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枃、张忠恕父子的生平简历
(2022-03-21 15:35:43)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张枃考证 |
张枃、张忠恕父子的生平简历
张枃(1140-1198),字定叟,端明殿学士,张滉之子。高宗、孝宗二朝宰相张浚(1098-1164,字德远)从子、张栻从弟。张浚教兄张滉之子如己子(事兄滉,友弟尤至,教养其子如己子,置义庄以赡宗族)。张枃娶妻计氏,计氏卒于嘉定十二年(1219)。
张忠恕(1174-1230),字行父,学者称拙斋先生,南宋汉川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张浚之从孙,端明殿学士张枃之子,张栻之从弟。张忠恕娶妻正氏,继娶赵氏。张忠恕有子张献子。
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张枃父张滉(?-1151,字昭远)在江西抚州去世,年仅11岁的张枃成为张浚从子、张栻从弟。
南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七月二日,广西经略使机宜张枃已任通判严州。十二月二十二日,张枃以宣教郎知严州。
孝宗淳熙三年(1176)正月十九日,张枃到任严州知州。淳熙三年(1176),右朝请大夫章潭任袁州知州。
淳熙四年(1177),张杓(1136-1205)任袁州知州。张杓“教民导渠千五百余丈,渠赖其利。”淳熙四年(1177)底,张枃任袁州州守。
淳熙五年(1178)正月,张枃到任袁州知府。张枃建成“隐斋”,请朱熹题诗,朱熹作《寄题宜春使君定叟张兄隐斋》答之。十月,张枃建袁州州学三先生祠,祀周濂溪、二程兄弟。朱熹撰《袁州州学三先生祠记》。
淳熙六年(1179),周必达任袁州知州,张枃改知衢州。
淳熙八年(1181)八月十九日,诏浙西提举张枃除直秘阁。九月二十五日,张枃除两浙运判。是年,张忠恕(1174-1130)以忠献(张浚)致仕,恩补承奉郎。
淳熙十二年(1185)十二月二十日,张枃以朝散郎除权兵部侍郎兼知临安军府事、两浙西路安抚使。
淳熙十三年(1186)十二月,张枃改知镇江府【朝奉郎,润州太守自淳熙十三年十二月到次年八月】。
淳熙十四年(1187)二月丁亥,以枢密使周必大为右丞相。夏四月戊寅,宰臣王淮等奏平江阙守臣。宋孝宗曰:“卿等商量,须得资望稍高者为之。”王淮等奏张枃,宋孝宗曰:“枃在镇江恰好(注:时镇江守为张枃,自淳熙十三年十二月到次年八月)。”八月,张枃被召除权戶部侍郎。面对言事,迕时相意。朱熹有致书户部侍郎张枃。十月初八日,宋高宗崩。
淳熙十五年(1188)正月二十九日,张枃在任户部侍郎、兼权吏部侍郎。二月,张枃以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董山陵事。五月,召赴行在,为吏部侍郎。期间,张忠恕监临安府楼店务。
淳熙十六年(1189)二月,宋光宗即位。是年,张忠恕入府幕,时韩侂胄以汝州防御使知閤门事,韩侂胄权势熏灼,尝夺民间已许嫁女,夫家以告,张忠恕白尹归其父母,尹不能难。十月,张枃除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十二月六日,诏摄太傅奉上尊号册、宝,差右丞相留正;押册案吏部侍郎三员,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张枃、吏部侍郎余端礼、礼部侍郎李巘。十二月二十六日,诏册命皇后,临轩发册宝:礼仪使前导,权吏部尚书郑侨;奏中严外办,权兵部尚书兼知临安府张枃。
南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张枃为府尹,始议筑斋宫。张枃再尹京,风采倍,他日有内侍毛伯益占西湖菱地为亭,与外戚家舆仆以刃交争,狱具寅缘,宣谕求免罪,枃曰:吾官可去,法不可屈,执奏论如律。同年,浙东安抚使张枃奏申朝廷:知秀州华亭县柳楙“日赴所部燕饮,恣为大言,陵轹州县”,柳楙因而改差监潭州南岳庙。八月,张枃除兵部尚书。十一月,免兼。
绍熙五年(1194),张枃继复命还襄阳。张枃又以宝文阁学士任大中大夫、江东安抚使。
