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考证张浚张栻张杓张枃
考证张浚张栻张杓张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335
  • 关注人气:1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参知政事张守突入执张浚手说秦桧很阴暗

(2022-06-08 15:26:38)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参知政事张守突入执张浚手说秦桧很阴暗

   ——秦桧以天灾背后向宋高宗建言:独相、都督诸路军马张浚权过大

一、赵鼎、张浚主政,张浚都督南宋的诸路军马

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二月高宗回到临安,升任赵鼎为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以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起丁父(邵伯温)忧的邵溥都督府参议军事三月,任命都督府参议军事邵溥兼川、陕宣抚副使置司绵州一应军期钱粮事。废罢御前军器所提举官,隶属工部。张浚亲讨湖贼。五月,召张浚还行在。六月,张浚都督岳飞平定了杨么作乱,湖湘悉平,南宋内乱尽平。八月己酉,赵鼎又言:“故右奉直大夫邵伯温,大贤之后,行义显著,元符末以上书得罪,书名党籍,坐废者四十年。伏望优加褒赠。”鼎,伯温门人也。诏赠秘阁修撰,官其家一人。九月壬申徽猷阁待制权川陕宣抚副使邵溥按属郡守赵丞之不法赵鼎曰:溥在蜀中极振职。”宋高宗:人情多锐于其初久之往往懈怠。若常如此甚佳。虽古帝王亦然唐明皇开元、天宝治乱可见矣。赵鼎曰:陛下知此中兴之功宜不难致天下幸甚!十月,张浚入见。枢密院言:已降指挥,于永康军、威、茂州置场,以茶博马,并文州等处买马。其当职官如博买到马数多,乞与推赏。诏令宣抚副使邵溥同提举买马官赵开措置,每岁各博买到四尺三寸以上堪披带马,每一千匹与转一官;如买到出格堪好马,更优异推恩。仍令邵溥疾速广行博买,及于宣抚司选差谙晓马事属官一员,专一在诸州军催促博买候见就绪,亦当推恩。邵溥“探报慕容洧常有窥伺叠宕州,侵犯川蜀之意。虽未委虚实,不可不过为堤备。”闰十月二十七日,宰臣赵鼎言:得旨复置茶马官,旧有主管茶马、同提举茶马、都大提举茶马凡三等。”宋高宗曰:此犹转运使、副、判官之比也,若择得人,当考其资历命之。茶本以博马,而近来犹闻博珠玉及红发之类。珠玉今日固无用,红发特为马之饰而已,亦何所用,须一切禁止。十一月诏川陕宣抚副使邵溥、吴玠择二郡守臣相度。十二月,南宋进行军制改革,设行营护军以统主力部队,吴玠所部“四川宣抚司军”被编为朝廷直属主力部队为行营右护军,成为南宋的西北长城。

绍兴六年(1136)正月,罢绵州宣抚副使,命吴玠专治兵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司被四川制置使司取代。张浚视师荆襄,入辞。起复徽猷阁待制、都督府参议、权川陕宣抚副使邵溥试尚书礼部侍郎。四月,起复左朝奉大夫川陕宣抚司干办公事邵博邵溥之弟)张浚都督府干办公事。八月都督府参议军事、兼权川陕宣抚副使邵溥起复尚书礼部侍郎依旧都督府参议军事。十二月,赵鼎辞去相位,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绍兴府

