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三大早期抄本

(2013-06-21 17:27:32)
标签:

红楼梦

甲戌本

乙卯本

庚辰本

文献版本

二、《红楼梦》的版本

关于《红楼梦》的版本,以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为代表的意见是,“《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一为‘脂本’系统……另一为‘程本’系统”。所谓脂本系统,指的就是含脂砚斋批语的手抄本,所以程本系统,指的就是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以后的高鹗、程伟元刻本。我个人认为这个划分未免有些笼统,而且有些老套。首先,章骆版《文学史》将脂本和程本作为划分依据,实际上是做抄本和刻本的分别。但比如梦稿本,它本身是高鹗版本的全抄,但又保留了大量的脂砚斋批语。就这个版本来说,就很难强分到任何一个系统。其次,在脂本和程本之外,实际上《红楼梦》还有第三大系统,也就是汇校本系统,这个是版本学上一个需要重视的情况。

在民国以后,尤其是共和国建立以来,出现了很多古典小说的汇校本。但这些汇校本很难跟《红楼梦》的汇校版本相比。比如《三国志演义》的版本汇校,最多也就是几种毛批本的汇校。汇校者不可能放弃对称的回目,而采取之前的单回版本。但熟悉《三国志演义》版本的朋友都知道,毛本只是《三国志演义》众多的子版本之一,而且对《三国志演义》做了大量的修改,所以新版本无论如何汇校,都不是志在恢复罗贯中的原笔原意。

但《红楼梦》的汇校版本则不然。因为曹雪芹自称“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在抄本形成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异文。这些异文有些是作者刻意的修改,有些是作者不经意间留下的舛误。《红楼梦》的研究者们认真地辨别这些异文,立志汇校出一个优质的版本,力争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不同的研究者用不同的汇校底本、采取不同的汇校方法,所以得出来的汇校本的面貌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这可以形成《红楼梦》的第三个版本系统,也就是汇校本系统。下面我们就对这三大版本系统中的重要版本做出逐一的介绍。

首先是脂本系统,最重要的当然首推甲戌本。之所以说这个版本最为重要,首先是它的抄阅年代最早,甲戌年即乾隆十九年(即公元1754年)。这个版本也叫做“脂残本”或者“脂铨本”。因为这个抄本是首先发现的具有脂砚斋批语的版本,所以称为“脂铨本”;又因为它仅存16回(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 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所以称为“脂残本”。

这个版本题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有“凡例”五则,凡例后题诗一首。这首诗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在所有的脂批本中,只有这个版本存有“凡例”,其他版本中都将凡例的若干文段混入正文,这是甲戌版本的第一个独特之处。其次,在甲戌本中各回所存的脂批远多于其它版本,一些重要批语也是他本所没有的。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讨论中还将屡次提到,这里从略。其三,康熙帝名为“玄烨”,甲戌本不避康熙帝“玄”字之讳,这也是一奇。

与甲戌本相关的许多故事也十分有趣。甲戌本的最初发现是在1927年夏的上海拍卖会上,当时刚刚归国的胡适先生重价购得此书。胡适得到这部书以后,十分珍惜,当他前往台湾时,随身只带了两本书,一本是他父亲的遗稿,另一本就是甲戌本的《红楼梦》。1948年,青年学者周汝昌向胡适借阅甲戌本,胡适答应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年轻人的请求。周汝昌在对甲戌本研究的同时,也在未事先征求胡适同意的情况下,抄写了一个副本。事后周汝昌才致函胡适,并谈到如果胡适不同意,可将抄本一并送还。

胡适坦然一笑,回信说:“你们弟兄费了整整两个月的工夫,抄完了这个脂砚甲戌本,使这个天地间仅存的残本有个第二本,我真觉得十分高兴!这是一件大功劳!将来你把这副本给我看时,我一定要写一篇题记。这个副本当然是你们兄弟的藏书。我自己的那一部原本,将来也是要归公家收藏的。”因为胡适先生的慷慨,所以甲戌本上的脂批得以留在大陆,在大陆新红学的开拓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己卯本也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也叫做脂怡本、脂馆本,现在存40回。和甲戌本不同的是,它的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有“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的字样,可见这是一个四评本。一般说来,脂砚斋批本的《红楼梦》均题名为《石头记》,但在乙卯本中,第34回末题有“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的字样,这是脂本中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不过这个版本中眉批和侧批较少,批语一般在正文内双行书写。

同样属于四评本的还有一个庚辰本,但它同样题作《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它是抄得较早的而又比较完整的唯一的一种80回本。不过它之存了当中七十八回,六十四和六十七回两回缺失(基本上各个版本都缺这两回,这两回的文字应该为后人所补,但应该不是高鹗、程伟元,周汝昌先生考证,两回应该为脂砚斋所补,大体可信)。庚辰本所存回数较多,因此其批语之和也为各版本之最。这个版本为冯其庸先生最为看重,是他汇校《红楼梦》异文时所采用的底本。他所领导的红楼梦研究所汇校版本也是采用这个版本作为底本。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被合称“《红楼梦》三大早期抄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