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记趣
(2025-04-15 10:39:39)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发表于《西安日报》2025年4月18日第8版)
西汉刘向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宋人汪洙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生动而深刻地阐释了优秀读物之于人类文明、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世界文豪高尔基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由此,鲁迅笔下孔乙己“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之高论,便也似乎无可厚非了!
收集珍藏心仪著作的作者签名本,许是大多阅读爱好者的一大雅趣。我的藏书雅趣,始自上世纪90年代初。时,史诗性反映煎熬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不向命运低头,追寻诗与远方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犹如一声春雷,响彻读者心扉,更震撼着前途迷惘的职业高中学生的我的心海。是啊,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勇于奋斗,就是命运的主人!于是,我像走出贫瘠土地的“孙少安们”那样,不惧未来与挫折,昂首阔步向前进。书友欣闻我对《平凡的世界》的高度赞誉和对其作者路遥的高山仰止,遗憾地问:“洒金桥(我就读职业学校所在地)距离建国路(路遥工作的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办公地)近在咫尺,当时怎么没想到请路遥先生给书签名呢?可惜……”可惜路遥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给予我巨大精神力量的《平凡的世界》,因为少了作者的签名,成为我心中深深的遗憾,同时,也开启了我收藏心仪著作签名本的雅趣之旅。
那么,收藏心仪著作签名本的意义何在呢?首先,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签名本是作者与读者直接交流的载体,是作品与读者之间的情感纽带。见字如晤,读者通过签名,可一定程度上感知作者的个性与情感。这种个性与情感的传递,使作品更具温度;第二,它具有弥足珍贵的收藏价值。签名本因作者亲笔参与而具有稀缺性、独特性,是作者与读者的真诚互动,作品之外的文化价值不可小觑,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我如同一个采蘑菇的小姑娘,张大发现真善美的眼睛,在文学艺术的森林中寻觅那一颗颗心仪的“蘑菇”,嗣后千方百计寻求“蘑菇”的孕育者为其题签,一如一幅精彩的书画作品只有经过落款钤印才算完美收官,从而采撷下一个个有关签名本的故事。我收藏的前两册签名本分别是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贾平凹散文精选》和太白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坐佛》,两册散文集,均出自贾平凹之自选,“成色”自然上乘,百读不厌之余,顿生请作者题签之念。可是,上哪里去找虽同处一市,却“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才作家”呢?听说作者担任市文联主席,且为新创刊的大散文月刊《美文》忙活得紧,便东拐西绕,终于在一尾极不起眼的民居小巷内找见市文联,却未能见到贾氏,原因是他不坐班,大多时间在位于西北大学的家中“熏烟”(文章无根,全凭烟熏,即闭门创作)。于是,问清楼号、单元、门牌,匆匆拜访。开门者正是二书作者简介所示之人。贾平凹其貌不扬,衣衫简朴,谈吐随和,大略与同时代的乡村教师无太大差别,但其却有一股虽无形却巨大的气场,令人心生敬畏,尤其作为年龄相差22岁的晚辈的我,更是慎思慎言。加之贾氏寡语,空气就有些许沉闷,满屋的檀香显得愈发浓重。贾平凹伸给我一根无滤嘴香烟。从不吸烟的我居然顺从地接了,点燃的瞬间,一束火苗儿从烟头舞起。原来,由于烟头烟丝松散空虚,纸被点燃,升起了苗儿。我先是吓了一跳,接着笑出了声,主人也赔笑出一脸厚道,取过一根同样的香烟,将烟头空虚处用拇指和食指掐了,不紧不慢地点上,深吸一口。我们的交谈便从这个时候开始。至于谈了些什么,已经无从记起。约摸20分钟里,我吸了半支烟,喝了两杯茶,话就谈完了。主人接过我呈上的两本书,伏身摆满稿页的案头,略作思索,用钢笔分别题签曰“百鬼狰狞,上帝无言”“大俗者大雅,大慈者大悲,灿烂至极归于平淡,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两册签名本自此一直陪伴在我的身边,作者质朴真诚、平易近人宛如邻家叔的形象始终活泛在眼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后30年来,我获得王蒙、莫言、张海、霍松林、陈忠实、钟明善、贾平凹、陈彦、迟子建、北岛诸家的文学、书学、美学著作签名本500余册,巍巍然占据一面书墙,见证了我读书的历程,讲述着每册藏书背后的趣闻,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呢!
值第24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军旅作家罗光辉先生帮助下,获得84岁文学大家蒋子龙先生寄自天津寓所的大作《蒋子龙小说》《生命中的软与硬——蒋子龙叹人生》签名本,喜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