚驰赴南京应天府投奔的康王赵构,为国救亡。
二、南宋救亡,年轻、有基层治绩的川籍前朝官员,张浚被宋高宗重用并立功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五月初一,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南)即位建立南宋。驰赴投奔南京(今商丘南)救亡的张浚参与登基仪式后即被任枢密院编修官。七月,张浚受到新任右相黄潜善的赏识(政和、宣和间黄潜善以钦差大臣察访陕西兴元府的黄潜善了解张浚的治绩),改虞部郎,升任殿中侍御史。十月,宋高宗行在撤退至扬州。
建炎二年(1128)六月,张浚奏论:“无谓金不能来,当汲汲修备治军,常若敌至”。因而与一味求和的黄潜善意见相左,受到排挤。已被出为兴元知府,被宋高宗留任为礼部侍郎。同年十月,张浚兼任御营使司参赞军事,从此参与抗金的军事活动。
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军数百骑突袭“行在”扬州,宋高宗仓惶出逃,张浚与吕颐浩追随渡江,中书侍郎朱胜非任节制平江府(今苏州)、秀州(今浙江嘉兴)军马,张浚任同节制军马,驻守平江抗金。不久,朱胜非召赴行在杭州,留张浚驻守平江。三月,杭州发生苗傅、刘正彦兵变,宋高宗被迫退位,3岁皇子赵旉被立为帝,孟太后垂帘听政,张浚在平江组织张俊、刘光世、韩世忠等所部勤王。四月,“苗、刘兵变”平定,宋高宗复位,张浚升任知枢密院事。五月,宋高宗自杭州赴建康。宋高宗欲相平定苗刘兵变立首功的张浚,“浚以晚进,不敢当。”推辞。初三,在常州,张浚认为:“中兴当自关陕始,虑金人或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遂慷慨请行。”宋高宗接受张浚提出的经略川陕牵制金军南下的建议,并任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以川、陕、京西、湖南、湖北路为所部全权负责所有川、陕以及京西、湖北、湖南地区的军政事务,赋予川陕宣抚处置司“便宜黜陟”的权力,实施“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马”的处置战略,表明南宋最高统帅对用兵陕西牵制金军的战略和决心,张浚“于兵民财无所不总”、负“半天下之责”受命负责南宋抗金三大防线“江淮防线、江汉防线、秦岭防线”中的两大防线。同月,宋高宗到达建康。
三、张浚经略无军马、财赋、粮草、治理3年的关中,善谋财赋、知人善任
建炎三年(1129)六月壬戌(十五日),在行在建康,张浚进呈入蜀官属。张浚素知赵开善理财,要求以赵开兼宣抚处置使司随军转运使,专一总领四川财赋。七月,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以亲兵一千五百人、骑三百出屯雨花台(是日,张浚军行,屯雨花台),旋赴川陕开辟新战场。
十月,张浚抵兴元(今汉中),设司于此。张浚即承制以同主管川、陕茶马赵开为随军转运使,专总四川财赋。赵开见张浚曰:“蜀之民力尽矣,锱铢不可加,独榷货稍存赢余,而贪猾认为己有,互相隐匿。惟不恤怨詈,断而敢行,庶可救一时之急。”期间,张浚上有奏札,曰:‘臣到兴元,取会四川见管金帛钱物,除建炎三年上供并应副陕西、河东衣赐物帛,见行拘催,其已前年分积下钱物,缘建炎元年朝廷催促诸路併纲起发,赴永兴军、凤翔府下缷,准备缓急支用。去春金人残破,尽数失陷。后来收簇到钱,王瓁驻军兴元,半年之间,支过一百二十余万;成都帅臣卢法原差杨可弼充都统制,五月之间,支过八十余万。可弼乞罢,续差利路钤辖李君陈代之,四月之间,支过五十余万。自建炎三年节次承朝廷指挥,支拨应副陕西诸路籴米等,计川钱一百三十余万。及陕西节制军马王庶、曲端、王似共取拨过四百余万,因此储积无几。今屯兵十万,日费浩瀚,道路阻远,东南财赋既不可调运,解池未复,商贾不通,臣见行措置茶盐榷酤,讲究利源,为经久之计。’”
