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爱的色彩
爱的色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238
  • 关注人气:2,71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抹爱的色彩

(2012-03-03 22:02:41)
标签:

阅读课

语文室外课

教育行者

栏目报道

分类: 情系中国教师报


那一抹爱的色彩

那一抹爱的色彩

   《中国教师报》2012年2月29日 第420期 登载

“教育行者”人物报道 参见 http://blog.sina.com.cn/u/1750006197(中国教师报——宋小布博客)

         那一抹爱的色彩

              《中国教师报》编辑 宋鸽   

     在教育这份事业中,“爱”字常常被提及,而正是如此,渐渐地,它的意义也在逐渐减弱,弱化成随意写就的文字,弱化成单薄的话语……然而,在谢华这里,爱是一抹色彩,伴随着她教育教学的每一分钟,伴随她与学生一起的每一个细节。这份爱,因持久而厚重,因坚韧而多彩。

     教育,常被称为爱的事业,在每个教师心里,都有着那一份对事业,对孩子独有的、特殊的爱。爱,是行动,是坚持,是忍耐。谢华,就是这样一个将爱坚忍成厚重的人,她是四川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网名爱的色彩。见过或者与谢华交流过的人都清楚,这网名再适合她不过了。她的爱不只是话语,而化为了一次次室外语文课,一本本学生读书笔记,一封封与学生们的“私信”,一篇篇写给教育的博文……这每一个“一”,她都坚持了14年,从未间断过。

 

                     这份事业,从母亲那里开始

    教育这份事业,是谢华必然的选择。因为这份事业,从母亲那里已经开始。在教师母亲的熏陶下,家里四姐妹全是师范专业毕业的,也正因为如此,让谢华深感这一路走来的责任之重。

    1996年,大学毕业前实习时,谢华来到了母亲一直工作的地方——泸县加明罗桥小学。她爽朗的性格,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有新鲜的水粉绘画,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更让他们欢喜的是,谢老师亲切极了,上课的时候,她讲着生动的故事,走到他们中间,鼓励他们发言,点评他们的每一篇作文,在谢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是了不起的

    实习结束后,谢华回到了学校,她牵挂着孩子们。意外地,她收到了特别的一封信,那是孩子们写来的,“老师,你是第一个在课堂上关注我的人,我的书写是你给我画上了美丽的记号,我们爱你,请你回来吧。”这封信,让谢华放弃了已经分配好的中学工作,在次年9月走进了这所小学,成为当时第一个自愿要求分配回去原籍的大学生。

    也正是这一年,母亲从坚守了30年的岗位上退休了,新老交替,薪火相传,谢华代替母亲站在了孩子们的面前。“母亲是我一生中最敬爱与崇拜的人,至今我仍然记得小学班级墙壁上,那句母亲手写的大型标语:永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我是母亲挚爱的女儿,我爱着的也正是母亲爱着的教育事业。”

    当谢华再次出现在校园里的时候,孩子们早就按捺不了,飞快地跑到教室办公室门口,张望着,“当时他们兴奋极了,我叫着他们的名字,谁知,他们却害羞地躲了起来,有几个胆大的孩子冲我说了句‘老师,我们想你’,转身就跑掉了,小家伙儿们不好意思了”。

    孩子们说,与谢老师呆在一起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在那里,谢华与孩子们办出了杰出的水粉黑板报;在那里,谢华组建了书法绘画培训班,义务给孩子们上课;也正是在那里,谢华让孩子们的文字变成了铅字。

    无论是白天与孩子们一起的快乐,还是夜晚独自一人时的孤单,都让谢华真切地感受到了母亲坚守了30年的乡村教育。

    伴随着孩子们的毕业,伴随着在县级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中的脱颖而出,谢华跟孩子们一起“升入了”初中,这一站,就是6年。

 

                           放飞孩子在阅读的天空

    6年后,年轻的大学生成为了母亲。有了孩子之后 ,也让谢华的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2004年,带着对教育理想的更多向往,谢华毅然放弃了在原校担任的行政职务,投身到泸县二中外国语实验学校,做了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

