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驭笔峰居士
驭笔峰居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62
  • 关注人气:24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尸子》辨

(2019-01-27 23:58:18)
标签:

尸子

尸佼

汉书艺文志

古史考证

分类: 先秦诸子述林

《尸子》这个书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艺文志》著录:“《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又解释杂家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诸子不出于王官,这话胡适先生已经解释的很明白了 [1] 。我其实以为,历史上也不曾有法家,法家都是儒家的变体 [2] 。历史上大约也不曾有过什么杂家。《吕氏春秋》所以被称为杂家,在于吕不韦要求门客编辑诸家成说,所以兼取诸家可取的地方。但尸佼这个人,按照刘向的说法乃是商鞅的门客 [3] ,即便如《艺文志》所言商鞅对他待如师长,恐怕仍然没有编纂百家的能力,假如国家需要编纂百家学说,也应该是由商鞅来做。然而《商君书》却是不折不扣的法家,完全没有兼取多家学说的意思。因而《尸子》这部书便可视为尸佼个人的意见,而非秦国或商鞅的意见。

就当时的时代发展而言,诸子各家之中都产生了名辩学派 [4] ,彼此互相辩论,虽然多半仍然是各守专门之士,却也难免思想趋同。以《尸子》这部书来看,尸佼试图调和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的思想,《广泽》篇说:“墨子贵兼,孔子贵公,皇子贵衷,田子贵均,列子贵虚,料子贵别囿。其学之相非也,数世矣而已,皆弇于私也。天、帝、皇、后、辟、公、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冢、晊、昄,皆大也,十有余名而实一也。若使兼、公、虚、衷、平易、别囿一实也,则无相非也。”将墨子列于孔子之前,且试图将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视为同出而异名的。其称“义必利” [5] ,与墨子所谓“义,利也” [6] 相同。《艺文类聚》第八十八卷、《太平御览》第三百二十七卷、四百六十二卷、九百五十三卷都引用《尸子》中记载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文辞与《墨子·公输》类似。《广泽》篇又讲:“天子兼天下而爱之,大也”,更将“兼爱”作为治国之道。其于道德上的意见,主张“以德报怨” [7] ,属于道家思想,与儒家“以直报怨” [8] 的理解不同。因此刘向在《荀子叙录》里说尸佼是“非先王之法,不遵孔氏之术”的人,《汉书·艺文志》将《尸子》归于杂家,便是出于这个缘故。

不过,《尸子》这本书是儒家大概是不成什么问题的。今日诸家辑录的《尸子》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主体部分见于《群书治要》,这个部分是儒家无疑的。不过《群书治要》是为政治作的书,偏重于儒家的基本伦理观念,所以对于《尸子》当中的杂说引用的比较少,不足为据。而非主体的部分则是广从诸家注解中辑出,有孙星衍、汪继培等人的辑佚文。从这些辑佚文当中看,《尸子》引证的很多资料都是儒家的经典,且不出鲁史的范畴,其对地理的解释可以视为对《尚书·禹贡》篇的解释,对于伏羲、燧人、神农三帝的解释可以视为对《周易》本源的解释。而且这本书当中大量的引证孔子和曾子的观点,主张“仁”、“义”、“智”、“圣” [9] ,与思孟学派以“仁”、“义”、“礼”、“知”、“圣”为核心的“五行”学说 [10] 甚为接近。但《孟子·梁惠王上》明确批评“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为“匹夫之勇”,而尸佼却视“义”与“勇”同义 [11] 。孟子批评墨子“无父”,“是禽兽也” [12] ,但《尸子》却屡次称引墨子,可见尸佼并非孟子的后学。或与之同时,或更在其先,所以与商鞅同时是可信的。他多次称引曾子,重视孝与礼,说:“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13] 、“鲁人有孝者,三为母北,鲁人称之。彼其斗则害亲,不斗则辱羸矣,不若两降之” [14] ,其《分》篇说:“亲曰不孝,君曰不忠,友曰不信,天下弗能兴也;亲言其孝,君言其忠,友言其信,天下弗能废也。”将“孝”列于“忠”之前,尤其可见是曾子的一派。又重视正名,称“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15] ,“齐有田果者,命狗曰富,命子为乐。将欲祭也,狗入室,果呼之曰:‘富出!’巫曰:‘不祥也!’家果大祸,长子死,哭曰:‘乐乎!’而不似悲也” [16] ,可见属于儒家中的名派。所以我们基本上判断,尸佼应属于是曾子的后学,且《尸子》中所引用的内容偏重于具体化的事例对经书进行解释,属于先秦诸子传说中“说”的部分。所以说到底,尸佼是一个儒家说经的人,只是到了后期的时候用了一定综合的倾向。《汉书·艺文志》说他是商鞅的老师,不知道有什么依据。不过如果他是商鞅的老师,年齿应该长于商鞅,其于儒家的位置当在孟子之前,子思之后。

