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三晋大地(三)晋南

标签:
晋南普救寺鹳雀楼大铁牛西侯度 |
分类: 旅游 |
2020.9.15从太原出发到运城路过洪洞县于是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十字歇山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

祭祖堂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米,堂前设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排位,是全国最大的姓氏祠堂。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大槐树是国家4A级景区。我们凭身份证确认均已年满65岁,因此无需购买景区门票。进入景区后,发现这里来自全国各地寻根问祖的游客非常多。另外景区占地面积巨大。从景区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宣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字和图片。景区的建筑无疑是新建的,其布局、风格与其它各地的古代传统寺庙、府衙类的建筑没有太大差别。我们通过阔大的祭祖广场走上祭祖堂,门口有许多卖香火的摊点。走进堂内,也能闻到浓厚刺鼻的香火味道。我们还试图找一找各自的同姓祖先之来历,但堂内的人很多,也很混乱。我们转了一会儿就出来了。在围绕大堂外墙处,排列着一个个的像小广告类的木牌,上面挂着很多的小口袋,口袋里有介绍各个不同姓氏家训的小卡片。我们在其中找到了韦氏、金氏和赵氏的信息卡,每张1元钱。我们虽然找到了放置王氏信息卡的口袋,但里面已经没有卡片了。随后单买了一块标示王氏的金属纪念牌,花费10元钱。
离开祭祖堂后,我们在那棵所谓的大槐树前照了几张像就离开了。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十字歇山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

祭祖堂是整个祭祖园的核心。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米,堂前设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有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排位,是全国最大的姓氏祠堂。
2020年9月16日
今日是大孙子6岁生日。一早,我们就发了祝福的微信。早饭后,我们开车去往永济的普救寺,也就是诞生著名的《西厢记》故事的地方。我们从山西运城西站驶入高速公路,从永济西站驶出高速公路,出高速后没走多远就到了普救寺。该景点有点奇怪的地方是,自驾小汽车必须从位于半山坡的后门进入,在一个不太大的院子内停车。游客要在设立在该院内的售票处购票后从景区的后门进入该寺。我们二人都已年满65岁,不用买门票,只要交停车费即可。
普救寺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寺庙。整个寺庙建筑群建在半山坡,占地非常狭小,所以该寺和面对正门的莺莺塔看起来都显得很高。该寺的建筑都非常古朴、精巧,不以占地宽广,建筑宏伟取胜。如此清雅、幽静的地方,产生流传千古的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也是很好理解的了。
离开普救寺,我们开车去了不远处的黄河大铁牛景区和仰慕已久的鹳雀楼。这两处景区挨得很近,都不要门票,只收停车费。黄河大铁牛没有什么太特别的,无非到此一游。停留十几分钟足矣。鹳雀楼与我们想象的有比较大的差距。原先读过的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虽然短短20个字,却给人留下一生难忘的深刻印象。来到景区实地一看,该楼与印象中的古建筑有很大的差别。这座新建的高楼规模极为宏大气派,从景区入口进入后需要走过堪比天安门广场那么大的广场。到了该楼前,发现该楼有大约8、9层高,建筑相当新,门柱、窗户、横梁以及屋顶的颜色都很鲜艳。进入楼内,发现这里是有电梯的。一切看上去很完美,但缺少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真实感。想必重建时一定花费了不少的银子。
离开鹳雀楼景区,原本再想去风陵渡古战场看看。但因担心车内所剩的油不多了,所以首要任务是先要加点油。尽管使用了百度导航,但怎么也无法找到加油站。无奈之下,发现有一处警务站。我们索性去找了民警,说明我们的困境和要求,希望得到帮助。这里的民警还真不错,开着警车带着我们来到附近的一家小镇上的加油站加了油,据加油站老板介绍,建议我们不用去风陵渡,因为那里只有一个黄河大铁桥没有具体的景区。他建议我们去另一处名为西侯度的景点。我们按他说的方向,一直在一条乡镇小路上行驶,最后来到了这个建在山坡上的西侯度景点。更严格说是一处考古遗址公园。该项目是由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北大的贾兰坡教授主持开发的远古时期古人类遗址。但因地处偏僻,这里人烟稀少。显然不是旅游的热点。
普救寺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禅院“天下寺庙不谈情,唯有山西普救寺”这座千年古刹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莺莺塔
原名舍利塔,是寺院内瞻礼建筑,因张生与莺莺恋爱的故事发生在塔下,后俗称“莺莺塔”。
寺内原舍利塔创建自隋唐,明嘉靖年(公元1556年)毁于地震,现存之塔是震后8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倡导修复,塔身通高40米,底边层边长8.3米,属内方外方密檐式砖塔。
莺莺塔是我国古典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游人在塔西击石,即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咯蛙!咯蛙”的蛙鸣声。
蒲津渡遗址——黄河大铁牛
蒲津渡遗址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南15公里蒲州古城西门外,东临普救寺,西近鹳雀楼。
遗址出土文物黄河大铁牛四尊,铸造于724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测算每尊铁牛重约55-75吨,造型精美,威武雄壮,铁牛旁边各有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汉”四个民族。
鹳雀楼
鹳雀楼始建于北周(557-580年)。历经隋、唐、五代、宋、金700年后,因成吉思汗的金戈铁马进攻中原毁于兵变。
约704年唐朝诗人王之涣游蒲州登鹳雀楼写下了一首传颂千古的五言绝句《登鹳雀楼》。
鹳雀楼于1997年12月复建,2002年9月26接待游客,是现存最大的仿唐建筑,外观四檐三层,内分六层,总高73.9米,总建筑面积33206平方米,总重量58000吨。
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风陵渡镇西侯度村,“人疙瘩岭”之上,临近黄河“几”字的拐角处,南望华山,北望中条山。发现于1959年,1961、1962、2005年进行三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动物化石有平额象、野猪等22钟。石器有三棱尖状器、刮削器、小型砍器。根据古地磁测定西侯度遗址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初期,距今约180万年,是人类最早用火的遗存,也是目前经考证确定的我国最早的人类活动栖息地。
9.16日这一天游玩的地方太多了,发2篇博客吧,谢谢观看。
前一篇:秋游三晋大地(二)晋国博物馆
后一篇:秋游三晋大地(四)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