二、何藓,宋高宗起秦桧任枢密使制约张浚

绍兴七年(1137正月初一,已从临安驻跸平江(今苏州)的赵构再下移跸建康之诏。不久,沈与求自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召为提举万寿观,兼侍读。癸未,宋高宗在平江,召见,沈与求除同知枢密院事。丁亥,行在平江,问安使何藓归报徽宗皇帝、宁德皇后相继崩殂,宋高宗号恸擗踊,哀不自胜,即日授秦桧枢密使,恩数视宰臣。秦桧成为了专任枢密使,在宋高宗身边主导决策淮西军整编。宋高宗用秦桧制约张浚准备议和迎回其母韦氏。张浚奏:“天子之孝,不与士庶同,必思所以奉宗庙社稷,今梓宫未返,天下涂炭,愿陛下挥涕而起,敛发而趋,一怒以安天下之民。”宋高宗乃命张浚草诏告谕中外,辞甚哀切。月底,张浚闻宋高宗又欲议和,即入见宋高宗,请命诸大将,率三军发哀成服,北向复仇。宋高宗默然不答。独任丞相张浚退朝后,复上疏。疏入,宋高宗乃下诏慰留。宋高宗诏张浚起视事。张浚再疏待罪,宋高宗仍不许。张浚乃请乘舆发平江至建康,张浚随行奏对,始终不离“国耻”二字,宋高宗亦尝改容流涕。二月,尚书礼部侍郎兼都督府参议军事邵溥充徽猷阁待制知衡州邵溥乞在外宫观且言已终丧制回家为亲人守孝),见起发沿路听旨张浚进呈乃有是命

二月,张浚再次上奏:刘光世“沉酣酒色,不恤国事,语以恢复,意气拂然,乞赐罢斥,以儆将帅”。三月甲子(初二),宋高宗次镇江府。初五(丁卯),尚书吏部侍郎吕祉迁兵部尚书、升督府参议军事。辛未(初九),宋高宗次建康府,宋高宗在寝宫亲口对岳飞说:“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俊、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初十前后,就岳飞要求兼并王德、郦琼兵之事,张浚与岳飞(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发生严重争论,张浚:“固知非太尉(岳飞)不可也!”岳飞:“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然岂以得兵为计耶?”癸酉(十一日),岳飞列出了北伐的全盘计划。赵构面对岳飞的奏折,回复道:“览奏,事理甚明,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丙子(十三日),宋高宗下诏赏岳飞立功部将。十四日(丁丑),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新知临安府吕颐浩入见(初颐浩至平江,欲劝上辍行而不得见,乃随上西来),至是引对,言者论其罪,宋高宗不听,抚谕久之。同日,岳飞收到了两封诏书和一份张浚都督府的兵札【里面列出了刘光世军的人马清单】。第一封诏书命令岳飞招纳陷齐旧臣,第二封诏书则允许岳飞在“行军入贼境”时便宜行事【重申了“朕不中制”的承诺】。十四、十五日左右,岳飞匆匆离开了建康西上。戊寅(十六日),沈与求从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刘光世因骄惰怯敌被罢军职,宋高宗原已答应将刘光世所部划归岳飞扩充其兵力以恢复中原,遭到枢密使秦桧的反对,张浚不同意将刘光世所部并入岳飞军,遂收归自己兼任的都督府直接管辖。十九日,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浙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临安府吕颐浩为少保兼行宫留守。吕颐浩辞行,宋高宗赐《御书兰亭》。

月,遣王伦、及高公绘赴金,为奉迎梓宫使及副使。王伦至金见鲁国王挞懒时,称:“河南之地,上国既不有,与其付刘豫,曷若见归!”并附带进皇太后及钦宗黄金各二百两,并赐宇文虚中黄金五十两等。同月壬子,张浚辞往太平州、淮西视师。张浚因论刘光世以八千金为回易,沈与求曰:“臣闻光世之去,尝语人以陶朱公自比,是诚可以致富矣。”张浚等论范蠡之贤,人所难及,宋高宗曰:“蠡固贤,朕谓于君臣之义犹未尽也。”同月,宋高宗罢骄惰怯敌刘光世为少师、万寿观使,其部隶属都督府。刘光世因被罢军职,吕祉亦回,而尚未置帅,枢密使秦桧、知枢密院沈与求以握兵为督府之嫌剥夺张浚督府兼并淮西军,都督张浚乃请同兵部尚书吕祉往庐视师。以刘光世部将王德任左护军都统制、郦琼任副都统制,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郦琼不服王德居其上,多次申述不被重视。六月,沈与求去世。

