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2019-09-22 18:33:24)
标签:

国博

邺城

佛造像

分类: 闲篇

2019.9.18日,参观国家博物馆——和合共生,来自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城遗址的佛造像展。

本次陈列展示佛造像主要出自2012年河北临漳北吴庄佛造像埋藏坑,为中国佛教考古重要发现。

经过16天的抢救性发掘,该埋藏坑出土文物2985件(块),时代跨越北魏、东魏、北齐、隋和唐代,大部分是东魏、北齐时期造像。邺城考古队经过多年的整理、拼合,完成了200余件造像的修复工作。

“和合共生临漳邺城佛造像展”选取了171件展品,其中佛造像精品131件,从造像环境、造像本体特色、地域时代风格及造像艺术来展示佛造像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莲花纹瓦当
东魏—北齐(534-577年)
1986年倪辛庄村南明门遗址T137出土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石函  青釉罐  饰件
东魏-北齐(534-577年)

 

 

 

第一单元:玉石梵像

从造像材质和造像题记两个方面介绍邺城佛造像,闻述邺城佛造像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地域特色邱城佛造像有白石和青石两种材质,风格各具特色。白石的石质细腻,便于雕刻者施展オ艺。北齐的“弥勒七尊像”和“菩萨坐像”等均是利用了白色大理石温润洁白、质地柔软的特点,运用娴熟的镂空雕刻技术,是邺城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邺城地区的青石造像较少,青石质地均匀、硬度适中,以高浮雕与圆雕佛像为多。北齐的“弟子立像”“菩萨三尊像”的雕刻风格明显有别于白石造像,突出了造像服饰线条的变化。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坐佛五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弥勒七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弄女等造弥勒像
东魏 武定五年(54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谢口生妻造释迦像
北齐 武平六年(575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赵美造像
北齐 武平五年(574年)
基座背面雕刻造像题记“武平五年五月六日赵美为亡昙道造像一区”说明此像是为亡亲而作。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弟子立佛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立像
东魏(534-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北齐-隋(550-61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坐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三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坐佛三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昙晖造阿弥陀像底座
北齐 天统五年(569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第二单元:邺都样式

通过对北魏至北齐时期造像类型与题材的梳理,展现邺城地区佛造像时代衔接有序、造像地域特征显著的特点。伴随着佛教的本土化,邺城佛造像艺术因政治文化、社会风俗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变化。中国佛教造像的“褒衣博带”“秀骨清像”“曹衣出水”等代表性特征在这里都有呈现,并出现了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龙树背屏”造像,展示出多元文化交融下的邺城佛教造像艺术魅力。“

梵像新颜”主要表现了公元494年前后邺城地区佛造像的类型与特点,北魏“谭副造释迦牟尼像”表现了早期北方佛造像的雄健风。北魏永平三年(510年)“张雄造观世音像”、北魏“立佛三尊像”呈现了北魏时期“秀骨清像”与“褒衣博带”的时代风格,展示出佛像中国化的鲜明特色。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谭副造释迦牟尼像
北魏(386-534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王元景造弥勒像
东魏 武定四年(546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坐佛五尊像
北齐 天保元年(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刘青虎造佛像
北魏 太和十九年(495年)
孝文帝已迁都洛阳,北魏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出现转变,但该像仍保留迁都前造像特征。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立佛三尊像
北魏(386-534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立佛七尊
东魏(534-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东魏(534-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思惟菩萨像
东魏(534-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思惟菩萨像
东魏(534-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弥勒五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第三单元:佛韵至美

中国古代佛像注重对造像形神之美的刻画,通过对佛像身形的塑造,显示其脱俗潇洒的风貌,通过对佛像面容的塑造,传达洞悉哲理的智慧精神。北齐的“坐佛五尊像”不仅有精雕细琢、极具地域风貌的透雕龙树背屏,还将流畅的石雕线条与彩绘贴金的装饰融为一体,让造像更具艺术魅力。圆雕“佛头像”“弥勒菩萨头像”“佛坐像”“佛立像”“弟子立像”等,展现了工匠们的神技,尽显石雕之美,达到了中国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高峰。北齐的“覆钵塔”更是不可多得的造像精品,造型较为完整,通体彩绘贴金,雕刻内容丰富。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北齐-隋(550-61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坐佛五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坐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弟子立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三尊像                                          正面                                                                                        背面
东魏-北齐(534-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惠判等造观世音像
东魏 武定三年(545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立像
东魏(534-550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菩萨三尊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坐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坐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像底座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佛坐像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覆钵塔
北齐(550-577年)

国博——和合共生—邺城佛造像展

国博的邺城佛造像展10月6日撤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