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

标签:
北大校庆晋侯鸟尊 |
分类: 闲篇 |
前几天,我偶然得知为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北京大学考古博学院联合国内多家考古所、博物馆在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寻真——北京大学考古教学与科研成果展”。其中有一件山西省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深深吸引了我。因此,我于2018年5月7日星期一上午前往北大参观。
1922年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成立。内设编辑室、考古学研究室、歌谣研究会、明清档案整理会四个部门。马衡任考古学研究室主任。同时又特辟陈列室,陈列本校所藏之古器物及金石、甲骨拓本等文物。
晋侯鸟尊
出土地点:晋侯墓地
收藏单位:山西博物院
晋侯鸟尊,回首站立的高冠凤鸟形,通体饰鳞羽,两翅与两足装饰卷云纹,造型及其艺术,是西周铜器中的珍品。背上有盖,盖内侧有铭文“晋侯乍向太室宝尊彛”,表明该器是晋侯燮父为晋国宗庙所作的祭祀用器,是研究晋国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
1951年——1952年河南禹县白沙宋墓
时代:宋代
收藏单位:北京故宫博物院
白沙一号宋墓砖第123箱。1951年,为了配合白沙水库建设,国家文物局发掘河南禹县白沙宋墓。1952年整体切割白沙宋墓1号墓的墓室壁画与墓砖,分装148箱,其中注有“特”字的,内转绘画故事的墓室立墙砖,第123箱里装的是“前室东壁帐饰、东壁抱柱和南壁前斜线”。
1984年金牛山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
金牛山遗址发现了同属一个个体、包括一具保存完整头骨在内的53件骨骼化石,年代为距今26万年左右。与人类化石同时出土的还有多处古人类用火遗迹,数以万计的动物骨骼化石和200余件石制品。金牛山人圆隆的头骨、更大的脑容量显示出比北京猿人更进步的特征。1985年金牛山人及其文化遗存被提名为当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1981年——1987年北庄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长岛博物馆
鸟形鬶
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3500年)
出土地点:山东长岛县北庄遗址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鬶
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3500年)
出土地点:山东长岛县北庄遗址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盂、双耳小罐、圈足小壶等等。
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3500-3000年)
出土地点:山东长岛县北庄遗址发掘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元前4000-3500年)
出土地点:山东长岛县北庄遗址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1992年江西省丰城洪洲窑窑址
时代:东汉至唐、五代
发掘单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系、丰城博物馆
洪洲窑是唐代六大青瓷名窑之一。从1992年、1996年、2002年江西文物考古与北京大学考古先后进行了4次调查发掘,发现窑厂遗址40多处。出土各类青瓷12000余件。洪洲窑是最早使用匣钵烧造瓷器的窑场,匣钵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装烧量,充分利用窑室空间,而且能够使坯件避免落渣和窑火的冲击,保持釉面的清洁。
1993年山西曲沃晋侯邦父及夫人墓
时代:西周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晋侯墓地位于天马——曲村遗址的中心部位。1992年——200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晋侯墓地进行了6次发掘,共发现19座晋侯及夫人异穴并墓。
墓地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30米,墓葬可分为南北三排,北排4组,中排2组,南排3组。除了M64是一位晋侯和两位夫人外,其余均为一位晋侯和一位夫人。在各组墓葬的东侧都有一座车马坑,其中M8的一号车马坑是目前所知的西周时期规模最大的车马坑。
9组19座晋侯及夫人的墓中,有8座遭到现代盗掘,11座保存完好,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等随葬品。出土的铜器上有6位晋侯的名字,根据墓葬年代结合文献记载,9座晋侯墓的主人可分别推定为:
燮父(M114)→武侯(M9)→成侯(M6)→厉侯(M33)→靖侯(M91)→釐侯(M1)→献侯(M8)→穆侯(M64)→文侯(M93),时代从西周早中期之际一直延续至春秋初年。因其保存完整,为研究周代埋葬制度,探讨晋国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上图红字标注是9座墓主人的顺序。
晋侯蘇钟