关于尸佼的籍贯,有楚人、鲁人、晋人三种说法 [17] ,但从《尸子》一说所持学说来看,其多称引尧舜,古史系统多半出于儒家的鲁史系统,而另有一些古史异说来源不明。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古史系统共有三系:一、鲁史系统,以《春秋》、《尚书》及其它儒经为代表,二、晋史系统,以《古本竹书纪年》为代表,三、楚史系统,以《庄子》、《楚辞》及近来出土的竹简为代表。《尸子》言:“纣杀于鄗宫” [18] ,即商的末代君王纣被杀害于周的首都,且于当时,“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 [19] ,与鲁史系统认为纣王自焚于朝歌 [20] ,楚史系统认为他自缢于柏林 [21] ,而《尸子》之说则在两者之外,当属于晋史系统。所以我们判断,尸佼其人应受晋史系统影响,应在晋国故地长期居留,故其为晋人的说法较为可信。



[1] 《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胡适文存》第一卷,华文出版社,20137月版,第176181

[2] 《孔门弟子的分裂与儒家八派的形成和演进》,《先秦诸子述林》,中国致公出版社,2019年版

[3] 刘向:《别录》,《七略别录佚文·七略佚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月版,第65

[4] 《名家学派发生浅论》,《先秦诸子述林》,中国致公出版社,2019年版

[5] 《文选·非有先生论》注与《运命论》注引

[6] 《墨子·经上》

[7] 《艺文类聚》第七卷、《太平御览》第四十卷、八百九十九卷均有引用

[8] 《论语·宪问》

[9] 《尸子·神明》,见《群书治要》引文

[10] 郭店楚墓竹简《五行》,季羡林等总编纂,庞朴册主编:《儒藏 精华编二八一册 出土文献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月版,第7

[11] 《后汉书·张衡传》注、《后汉书》《张衡传》注、《袁绍传》注、《文选》《西京赋》、《蜀都赋》、《思玄赋》、《七命》、《袁绍檄豫州》注,《山海经》六注、《太平御览》第三百八十六卷、八百九十一卷均引:“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獶,而右搏雕虎,惟象之未与,吾心试焉。”有力者,则又愿为牛,欲与象斗以自试。今二三子以为义矣,将恶乎试之?夫贫穷,太行之獶也;疏贱者,义之雕虎也。而吾日遇之,亦足以试矣。”

[12] 《孟子·滕文公上》

[13] 《艺文类聚》第二十卷、三十五卷,《太平御览》第三百八十七、四百八十八卷,《文选·恨赋》注引

[14] 《太平御览》第四百九十六卷引

[15] 《文选·陆士衡猛虎行》注、《水经注》第二十五卷引

[16] 《太平御览》第七百三十五卷引,《艺文类聚》第三十八卷、《太平御览》第九百〇五卷引文与此类同

[17] 楚人说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鲁人说见《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晋人说见裴骃《史记集解》

[18] 《太平御览》第八十二卷引

[19] 《荀子·仲尼篇》注引

[20] 《史记·殷本纪》

[21] 屈原《天问》:“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