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绍兴末年宋高宗重新起用张浚的背景

(2022-04-13 11:25:36)
标签:

军事

历史

文化

分类: 张浚考证

绍兴末年宋高宗重新起用张浚的背景


一、秦桧去世,宋高宗一直想保持和平局面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十月,秦桧去世。宋金双方担心关系不稳,互为防备。宋高宗一直想保持和平局面。

绍兴二十六年(1156)三月,金人因秦桧死颇疑前盟不坚;会荆、鄂间有妄传召张浚者,敌情益疑。五月,前特进张浚度金人必渝盟,自归川途中的江陵上疏防备。书奏,执政不省。九月,奉国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御前诸军都统制、知兴州吴璘领御前诸军都统制职事,判兴州。十月,拱卫大夫、忠州防御使、两浙西路兵马钤辖邵宏渊为殿前司前军统制。再次贬张浚往永州居住,以塞众议:“前特进张浚,依旧永州居住,俟服阕取旨。”闰十月,汤思退言昨日张浚行遣极当,宋高宗在推卸富平之败、淮西之师自己责任的同时,曰:“今复论兵,极为生事。且太祖以神武定天下,亦与契丹议和。”陈诚之曰:“浚论事颇有不当,如石晋因契丹之力以自立,其势不得不与之和,此桑维翰之功也。及景延广用事,遽以翁孙之礼待之,契丹遣使问曲直,延广对使者云:‘晋有横磨剑十万口,翁欲战则来。’石晋之祸自此始。浚不罪延广而谓维翰不当与契丹和好,甚无谓。”宋高宗曰:“耶律德光入汴,首以此言数延广罪。”陈诚之曰:“浚永州之命,甚塞众议。”宋高宗曰:“不如此,议论不定。”

绍兴二十七年(1157)二月,尚书吏部侍郎陈康伯兼侍读,权礼部侍郎。贺允中兼侍讲。刘锜加太尉,再次出任荆南府知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四月,尚书吏部侍郎兼侍读陈康伯迁吏部尚书。六月,知枢密院事汤思退守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九月,吏部尚书兼侍读陈康伯参知政事。

绍兴二十八年(1158)八月,尚书省勘会张浚已服阕(丁母计氏丧满),诏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张浚落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依旧永州居住。九月,中书舍人兼史馆修撰王刚中充龙图阁待制、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十二月,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彬州安置李光,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

绍兴二十九年(1159)七月,权尚书吏部侍郎兼史馆修撰兼侍读叶义问权吏部尚书。九月,尚书右仆射汤思退迁左仆射,参知政事陈康伯守右仆射,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二月,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张焘试吏部尚书。

绍兴三十年 (1160)正月,尚书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兼侍读叶义问同知枢密院事。二月,吏部尚书兼侍读张焘充资政殿学士,致仕。

二、贺允中言敌势必败盟,宋高宗拟用张浚

绍兴三十年 (1160)三月,参知政事贺允中等使金国还,入见,贺允中言敌势必败盟,宜为之备。五月,太尉知荆南府刘琦兼本府驻札御前诸军都统制。七月,右文殿修撰、知临安府钱端礼权尚书户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进知枢密院事。御史中丞兼侍讲朱倬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兼修国史兼侍读兼权吏部尚书周麟之同知枢密院事。十月,诏太尉、知荆南府、充本府驻扎御前诸军统制刘锜,赴行在奏事。以荆南驻扎前军右军统制李道兼权都统制。朝廷将以刘锜代刘宝掌军,故有是命。兵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杨椿权吏部侍郎。侍御史陈俊卿论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刘宝十罪。安庆军节度使、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刘宝,罢都统制。太尉、武泰军节度使、知荆南府刘锜为威武军节度使,充镇江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镇南军承宣使、龙神卫西厢都指挥使、荆南府驻扎御前前军右军统制李道为荆南府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十一月,池州驻扎御前诸军统制李显忠,请令诸军屯田。十二月,左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汤思退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领江州太平兴国宫。合门宣赞舍人、荆南府驻扎御前中军统领刘玘为镇江府驻扎御前中军统制,用刘锜奏也。