    多年来与孩子们生成的情谊,伴随着她迎接来了新的班级。在接手新班级前,谢华准备好了她特有的一叠笔记本,这些是用来记录她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生活点滴的有力工具。收拾好书本、画笔,谢华满心欢喜,等待着与孩子们一起到来的成长。

    无论是作为语文教师也好,自身爱好也好,谢华都深知阅读的重要,当她看到孩子们满满当当的课表时,眉头不自主地皱了起来。“我要让孩子们享受阅读,爱上语文。”为此,她精心挑选了一些适合初中年龄阶段孩子读的书籍,每周开辟一节阅读课,让孩子们自由阅读,先培养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课一开,可成了学校里的大新闻,有人好奇,有人惊讶,有人怀疑,时间如此宝贵,岂能如此“挥霍”?谢华怎能不知时间宝贵,可就正因如此,她才需要坚持。阅读课上,谢华让孩子们对每本书都做个笔记,不要求字数,哪怕一句话都行。当孩子们的笔记越做越长的时候,谢华又推出了主题阅读活动,每月定期举办读书笔记交流会,这时候,谢华也会拿出自己平时的读书笔记来,与孩子们一起交流品评。优秀读书笔记的作者还可以被其他班级邀请去做经验交流,谢华每年都会与学生们一起将读书笔记编辑好目录,成册留存。就这样,孩子们积极的阅读、交流、展示,赢得了学校老师与同学们的肯定。经过研究,学校统一推行阅读课,举办大型读书笔记交流活动,让阅读,在学校成为一抹亮丽的色彩。而那些一摞摞精美且富有个性的读书笔记,则成为孩子们最美丽的成长记载。 

 

 

                              让每一朵小花灿烂绽放

    除了爱阅读,谢华最让学生称道的是,“她的课堂与众不同,她能够理解我们的话语”。有人说初中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虽是玩笑话,可是也映射了一些实际问题。是鲁迅的文章不美吗?难以理解吗?不是,而是时代不同了,解读却未变,角度不同了,说法还依然。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谢华就选择了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角度:三味书屋里有无穷趣味,可以偷着在桌子下蒙着荆川纸画画儿,可以到腊梅园里攀摘腊梅,可以寻蝉蜕……这一幕幕场景不再解读为“对封建礼教的控诉”,而是充满童趣温情,让人回味留恋。在上鲁迅的《雪》一文时,孩子们由《雪》联想到《济南的冬天》、《童趣》、《断桥残雪》里面有关雪的描写对比,并形成了这样深刻的文字:“生命的最初是毫无意义的,就如同雪罗汉一样,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雪,但是在孩子们努力、不放弃和纯真的双手中,将它铸造得很洁白,很明艳,以至于‘整个的闪闪地生光’。生命需要我们的心让它绽放光彩,让它变得有意义!就像一页雪白的纸页,是选择黑墨四溅还是五彩缤纷,全取决于你的朴实的心!”“望着天空挥洒的雪花,我听到自豪的声音,它可以以生命的姿态穿透某些无边的夜。雪,你是春天的使节,你把激昂的生命溶进了土地。”……这些话语不再是中规中矩的分析,而是带有心灵温度的思考。

    2011年,学校开始了积极的教育改革探索,鼓励教师创新课堂。借着这股春风,谢华把孩子们带出教室,带他们去聆听自然的风,抚摸自然的花朵。语文室外课,再一次被大家所瞩目。每当季节变换,谢华总要率先带孩子们去体会,去感触,去抒写。学校的景儿看尽了,谢华就带着孩子们走出了校门。为保证安全,她将全班学生分组,小组之间用文字与图片进行分享交流,让她欣喜的是,每个孩子带回来的都是一份全新的、专属的风景。

   2012年,着母亲的期许,谢华时时提醒着自己,“心有所待,必至辉煌”,这句恩师当年所赠的话语,至今萦绕。那一抹爱的色彩且行且悟,安静绽放着青春。

 

   

 提醒自己:
    爱的色彩铭记责任在心,我是万千普通的教师中一员,坚守着信仰,践行着理想,在思考中不断地成长。立志做“新教师族群”,做教育改革的行动者,带来生动鲜活的教育力量。感恩,在路上,我就有前行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