南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正月十二日,宝文阁学士、大中大夫、江东安抚使张枃知平江府,未行,张枃以江东安抚使兼(建康)行宫留守司公事(改知建康府)。
庆元三年(1197)二月,张枃升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是年,张枃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未行,以疾乞祠。是年,张忠恕差提领建康府户部赡事酒库所干办公事。
庆元四年(1198)正月,张忠恕父张枃卒于隆兴府。张忠恕不行服除,差广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
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蔡戡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蔡戡作《荐万俟似、张忠恕状》,张忠恕时任广南西路运转司主管文字。嘉泰三年(1203),蔡戡作《荐胡摫、万俟似奏状》。嘉泰四年(1204),张忠恕以避亲嫌改通判沅州。开禧元年(1205),赵善恭知静江府。
南宋宁宗开禧三年(1207)四月,张忠恕主管京西湖北宣抚司机宜文字。其秋权发遣澧州,秩满除籍田令。
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吕午(1179-1255)中进士,授乌程(湖州乌程县,今浙江湖州市)主簿。郡守致之幕下,事一决于吕午。
嘉定五年(1212)八月,张忠恕改军器监丞。是月,迁太府寺丞。
嘉定六年(1213)四月,太府寺丞张忠恕差权发遣湖州。守张忠恕,丞相浚之孙,荐吕午犹力,时张忠恕之母就养,而时时躬至簿听(主簿办公的官署),迎吕午二亲入郡,与吕午皆衣彩衣,奉觞上寿,邦人荣之。
嘉定七年(1214),张忠恕擢司农寺丞。是月,差权发遣宁国府。是年,吕午序满,调当涂县丞。
嘉定八年(1215)夏,两浙、江东西路旱灾、蝗灾。宁国府知府张忠恕因夏旱,请于朝,得赐僧牒五十,米十万七千余石。常平使者欲均济而勿劝粜,张忠恕虑后无以济,遂核户口、计岁月,严戒诸邑谕大家发盖藏(储藏),所见浸异。因张忠恕“受纳夏税秋苗,不用文思斗斛,而用私制宽大斗斛,两岁以来,加增收耗,尤甚于前,总而计之不啻多量一倍以上。”导致宣城县民王悫等状诉朝廷。八月初二,赐张栻谥号为宣。
嘉定九年(1216)春正月同月,江南东路转运副使真德秀上奏劾新徽州守林琰无廉声、宁国守张忠恕私匿振济米【张忠恕因峻急苛暴(急躁严厉),私匿赈灾米粮多达六万一千余石】,真德秀皆劾之。真德秀奏劾张忠恕,认为张忠恕是贪污赈济,是不知真相,张忠恕只是赈灾方法不对。
嘉定九年(1216)二月二日,张忠恕以言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权发遣宁国府张忠恕与宫观】。
嘉定十年(1217)二月,张忠恕差知鄂州【忤监司奉祠,起知鄂州】、权荆湖北路转运司职事。是年底前后,张忠恕改湖北转运判官兼知鄂州。
嘉定十一年(1218)末,因凡张忠恕所至皆有声,入对,张忠恕召为屯田郎官。
嘉定十二年(1219)七月,屯田郎官张忠恕丁内艰(丁母计氏忧)。期间,母计氏卒,免丧,张忠恕入为户部郎官(入为户部右曹郎),张忠恕首陈司马光仁之说,申之以进贤退不肖,赏功罚有罪,宋宁宗是之。八月,张忠恕诏赴行在奏事。
嘉定十五年(1222)九月,张忠恕除尚书户部右曹郎中。
嘉定十七年(1224)三月,张忠恕除将作监。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张忠恕累请补外。七月,除直秘阁知赣州。洪咨夔(1176-1235)作有《送张行父(张忠恕)守赣》二首。
宝庆二年(1226)春,张忠恕视事。两月,张忠恕落职,降两宫罢。
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张忠恕复元官,进直宝章阁、提举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以疾请老,诏特转一官致仕。是年,张忠恕去世。张忠恕元配正氏、继室赵皆赠宜人。同年,张忠恕子张献子以从事郎、新监严州都酒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