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三字经王应麟古书版本问题经学子学 |
分类: 古代哲学今诠 |
《三字经》一书旧传为南宋王应麟所作,然而历代注家指出,《三字经》中轻率结论与王应麟重视严谨考据的作风不合,其中言“魏蜀吴,争汉鼎”也与王应麟重视蜀汉的观点不符 [1] 。因而又有人以为,《三字经》的作者为区适子,亦没有可信的依据。然而《三字经》的作者应为
标签:
尸子尸佼汉书艺文志古史考证 |
分类: 先秦诸子述林 |
《尸子》这个书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艺文志》著录:“《尸子》二十篇。名佼,鲁人,秦相商君师之。鞅死,佼逃入蜀。”又解释杂家说:“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诸子不出于王官,这话胡适先生已经解释的很明白了 [1]
标签:
鲁迅呐喊端午节方玄绰立场问题 |
分类: 语文杂评 |
本节课讲解的这篇文章是《呐喊》正文中的第十篇,也就是《端午节》。可能你会奇怪,为什么不讲《阿Q正传》呢?这是因为《阿Q正传》这篇文章实在是太庞大了,所以我打算了有时间的时候,仔细阅读、研究一下,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再来讲解这
标签:
鲁迅呐喊一件小事 |
分类: 语文杂评 |
这篇文章文如其名,文章写的短,事情也非常简单:“我”在出门的时候碰到了一个老太太,看到老太太倒地,以为他在讹人,所以就不肯去帮助老太太,而替“我”拉车的人力车夫反而把老太太救起来,送到医院。看到这种情况,“我”便奖赏给了人力车夫一些钱,让警察转交给车夫。事情写的非常简单,是不是鲁迅自己经历的事情呢?我看未必不是。鲁迅要想塑造故事的话,要想表达人性冷漠和下层车夫的帮助,一定会有更加有力的表达方式,而这篇文章的表述方式相对来说更加的生活化。当然,你也可以说生活化的设计,带动人们进入情境也是小说的叙述方式的一种,我也是没有意见的。但我更愿意相信他的弟弟周作人说的,《一件小事》这篇文章“当时也并不一定算是小说,假如在后来也就收入杂文集子里算了,当初这《呐喊》还是第一册出版的书,收在这里边,所以一起称为小说。”我觉
标签:
鲁迅呐喊明天施蛰存陈西滢 |
分类: 语文杂评 |
我们还是从头去读这篇文章:
“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了?”
红鼻子老拱手里擎了一碗黄酒,说着,向间壁努一努嘴。蓝皮阿五便放下酒碗,在他脊梁上用死劲的打了一掌,含含糊糊嚷道:
“你……你你又在想心思……。”
标签:
鲁迅呐喊明天施蛰存性压抑 |
分类: 语文杂评 |
我上一讲说,《呐喊》里最被低估的一篇文章是《药》,这一次我要说《呐喊》最被无视的一篇文章是《明天》。
相比《明天》,《药》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我跟学生聊天提起《药》,他们会知道《药》这篇文章的故事,知道烈士叫夏瑜,知道吃人血馒头的事情。但是如果我提起《明天》,如果学生们不是刚刚读完《呐喊》,可能就会想《明天》是哪篇文章呢?如果把这篇文章给他看,或者复述给他听,他就会想:《呐喊》里还有这篇文章吗?好像没什么印象
标签:
矫健高人天局胜天半子人民的名义 |
分类: 群书过眼录 |
读《天局》这本书是被《人民的名义》书中的部分情节吸引过去的,因为之前在网上读到过《天局》这篇小说的片段,并没有觉得十分诧异,所以当时对这部小说集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哪知道认真的读下去之后,发现当中《高人》这篇小说确实是很有力道的一部作品,可以说是百中无一的佳作。
在被这篇小说吸引后,我读完《天局》整部小说,发现作者一共有两性,《高人》、《命运玩笑》、《珍邮》是作者的商业视野,而《天局》、《快马》、《圣徒》重视的是思想视野,或者说是命运。稍后又被吸引着读了另
标签:
错认尸清平山堂话本古本小说改写杂谈 |
分类: 井底的人生(我的微型小说集) |
高氏每天照管门前的酒店,人来人往,人多口杂,渐渐也听说春香与董琛通奸的事,放心不下,便叫洪三去跟春香说:“都是一家人,就搬回家里住吧,省得丈夫回来以后,还要两边安排。”春香见洪三说此事,就说:“既是大娘的意思,我今晚就收拾,早点回家去。”洪三走后,春香便叫董琛商量:“今天大娘要我回家,怕是咱们的事她是知道了?你快些走罢,要有缘分,你我再会。”董琛说道:“娘子,要是我就这样走了,你的通奸之名可就坐实了。若是跟你一道回去,倒显得你正直。反正大娘雇了我一年,家里也没人,留我做一个长工也是好的,免得我每天见不到你十分思念。”说罢,两个搂抱着哭了一回。
标签:
三潭映月清平山堂话本古本小说改写 |
分类: 井底的人生(我的微型小说集) |
西湖的景致,在初夏时节里最好。万树的花都谢了,但荷花却开着,红的、白的,各有各的风采。白堤岸的柳树,这时候叶子开始阔起来,有像帷幕似的意思了。
这一年是南宋孝宗淳熙四年,西湖的景致跟今日比起来也没什么大变。书生奚宣赞近日不太爱说话,一来是年纪渐长,身边的朋友本来就渐渐地稀了,日子和想法都不同,难得说得到一起去,二来也是奚宣赞原本就没那么多话说,有些时间不如看一看书,出来走走是正经。
这一天微风似有似无,奚宣赞离了家一直出钱塘门,经昭庆寺,过水磨头,行到断桥四圣观的时候,只见一伙人围着,闹哄哄的。喧闹是他们的,跟奚宣赞没有关系,他便向前走,接着便听见哭声了。清平日子,哭声也是有的,奚宣赞这样想道,便继续往前走。但那哭声越来越分明,完全是一个女孩的哭声。奚宣赞不忍心,回头看,人潮渐渐散开,看见一个小女孩儿,
标签:
毕沅续资治通鉴中庸王旦完颜雍 |
分类: 古史新知:纵论千古兴衰事 |
宋孝宗淳熙四年(丁酉,公元1178年)
二月,帝将幸太学……帝曰:“……《礼记·中庸》篇言‘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最关治道,前此却不曾讲。”龚茂良等曰:“此于治道包括无遗,圣学高明,深得其要。”
《中庸》: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自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居士曰:孔丘定下的这九条政策是道德法案,是帝王统治国家的道德基础,或对帝王素养的基本要求,但不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