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红楼》学仿写(上)
(2010-07-14 12:48:54)
标签:
仿写语文学习红楼梦 |
分类: 二十一克的忧怆 |
本来期中考试之后,大家都希望轻松一些,所以轮到我演讲的头几天,有同学跟我讲,你能不能讲讲《红楼梦》啊。对我来说,讲《红楼梦》并不难,可是老师说,这几日以仿写为重,所以我很犯难,到底讲什么好呢?所以勉强定了这样一个题目——跟着《红楼》学仿写。就从《红楼梦》第十七回读起,谈一谈如何仿写。
《红楼梦》第十七回的回目叫做《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怡红院迷路探曲折》——对于不同的版本会有不同的写法,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我们底下的引用,都出自蔡义江的汇校本——讲的是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之后,要回到贾府归省,说白了就是回家看看。贾府就决定斥重资修建一所园子,这个院子后来就成为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大观园。大观园,风光自然不用讲,可惜缺点人文气息。于是贾政就带着儿子贾宝玉,跟同级哥清客到大观园里吟咏作对,题写匾额。这一路上,宝玉题了许多的佳额妙对——这也是书中的一次向读者正面交代、显现贾宝玉的才华。到了会芳园之后,贾宝玉也写了很好的对子,然后大发古今之感慨,结果弄得政老爹很不自在,于是让宝玉闭嘴。底下这段描写很有意思: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你注意,这游廊是比人的肩膀还高的,这样你也可以想见大观园是何等气派,贾府是何等富贵极品人家。可是后文贾母又说贾家不过是中等人家罢了,你再想想那个社会,再想想刘姥姥,可能就另有一番感慨。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政追求的就是清雅二字,同时我们也可以知道下文中几个人对句时心中最基本的要求。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就是让香冷去,冷香的意思,也暗示这间屋子的主人将会是冷美人薛宝钗。此造已出意外,诸公必有佳作新题这是很重要的四个字,待会我们再详细解释。以颜其额,方不负此。”众人笑道:“再莫若‘兰风蕙露’贴切了。”贾政道:“也只好用这四字。你注意,一个是“笑道”,一个是“只好”,分明没把题匾额当成是一件正经事。贾政这么做似乎还说得通,清客也跟着无所谓,那么还要清客做什么呢?真是“沾光”,真是“善骗人”。其联若何?”一人道:“我倒想了一对,大家批削改正。”念道是:
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
众人道:“妙则妙矣,只是‘斜阳’二字不妥。”那人道:“古人诗云‘蘼芜满院泣斜晖’。”众人道:“颓丧,颓丧!”其实何止这一句,下一句“杜若”还出自《离骚》呢,亡国忧愁之音,很是忿懑荒凉的意境。斜阳、杜若正是宝钗后来孤凄的写照。又一人道:“我也有一联,诸公评阅评阅。”因念道: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
贾政拈髯沉音,意欲也题一联。忽抬头见宝玉在旁不敢则声,因喝道让他吓成什么样了,还“喝道”:“怎么你应说话时又不说了?还要等人请教你不成!”宝玉听说,便回道:“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这事告诉我们,做文章要讲求务实,尽量选身边的东西写,不要无中生有,要有真情实感。这也是曹雪芹教给我们的写作第一招:务实,应景,要有真感情。贾政道:“谁按着你的头,叫你必定说这些字样呢?”这是第二招,开放,就是不拘泥于古体,破陈腐旧套。宝玉道:“如此说,匾上则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对联则是:
吟成荳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贾政笑道:“这是套的‘书成蕉叶文犹绿’,不足为奇。”众客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如今细评起来,方才这一联,竟比‘书成蕉叶’犹觉幽娴活泼。视‘书成’之句,竟似套此而来。”贾政笑说:“岂有此理!”
这是曹雪芹教我们的第三招:仿写。
我看到在座的各位有的具有十分讶异的表情,心想:什么?你刚才不是刚讲完“破陈腐旧套”吗?难道曹雪芹会自打嘴巴不成?仿写、套作会是曹雪芹的文学主张吗?
要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看在《红楼梦》的文本里,曹雪芹究竟有哪些表现来正是我们总结的这“写作三招”。
一个是务实。《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的家庭辛酸史,这是学界公认的事实。整部书中多多少少将作者实际生存过的环境投入书中。是记实,因此它才灵动,人物才鲜活。鲁迅先生评价《红楼梦》时说过:“正因写实,转成新鲜”。开放、不羁就更不用讲了。稍稍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里有专门一个回目叫《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作者借贾母之口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所以我有一句话:“《红楼梦》的诞生,也是古代爱情公式的灭亡之始。”不知各位能否同意?再者说,曹雪芹能写《红楼梦》,能褒扬这些闺阁之人,本身就是一次创新。拜托各位去读世界的名著,能够在同一本书中这样集中地写作这么多的女性,并且使这些女性都以正面的形象出现,仅此一人,仅此一书。曹雪芹把所有的女性都当做贾宝玉一样,都写成了“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乖僻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这样性质的“秉正邪两气而生”的人物。注意是性质,而不是性格。并且我也可以负责任地说,曹雪芹在写作《红楼梦》时,基本上没有那个年轻女性的形象会受到他的鞭挞,他对于这些女性只有同情,只有情感上的寄托——高鹗的鞭挞又是另外一回事,只能证明他的无知与残忍。
至于仿写,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再回过头来看曹雪芹的文本。就在我们刚刚引用过的文段中,关于清客的话,贾政有一句评价——“岂有此理”。似乎是认为不对,但是我们注意到前边其实还有两个字“笑道”,这两个字就暗示了贾政的心理,为儿子骄傲,但不希望儿子骄傲,也不希望儿子在“歧途”上走得太远——按照贾政的观念就是“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齐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换句话说,在贾政的观念里,只有读书、做官才是正道。宝玉很反对这种观念,但是贾政强迫他去接受,当然也要扼杀他在这一方面的才能。还有一回,是甲辰本中的一段:贾政看到一个灯谜“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亦忧,像喜亦喜。打一物”贾政道:“好,好,大约是镜子。”宝玉笑道:“是。”贾政问:“是谁做的?”贾母道:“这个大约是宝玉做的。”贾政就不言语。如果贾政这种为人父的心态我们理解了,他的话大约就不算数了。
清客们说:“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是否如此呢?我们自己写出来,然后比较一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