绍兴三十一年 (1161)正月,诏:“特进、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和国公张浚,湖南路任便居住。”时张浚尚责居永州,殿中待御史陈俊卿,间为上言:“浚忠义,且兼资文武,可付以阃外。臣素不识浚,虽闻其尝失陕服,散淮师,而许国之心白首不渝。今杜门念咎,老而练事,非前日浚也。愿陛下勿惑谗谤,虽未付以大柄,且与以近郡,以系人心,庶缓急可以相及。”宋高宗纳其言。诏:“衡州编管人胡铨放逐便。”

五月,金遣使贺天申节,出嫚言,求淮、汉地,指取将相大臣,且以渊圣凶问至。其时,太学生程宏图、宋芑、倪朴上书献策:“下罪己诏”、“首正秦桧之罪”、“凡前日中外之臣,误我国以和议者,无问存没,悉正典刑”、“复岳飞之爵邑,而录用其子孙,以谢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宋高宗手诏败盟之讨,急召三衙帅及太傅和义郡王杨存中至都堂议举兵,又请侍从、台谏集议,同宰执大臣商议对策。陈康伯传上旨曰:“今日更不问和与守,直问战当如何。”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刘珙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时上意雅欲视师,内侍省都知张去为阴沮用兵,且陈退避策,中外妄传幸闽、蜀,人情汹汹。右相朱倬无一语,同知枢密院事周麟之受命聘金,惮不欲行,陈康伯独以为己任,奏曰:“金敌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圣意坚决,则将士之意自倍。愿分三衙禁旅助襄、汉,待其先发应之。”陈康伯勉周麟之以国事,周麟之语侵陈康伯,陈康伯曰:“使某不为宰相,当自行,大臣与国存亡,虽死安避。”周麟之竟以辞行罢,寻贬责。陈俊卿言:“内侍张去为阴沮用兵,且陈避敌计,摇成算,请按军法。”宋高宗曰:“卿可谓仁者之勇。”殿中侍御史陈俊卿言当用张浚,且乞斩张去为以作士气。陈康伯以陈俊卿振职,奏陈俊卿除权兵部侍郎。因杜莘老忤旨左迁,刘珙不草制,杜莘老得不去。

六月,时灾异数见,金人侵轶之势已形。陈俊卿乃疏言:“张浚忠荩,白首不渝,窃闻谗言其阴有异志。夫浚之得人心、伏士论,为其忠义有素。反是,则人将去之,谁复与为变乎?”疏入,未报。同月,御史中丞汪澈为湖北、京西宣谕使,置司鄂州,仍节制两路军马。

三、金海陵王南侵,宋高宗复召张浚任判潭州

        绍兴三十一年 (1161)九月,金海陵王兵分四路、自率精锐挥师南下侵宋。汪澈到鄂州岳飞旧部巡视,鄂州将士联名上状,要求为故帅申冤,“哭声如雷”。十月初八,金军渡过淮水,进兵庐州。同日,留守东京(今辽宁辽阳)的完颜雍被拥立为帝。金主完颜亮渡淮,陈俊卿受诏整浙西水军,李宝因之遂有胶西之捷。二十五日,因请对,陈俊卿力言起用张浚,宋高宗始悟,宋高宗复召张浚,张浚起复为观文殿大学士,即判潭州。二十九日,侍御史杜莘老劾张去为罪,上奏:“往者秦桧擅权,力主和议,沮天下忠臣义士之气,使不得伸。是以胡铨,直臣也,以上书激切,桧遂贬之远方,二十余年不用。岳飞,良将也,以决意用兵,桧文致极法,家属尽徙岭表,至今人言其冤,往往为之出涕。臣愿陛下思咸感之义,霈涣号之恩,召还胡铨,亟赐擢用;昭雪岳飞,录其子孙,以激天下忠臣义士之气;则在廷之臣必黾勉而尽忠,沿边之将必踊跃而效命。”杜莘老乞斩张去为,以作士气。宋高宗不得已,令张去为致仕,杜莘老亦出补外。

        十一月,张浚官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老当益壮。时知建康府为张焘。十二月,完颜亮死,诏陈俊卿治淮东堡砦屯田,所过安辑流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