十一月,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置司秦州(今甘肃天水),宣布节制永兴、环庆、熙河、秦凤、泾原五路军马。张浚以便宜曾印钱引一百万缗以助军食(其后八年间,累增二千五十四万缗)。张浚与川陕宣抚司随军转运使赵开又依成都府法(钱引与铁钱并行)于秦州置钱引务,又于兴州鼓铸铜钱,以佐边用。官卖银绢,听民以铜钱引或铜钱买之(百姓可用铜钱引或铜钱缴纳官府的各项税赋,百姓可用铜钱引或铜钱向官府购买银绢),凡民钱当入官者,并听用引折纳,官支出亦如之。民私用引为市,于一千并五百上许从便增高其直,惟不得减削。法既流通,民以为便。
初,钱引两料通行才二百五十万有奇,至是添印至四千一百九十余万,人亦不厌其多,价亦不削。即:张浚宣抚川陕之前,四川钱引两界只有250万缗(25亿文)。张浚经略川陕,其开付的军费奖赏及财政开支有余,钱引发行总量4190万缗(419亿文),未发生通货膨胀。
建炎四年(1130)十二月,宋高宗诏令户部,对各支军伍特支雪寒柴炭钱一次,将校1贯文,十将节级700文长行500文。
绍兴二年(1132),川陕宣抚司累计于陕西创行印造铜钱引,纽计川钱八百三十四万余贯。
四、南宋每当用兵关口,宋廷必按照张浚经略川陕时经验,改革币制筹划财赋
绍兴五年(1135)二月,赵鼎任左相,三十八岁的张浚任右相兼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成为宋朝寇准以后最年轻的宰相。随后即诏张浚“暂往江上措置边防”,“西连陇蜀,北洎江淮,既加督护之权,悉在指挥之域”,负起了全面的抗金收复失土的重任。三月九日,诏邵溥兼权川陕宣抚副使置司绵州一应军期钱粮等事,与吴玠通行主管,候正官到日罢。五月,在张浚亲往湖湘督战岳飞镇压了杨么起义。六月,历时三年未能平定的湖湘内乱终于在张浚的领导下,南宋内乱尽平,南宋立足于江南的统治趋于稳固。九月,诏临安府在城寄付充便钱会子,毋得出门。仍依在京小平钱法立定刑名,用守臣梁汝嘉请也。都人不以为便,翌日遽罢。民间“寄附钱物会子”演变为“寄付兑便钱会子”。宋廷禁止寄付兑便钱会子出城遭到市民反对,次日禁令收回。
绍兴六年(1136)正月十三日,诏吴玠依旧充川陕宣抚使,并依江东淮南宣抚司体例,专切训练军马,计备器(中)[甲]边防事务,其绵州一司可减罢。所管军马听吴玠分拨使唤,应干钱物令赵开拘收,充应副宣抚司钱粮使用。仍限半月结局。二月,用张澄议,诏置行在交子务,依北宋四川地区的办法印制交子钱引发给各路,下令百姓、官府与现钱等同流通使用。五月,臣僚言:“朝廷措置见钱关子,有司浸失本意,改为交子。官无本钱,民何以信?”于是改交子为关子,罢交子务,令榷货务储见钱印造关子。
绍兴七年(1137)正月丁亥(十五日),在行在平江,问安使何藓归报徽宗皇帝、宁德皇后相继崩殂,宋高宗号恸擗踊,哀不自胜,即日授秦桧枢密使,恩数视宰臣。秦桧成为了专任枢密使,在宋高宗身边主导决策淮西军整编。宋高宗用秦桧制约张浚准备议和迎回其母韦氏。月底,张浚闻宋高宗又欲议和,即入见宋高宗,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北向复仇。宋高宗默然不答。独任丞相张浚退朝后,复上疏。疏入,宋高宗乃下诏慰留。宋高宗诏张浚起视事。张浚再疏待罪,宋高宗仍不许。张浚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张浚随行奏对,始终不离“国耻”二字,宋高宗亦尝改容流涕。二月,川陕宣抚副使吴玠请置银会(于川陕银两出入必经之地的关外,以银两为价值基准发行关外银会子)于河池,因宋高宗拟与金议和,诏不许。其法:“一钱或半钱,凡一钱银会子十四万纸,四纸折钱引一贯。半钱银会子十万纸,每八纸折钱亦如之。初但行于鱼关及阶、成、岷、凤、兴、文六州,岁一易,其钱隶军中。”
