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馆——靳尚谊捐赠画展
标签:
美术馆靳尚谊捐赠 |
分类: 闲篇 |
2019.4.19日下午参观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靳尚谊捐赠画展。

油画《和平的讲坛上》是我的第一张油画创作。我画得认真努力,但十分艰苦,现在看起来比较粗糙,不够成熟。这张画在“文革”中不知去向。90年代末,突然有个香港画商拿着已残破不堪的画到詹建俊先生处,请他辨认是否是我的作品,我才重新见到了这张画,并补签了自己的名字。
2004年11月,嘉德秋季拍卖预展上又出现了这张画,后来被一位浙江的企业家收藏。2005年4月,我的个人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央美术学院专门派人赴浙江借此画参展。虽然这张画折损多处,但是还能表现出那个时代的风采。展出后,波兰修复专家尤拉女士用了半年多时间修复了这张画,我又为修复后的画做了调整。
2007年,国家征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我拿起笔,重新画了一幅《和平的讲坛上》。这张画的历史就像中国和平的历史一样,虽然经历的波折很多却永远存在。
肖像画作创作

瞿秋白在狱中
1984年秋,在王府井中央美术学院我的画室作了构图。在我认识的人中,我觉得钟阿城那种戴着眼镜,苍白、消瘦的样子与瞿秋白有几分相似。于是请阿城来到画室,穿上我找的衣服摆成构图的样子,拍了几张黑白照片,画了几张人物速写,完成了准备工作。这张创作在上画布之后,共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自评:
瞿秋白先生是我敬仰、尊重与欣赏的人。虽然他不是一个坚强的革命者,但是,他真诚、富有人性。我选择了狱中的坐姿来表现他的沉稳、凝重的精神状态。

医生
这位医生叫邵孝洪,是北京协和医院的老大夫,很有医疗经验,在急诊室工作,喜欢画画。他和黄永玉很熟,后来黄永玉介绍给我,很快我们成为朋友。在接触中,我觉得他的形象很有特点,是一种典型的很有修养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协和医院离美院只有一墙之隔,我就请他到画室里,画了一次完整的素描头像。根据这个角度,我开始了整体的考虑和构想,人物的动作设计是种低头沉思的状态,服装是医生白色的工作服,头部和整个身体处在强烈的侧光照射之中,明暗对比很强,背景是医院的B超荧光屏,我有意识地把它放大,荧光屏显示用点形成的B超肝脏图形可给人一种动感,衣服包括脸部的点都和画面形成统一关系。
自评:我觉得这幅作品和我以前的画有些不同。我在背景中用象征性手法表现现代人,在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和表现方面,在油画艺术语言的力度方面似乎比以前好一些。

八大山人
自评:作品比真人大,画起来难度更大,作品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色彩是这个系列中比较好的。画的还不够放松、流畅。

塔吉克新娘
从《塔吉克新娘》开始,我用笔时突出用点的技法,追求一种力度浑厚感来强化画面。去美之前的用笔几乎都是“扫”就的,而“扫”弄不好就容易简单。点的面积小,明暗、体积一点一点地转过去,在小范围内既严密又丰富,层次多,可造就一种雕塑感,显得比较厚重,不轻浮通过内在的转折,很理性。这张画完成以后,首先在油画系教师作品展中展出,受到了各方面普遍的欢迎,孙景波说:“这画好像熬棒子面粥似的,棒子面很硬,但
熬的时间很长很透,已经很熟,成熟了。”很多报刊杂志都发表彩色精印图片,是我发表次数最多的作品。

晚年黄宾虹
此画是1996年学院中转办学搬到二厂以后画的。参考黄宾虹本人照片,没有找到模特。先画了一张素描,为了解决背景问题,又画了一张色彩稿。

画家黄宾虹
自评:画面协调,淡雅。脸部画得很好。背景是蓝色,是油画的常见画法。但是画面大效果有些弱,展出时远看效果不够强烈,因此决定画第二张。

画家黄永玉
此画作于1981年春天。黄永玉是湖南凤凰县人,在少年时因木刻出色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ー。16岁开始以绘画和木刻为生。1950年以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我从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毕业后分在版画系教素描,和黄
永玉先生共事,相处融治。
60年代,黄永玉就让我给他画肖像,回了几张写生,都不太好,没能完成后来就放下了,直到“文革”以后,又想起了这件事情,继续画像。我在三里河南沙沟黄永玉的家里画,他自己摆的姿势,拿着烟斗,坐在自制的原木长凳上,画了五个半天。在我自己家里画上的背景,是他画的大型荷花图,色调比较强,近似重彩的风格,也有一定的装饰性。整个背景把人物鲜明地烘托出来。这张画是先写生,之后进行加工和调整。作品完成后,黄永玉先生本人比较满意。

延安老农
此画作于2001年春夏之交。自从1987年担任院长以后,我很少有时间画人物写生。2001年,我与靳之林一起在延安大学讲学,在延安短期停留。当地画家找来老人做模特,形象很好。我就在延安郊区农民的家里(審洞)画,我很激动,一气呵成。画了一天,五个小时,中间只休息了一会儿,非常累,第二天身体差点垮了。去延安一共画了三张,两张农民,一张学生。写生必须精神高度集中,非常紧张,只能大写意,偶然的东西很多。
自评:这是我所有写生中最好的一张,很难得,无法重复。
新创作

惊恐的妇女
此画作于2007年。“9-11”之后,世界形势发生了变化,反对恐怖主义是全世界关注的尖锐话题。战争频发,恐怖活动肆虐,受害者都是平民百姓。对此我很同情。这幅作品,我想用古典的手法表现在恐怖活动阴影中,阿拉伯妇女的惊恐状态。
自评:这幅作品基本表达了我的想法。观众觉得很新鲜,题材很有时代性。这幅画的不足之处在于我画的人物造型比较圆润,缺乏力度,这和我自己的个性特点很有关系。这幅画中“线”应更突出人物表情再加强一点,就会更好更强烈。

侧光人体
此画作于1988年夏天。中央美术学院在王府井办学时,很多老师都住在学校附近,我家所在的68号院,与学校只隔一条马路。暑假里,油画系的老师就集中在大画室,大家一起画画。我那时已是院长,同意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这个展览,油画系的老师全都参展。我共有四幅作品参加人体画展,其中两幅是新画。《侧光人体》画了一周,很顺利,一气呵成。只是写生,不要背景,画面更单纯、强烈,造型丰富生动。

李娟肖像
这是我认为比较好的一张素描,是1980年我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讲素描时的示范。当时,我在一间大教室里给学生作素描示范表演,时间是上午,很多80级学生在现场观看。这张素描共画了两个多小时。李娟是当地的一个学生,她的形象鲜明有特点。这张素描用侧面光,画得很顺利,用线简洁,形象突出明暗处理简练,涂得不太多,但是用线层次表现得丰富而强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