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的国宝观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散文 |
(发表于2024年1月4日《西安日报》第8版)
《资治通鉴·周纪》中有这样一则有趣的记载——
魏惠王和齐威王在郊外会猎,本是国君外交场合的庄重会谈,却被前者演绎为像市井俗妇一样的首饰攀比,且依一般女人的心理,欲探知对方根底,先透露一点自己的秘密,魏惠王道:“我国虽小,但尚有国宝,仅直径为一寸左右,能够照亮车前车后各十二辆的珍珠就有十枚。像齐这样的万乘之国,怎会没有宝贝?”齐威王答:“我所认为的宝贝,和大王您所认为的国宝大不不同。我有臣子檀子,令守南城,楚人就不敢为寇作乱,泗河旁的十二个诸侯国都来朝见;我臣子盼子,令守卫高唐,赵人就不敢往东在黄河上打渔;我有臣子黔夫,令守徐州,燕人就会面对徐州的北门祭祀求福,赵人就会面对徐州的西门祭祀求福,迁移过来要求居住于齐者有七千余户;我有臣子钟首,令防备盗贼,就会做到路不拾遗。这四位‘国宝级’臣子,能够照耀千里,岂止十二辆马车?”魏惠王闻之,愧不堪言。无疑,这是历史上少有的精彩对话。前者以珍珠为国宝,后者视人才为国宝,齐威王一代明君的大智慧、大襟怀可见一斑!
齐威王(前378年至前320年),本名田因齐,战国时期齐国第四任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著史册。然而,继位之初的齐威王却并非如此,而是“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于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史记·滑稽列传》)。幸得琴人邹忌劝谏。据《战国策·齐策一》载:邹忌身高八尺余,容貌光艳美丽。一日晨,他穿戴好衣帽,对照镜子,问妻:“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妻答:“您美极了,徐公远不及!”城北徐公是举国公认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美过徐公,遂问妾。妾答:“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又问客。客答:“徐公不如您美丽啊!”隔日,徐公来访。邹忌仔细端详,自觉逊色于徐,照镜后感觉更加明显,遂拜见齐威王,道:“我自知不如徐公美丽,可是,妻偏爱我,妾惧怕我,客有求我,才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城池百二十座,宫中姬妾和身边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程度甚矣!”同时,借讲奏琴之理,谈治国之道,曰:“弹琴和治理国家一样,必须专心致志。七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风浩荡,犹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涧溪水,像似臣也;应弹哪根弦就认真地去弹,不应该弹的弦就不要弹。这如同国家政令一样,七弦配合协调,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曲。这正如君臣各尽其责,才能国富民强、政通人和。弹琴和治国的道理一样呀!”“臣以弹琴为生业,当然要悉心研究弹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国家为要务,怎么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国的大计呢?这就和我抚琴不弹,摆空架子一样。抚琴不弹,就没有办法使您心情舒畅;您有国家不治理,也就没有办法使百姓心满意足。这个道理大王要三思。”齐威王思之,幡然醒悟,昭告天下悬赏纳谏:凡能够当面批评王之过错者,可得上等奖赏;凡能够上书劝谏王者,得中等奖赏;凡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王之过失,并传入王耳朵者,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进言规劝的官民不计其数,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数月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诸国闻之,无不朝拜于齐。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战胜敌人——靠朝廷内制定合理安民的制度法律及上下清正廉洁来战胜别的国家,而不是仰仗战场上的武器军队取得胜利。
不甘庸碌的齐威王,针对卿大夫专权、国力不强之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国力日强。而求贤若渴、视贤若宝、知贤善任,可谓其理政治国之重要“法宝”,一方面遴选有作为的田忌等宗室委以重任,一方面选拔大批门第寒微之士为官,拜平民琴师邹忌为相国,拜残疾人孙膑为军师,拜出身赘婿、受过髡刑且相貌丑陋的淳于髡为政卿大夫。而被权贵们一致贬斥的即墨大夫的“脱颖而出”,更凸显了齐威王明察秋毫、辨奸识贤、惩恶扬善的明君才能。据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齐威王向近臣了解地方管吏政绩情况,皆极赞阿大夫,极贬即墨大夫。而通过明察暗访,得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结论,阿大夫管理的阿地“田野不辟,民贫苦”,即墨大夫管理的即墨地区“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细察得知,即墨大夫公心为民,不善结纳朝廷权贵,权贵因此都说即墨大夫不好,反而对用贿赂手段买动人情的阿大夫极力赞赏。齐威王对政绩卓著的即墨大夫视若珍宝,“封之万家”,对阿大夫以及隐瞒实情、黑白颠倒的权贵“皆并烹之”。此后,“群臣耸惧,莫敢饰非,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古今中外,太多鲜活的历史告诉我们——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干事创业的核心资源,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障,倘若偏离了这个基础,则会有太多遗憾。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以什么为珍宝,这些珍宝就会源源不断、层出不穷,像石榴籽一样向你紧紧靠拢。只有时刻擦亮智慧的眼睛发现人才,时刻敞开真诚的襟怀广纳人才,使越来越多胸怀国之大者的有志之士在希望的沃野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的事业定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这一点,齐威王的国宝观,的确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