绍兴三十年(1160)正月,吏部员外郎虞允文面对,提出:“金人必将败盟,五路出兵,希望诏命重臣商议备御之策。”论:“敌决败盟,异时为南牧之计,必为五道:出蜀口、出荆襄,止以兵相持;淮东沮洳,非用骑之地;他日正兵必出淮西,奇兵必出海道。宜为之备。”宋高宗上颇纳其言。二月甲戌,内出手诏曰:“朕荷天祐序,承列圣之丕基,思所以垂裕于后,夙夜不敢康。永惟本支之重,强固皇室,亲亲尚贤,厥有古谊。普安郡王瑗,艺祖皇帝七世孙也,自幼鞠于宫闱,嶷然不群,聪哲端正,抗于宗籓,历年滋多,厥德用茂,闻望之懿,中外所称。朕将考礼正名,颁示天下。夫立爱之道,始于家邦,自古帝王,以此明人伦而厚风俗者也。稽若前宪,非朕敢私,其以为皇子,仍改赐名玮。”二月,知临安府钱端礼将民间私自使用便钱会子(即汇票、支票)“夺其利以归于官”,改为以铜钱为价值基准的临安官会,“桩见钱,于城内外流转,其合发官钱,并许兑会子,赴左藏库送纳。”六月,宋廷命钱端礼权户部侍郎兼临安知府,用钱端礼议,发行行在会子,复令榷货务给降诸军见钱公据关子三百万缗,为楮币张本。淮东总领所四十万缗,淮西、湖广总领所各百二十万缗,平江府、宣州各十万缗。听商人以钱银中半请买。十二月,宋高宗从钱端礼之议,令左藏库应支见钱,并以会子分数品搭应副,此前“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至此,东南会子自此始。新发行的行在会子(亦即东南会子)的价值基准包含铜钱(与银两已不无关)。
绍兴三十一年(1161)正月上元节的前一天,风雷雨雪交替出现,金兵侵略之势已露迹象(一夕之间二种异象交替发生,这是阴盛的征兆,大概是指金人要南侵)。时灾异数见,金人侵轶之势已形。时张浚尚责居永州,殿中侍御史陈俊卿乃疏言:“张浚忠荩,白首不渝,窃闻谗言其阴有 异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论,为其忠义有素。反是,则人将去之,谁复与为变乎?”疏入,未报。因请对,陈俊卿间力言之:“浚忠义,且兼资文武。可付以阃外。臣素不识浚,虽闻其尝失陕服,散淮师,而许国之心,白首不渝。今杜门念咎,老而练事,非前日浚也。愿陛下勿惑谗谤,虽未付以大柄,且与近郡,以系人心,庶缓急可以相及。”宋高宗始悟。二月,宋廷在临安设行在会子务,专门管理与正式发行会子,由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钱端礼全权负责,钱端礼遂将私营会子收归官营。会子务隶属榷货务都茶场(正以客旅算请茶、盐、香、矾等,岁以一千万贯,可以阴助称提,不独恃见钱以为本,又非全仰会子以佐国用也),下设六个分交机构。始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先印发一千文、二千文,三千文三种定额的会子,流通市场,时称为“东南会子”。后继增印二百文、三百文、五百文三种会子,行用范围扩及整个东南地区。十月,总领四川财赋王之望言:“蜀中交子,祖宗时止一百二十余万道,皆有称提见钱。今节次增添钱引,凡四千一百四十七万余道,只有铁钱七十万贯。其所以流通者,盖缘盐酒等物阴为称提(钱引的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