三、张守报张浚说:秦桧以天灾背后说其权力大

绍兴七年(1137七月壬申,张浚以旱乞率从官祈雨,又乞弛役、虑囚、算数事,因奏:如浙西诸郡及宣州、广德军地形下,未觉旱;如镇江、建康地形高,最觉少雨。”宋高宗曰:朕患不知四方水旱之实,宫中种两区稻,其一地下,其一地高。昨日亲阅之,地高者其苗有槁意矣。须精加祈求,庶几数日得雨也。时方盛暑,浚一日坐东阁,参知政事张守突入,执浚手曰:守向言秦旧有德声,今与同列徐考其人,似与昔异,晚节不免有患失心,是将为天下深忧。盖枢密使秦桧,张浚以为然。徽猷阁待制邵溥上其父邵伯温所著《辨诬》三卷。宋高宗曰:事之纷纷,止缘士刑恕耳。数十年来,士大夫相攻诋,几分为国几分为民皆由私意托公以遂其事。宣仁之谤今已明白,纷纷之议可止矣。

四、宋高宗罢张浚相,遣使议和,邵溥赴行在

绍兴七年(1137八月,郦琼杀吕祉等,裹胁4万人叛变投向伪齐。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见上引咎。宋高宗曰:“失三万人,不系国安危,譬犹临阵折伤,亦是常事,卿等不可以此介意,当益镇安人心,激厉士气,以为后图。”浚曰:“臣非才误国,上贻圣虑。今圣志先定,臣复何忧?敢不黾勉,以图报效!”甲辰,张浚留身求去位,宋高宗问可代者,浚不对。宋高宗曰:“秦桧何如?”浚曰:“近与共事,始知其暗。”宋高宗曰:“然则用赵鼎。”遂令浚拟批召鼎。御笔:“两浙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绍兴府赵鼎充万寿观使兼侍读,疾速赴行在。”秦桧谓必荐己,退至都堂就浚语,良久,宋高宗遣人趣进所拟文字,秦桧错愕而出。丁未,张浚论淮西地势险阻,可以固守。

九月,张浚求去,宋高宗问:“谁可代卿?”张浚不对。宋高宗曰:“秦桧何如?”张浚曰:“与之共事,始知其暗。”宋高宗曰:“然则用赵鼎。”赵鼎于是复相。十三日,因台谏接连多次上疏,张浚以处置不当而罢相。十四日,赵鼎除万寿观使兼侍读。十五日,因赵鼎请求:“张浚的罪过不过是失策罢了。”张浚贬为观文殿大学士,仍领宫祠。十七日,重新任命赵鼎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第二次被任为宰相。

冬十月初八(丁酉)夜晚,敕张浚安置岭表。赵鼎约同列救解。与张守面奏,各数千百言,秦桧独无一语。赵鼎再次请求:“张浚母亲年迈,并有勤王的功勋。”张浚遂谪永州。秦桧因此憾张浚,反谓赵鼎曰:“上欲召公,而张相迟留。”盖怒赵鼎使挤张浚也。初九(戊戌),张浚改以秘书少监分司西京、永州(今属湖南)居住。至此,宋高宗身边由秦桧、沈与求主导整编淮西军决策而发生淮西军变,张浚主动担责而辞去相位。

一月,金废刘豫为蜀王。十二月,王伦抵行在,称金人许还梓宫及皇太后。并许还河南故地。宋乃以王伦充大金国奉迎梓宫使,高公绘为副使赴金。

绍兴八年(1138正月,召邵溥赴行在。宋高宗对赵鼎说:“朕于知名士大夫,皆欲识之,独未识邵溥,故召。”邵溥以疾不至,除提举江州太平观,居犍为邵溥乞蜀郡,寻改知眉州。十月,赵鼎不附宋高宗、秦桧议和,以忠武军节度使出知绍兴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