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中叶)
编钟为成组的青铜乐器。该组编钟大小不一,大的高52厘米,小的高22厘米,都是甬钟。钟上刻有规整的文字,共刻铭文355字。铭文用利器刻凿,刀痕非常明显,铭文可以连缀起来,完整地记载了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八日,晋侯蘇受命讨伐东夷的全过程。
1992年12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肆中发现此套编钟14件,并抢救回归.后山西晋侯墓考古发掘出土了残存的2件小编钟,形制与14件晋侯苏钟相同,大小和文字完全可以连缀起来,证实上博从香港抢救回归的14件钟与此次发掘出土的2件钟原出同墓,此套完整的编钟数目应是16件。
1994年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系、河南南阳地区文物研究所
八里岗遗址完整第展现了仰韶文化中期一处小型聚落。八里岗仰韶文化中期聚落由南北两组成排房屋构成,两组房屋之间为间隔20米的空场。空场中部偏东的地方是当时的墓地。这是迄今为止仰韶文化中期被完整揭露的唯一一处聚落遗址。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时代:西周至春秋
附近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北大学文博院
大堡子山遗址2006年的调查、钻探发现城址一座,中小型墓葬400余座以及丰富的文化层堆积。在大型“乐器坑”里发现对秦公大墓墓主的确认以及早期秦人礼乐制度、祭祀制度、铜器铸造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铜钩、甬钟
时代:春秋早期
出土地点: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收藏单位:甘肃礼县博物馆
銅虎
时代:春秋早期
出土地点: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收藏单位:甘肃礼县博物馆
2008年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
时代:商周时期
发掘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周公庙遗址是一处先周至西周时期的重要聚落遗址。2008年,周公庙考古队在庙王村发掘地点,共清理商周时期灰坑遗迹近百座,在祝家巷地点的发掘中出土7651片西周卜甲,其中有刻辞者685片,可辨认刻字数1600字。根据内容和字体特征可以初步确定这些卜甲的年代为西周早期。
鸮面
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出土地点:山西华县泉护村遗址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小口尖底瓶
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期(公元前4500-3500年)
出土地点:山西华县元君庙遗址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彩陶盆
时代:新石器时代晚期
出土地点:山西华县泉护村遗址
收藏单位: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铜兔
收藏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侯马工作站
倗季凤鸟尊
出土地点:2005年山西省绛县横水
收藏单位:保利艺术博物院
收藏单位:陕西省博物院
后续:
晋侯鸟尊昨天结束了在北京大学的“探亲”之旅启程返回山西之际,北京大学还赠送了一件“回礼”一一鸟尊文物尾部一直缺失的象鼻残件。如果最终确定这件残件确属晋侯鸟尊,不久的将来鸟尊有望恢复“完整之身”。
自1992年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对其进行了连续抢救性发掘,到2000年底,19座墓全部清理完毕,鸟尊所在的114号墓,因盜墓者曾使用炸药对其进行盗掘,遭到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鸟尊出土时破碎成100多残片,当时考古人将破碎的零件以及墓土整体从墓室里切割下来打包运回北大实验室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北京大学专家拼合、除锈、复原,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遗憾憾的是,在当时的清理过程中,未发现鸟尊尾部象鼻子其中的一段。也正是因为这关键性的一段缺失,自鸟尊修复完成后,认为为鸟尊的尾部象鼻应该向外翻的声音一直存在。
晋侯墓地发掘工作结束后,北大考古系师生持续投入对出土文物的整理和修复工作,并发现了疑似鸟尊尾部的残片。以此次鸟尊赴北大展览为契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博物院基本确认了残片为鸟尊象鼻的缺失部分。
为了国宝的完整性,山西博物院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将联合制订鸟尊修复方案,并向国家文物局报批。修复方案获批后,将组织专业人员对晋侯鸟尊进行再修复,让鸟尊尾部尽早原装呈现。
修复外翻示意图↑
对于今天看惯了鸟尊形象的人们已然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