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事”不“鄙”

标签:
历史教育 |
分类: 杂论 |
(发表于2023年11月2日《西安日报》第7版头题)
读书,偶得“鄙事托基”。
句出明人吴从先小品格言集《小窗自纪》,云:“效大用者不妨小试其才。百里奚饭牛而牛肥,卜式牧羊而羊息。其受知于秦穆公,受知于汉武帝,固皆以鄙事托基也。”意思是说,想要重用一个人,不妨在小事上试试他的才能。昔时,百里奚饲养的牛健硕结实,卜式放牧的羊繁殖壮大,二人因此分别受到秦穆公、汉武帝的赏识,建功立业,宏图大展,皆得益于做小事时打下的良好基础啊!
不难想见,无论在历朝历代,养牛、放羊都是被人小觑的“下等差事”(诚然,畜牧产业化兴旺发展的当今时代绝对除外)。之所以称之“下等差事”,因为它毫无技术含量,只要将牲畜引导至有水有草的地方,任其黑吃黑喝,就算大功告成。但凡腿脚尚便、视力无碍,上至耄耋老者,下至鼻嘴娃娃,皆可胜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如此尔尔,若非落魄潦倒到极致,谁人愿意在这上面虚耗年华?且看百里奚和卜式。
据《史记》《东周列国志》载,百里奚是春秋时期虞国大夫。晋假途灭虢,继而灭虞。百里奚被作为晋公主陪嫁的奴隶送秦。奚不堪辱,逃遁南阳,被楚人所执,以牧牛为生。在“饭牛而牛肥”中悟得“时其食,恤其力,心与牛而为一”的治国理政之道,即:无论饲牛养马,还是治民查案,最重要的是同情体谅,而不是对立较量。体察,不仅是察言观色,还是身临其境;体谅,不仅是关心爱护,还是设身处地、以己度人、推己及人、仁者爱人。如此,便有了其“受知于秦穆公”建功立业的美谈,唐李白《鞠歌行》感慨云:“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据《史记》《汉书》载,卜式是汉朝河南郡人,自幼父母双亡,与小弟相依为命,以牧羊为生。待小弟长大成人,将房屋田产悉数赠之,自己则入山放牧。十几年后,卜放牧的一百只羊繁殖壮大逾千头,而弟弟却把家业耗尽。卜果决地分出一半羊给弟弟。时值汉朝和匈奴长期开战,国库虚空,卜上书愿出一半家财助边。汉武帝派官员问:“你想做官吗?”卜谢曰:“我从小牧羊,不会做官。”再问:“你家里有什么冤屈吗?”复答:“我生来与人无争,怎么会有冤屈呢?”一年后,山东发生水灾,洪水方圆二千里,流民大量涌入河南郡。卜上书河南太守,出二十万钱帮助流民。太守上报汉武帝,帝感之,赏以重金,召拜中郎官,布告天下。卜以赏金悉助府库,不愿出任。帝只得派人告知:“天子上林苑中有一大群羊,希望你来放牧。”于是,卜来到京城,以中郎官的身份,每天穿着草鞋在苑中牧羊。
“鄙事”不“鄙”,“鄙”中自有大智慧、大乾坤。是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放低姿态,将每件“鄙事”当作最重要的事业、最心仪的作品,尽心尽力,精雕细琢,而不是得过且过,潦草敷衍,人生之树才会根深蒂固,凛凛然而参天。有位朋友,自七八年前研究生毕业后,就一直为求职应聘奔波不疲。求职书投递了一份又一份,应聘会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终究高不成,低不就。每每有人善意劝诫他,勿好高骛远,须从基层岗位和基础工作脚踏实地、一步步做起的时候,他则嗤之以鼻道:“我是211高校研究生毕业,怎能等同于普通院校本科生、大专生,在那些不起眼的岗位,做那些不出彩的工作呢?明珠暗投,与消耗生命有何区别?”如此,眼见昔日同窗与学弟学妹们通过在平凡岗位的摸爬滚打、淬火历练,纷纷开启人生舞台新天地,而他却继续徘徊在“啃老”、求职的漫漫途中。这令我想起那位被誉“汽车界的哥白尼”“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的亨利·福特的故事。亨利·福特自传《我的生活与工作》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记载。大学毕业后,福特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同时应聘的其他几人都比他学历高,而且谈吐不俗、气质不凡,这使他倍感压力。由于不肯轻言放弃,便最后一个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弯腰捡起,确认是一张废纸之后,这才丢进废纸篓。当他来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平静地说明来意时,董事长愉快地说:“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福特惊讶极了。董事长告诉他:“前面来的几位求职者的确具有优势,但他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大事,却看不见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一定会忽略很多小事,这样的人不会成功;相反,能看见小事、做好小事的人,将来自然能够看见大事、做成大事。这,正是我们录用你的原因。”福特不负所望,抓细节,强品质,创品牌,使这个后来更名“美国福特公司”的企业在世界汽车产业领域独领风骚,书写了从一个平民青年到自动化汽车生产线之父的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