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2018-01-10 13:20:28)
标签:

国博

章乃器

捐赠

文物

杂谈

分类: 闲篇

2018.1.5日  小寒

和桂桂一起参观国家博物馆。

 

                       爱国情怀——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章乃器(1897-1977)浙江青田人,政治活动家、经济学家和收藏家  ,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爱国民主先驱。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资信业第一人。

 

 

曾任浙江实业银行副总经理,创办《新评论》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任安徽省政府委员、财政厅厅长等职。1945年底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年9月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粮食部部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副主任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

 

 

章乃器于1953年将收藏的1192件文物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名留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内的“景仁榜”。

 

 

此次为纪念章乃器先生诞辰120周年,国家博物馆将章乃器先生捐赠的较高学术和艺术价值的110余件文物呈现给广大观众。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七君子”出狱后与马相伯、杜重远合影。前排左起:沙千里、史良、马相伯、后排左起杜重远、章乃器、邹韬奋、沈钧儒、王造时、李公朴(1937.8.3日,南京)。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章乃器为捐献文物事致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局长郑振铎函

送   社会文化管理局  郑振铎局长

西谛我兄:

       我四十天以后就要搬家。为图省事,我希望您局能在搬家前或搬家后不久将我的一批文物接收过去。否则,一起搬过去将来又搬到您们那里去,十分费力,放在原处过久又不放心,占了别人房子问题也多。
       如何先请考虑,不久将面谒作决。

                                                                                                              章乃器  1953.12.9


 

 

吉金重宝
青铜器自古以来是金石收藏家的首选。通过解读青铜器上的铭文、纹饰、造型等信息,以求解开先秦时代历史和文化之谜。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纹青铜鬲(li)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烹煮谷物的炊煮器。侈口,立耳,袋腹分裆,柱足较短,颈部饰斜角云纹,腹部饕餮纹,“臣”字形目,瞳仁凸起,并饰有粗大的牛角、虎儿,纹饰复杂、夸张,极有感染力。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纹青铜斝(jia)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灌酒器,兼具有温酒功能。体量较大,无流无尾,一般与爵配套使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纹青铜卣(you)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带提梁的盛酒器。提梁通过环耳与器身连成一体,可以活动自如,是商代发明的铸造技术较为复杂的青铜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鸟纹青铜弓形器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车马器,借助于这种弓形器,可将缰绳系挂在驾驶人的腰间,已达到解放双手、专心作战的目的。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纹青铜觯(zhi)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兼具饮酒、盛酒功能,在酒器中地位低于觚、爵、斝等器物。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铜盉(he)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盛酒(水)器,主要用途可能是盛水以调酒味浓淡的。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纹青铜簋(gui)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盛食器,作为礼器使用时,也常以偶数组合与列鼎相配合。史载,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纹青铜鬲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炊煮器,由陶制的鬲发展而来。西周中期以后盛行,常成组出土。春秋战国时期多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组合的列鼎同墓随葬。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嵌金镶松石青铜带钩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带钩为古代贵族服饰用具,约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乳丁文青铜敦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盛黍稷的食器,流行于商代至战国时期。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夔(kui)龙纹青铜匜(yi)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03年)
注水盥洗器《左传》有“奉匜沃盥”的说法,意思侍候主人将匜里的水浇到主人的手里洗手洗脸。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窃曲纹带流青铜鼎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03年)
这件青铜鼎除具备一般鼎的特征外,口沿处开有类似于匜的流道,以便倾倒鼎内的肉汤,也称匜鼎。为实用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三角援铜戈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在商代时期,青铜戈是战争中最常用的兵器,由青铜制的戈头和竹木制的枇组成,古称“勾兵”,主要用于勾杀制敌。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饕餮蝉云纹带銎(qiong)青铜戈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銎为青铜戈上用来穿柄的孔,流行于商代后期。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三棱青铜镞(zu)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兵器,俗称箭头,这种三棱形制的青铜镞,战国后才逐渐流行。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铜戈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青铜武器,援部窄长,有一个三角穿孔,胡部有二穿孔,内后部开刃,内尾斜齐,上角出锋。援部、胡部、内部的错金铭文均为后人伪刻。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瓦纹青铜盨(xu)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盛放黍、稷、稻、梁等饭食的食器。盖内有铭文大意:万年永宝,子子孙孙用。盨流行的时间较短,出现在西周中后期,到春秋初期已基本消失。

 

 



照鉴古今
铜镜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成。铜镜的使用年代悠久,直至近代玻璃镜子的发明并广泛使用才退出历史舞台。古代,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四叶羽状纹青铜镜
战国(公元前403—前221年)
四叶纹呈十字排列,叶纹似桃形,内饰叠瓣纹,地纹为羽状纹,每个花纹单位呈长方形,顺列反复排列成四方连续图案。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星云纹青铜镜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星云纹镜又称百乳镜,因其形状似田文星而得名。星云纹可能由蟠螭纹演变而来,流行于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宜子孙”神兽纹青铜镜
新莽—东汉(公元8年—公元220年)
此镜篆有铭文“宜子孙”三个字,饰有有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兽。四神兽代表天空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星宿,与五行相配,反映了当时流行的宇宙观。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神兽纹青铜镜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
铭文:“吾作明镜,幽口三商,周刻册祀,配象万疆,百身长乐,众神见容,天口宜羊,得佳镜家,口口乐口,口口口口,富贵安乐,子孙番昌,增年益寿,其师命长。”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鸟兽纹青铜镜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此镜钮座外饰二兽一鸟,造型生动,鸟兽间铭文连续为“青作镜”,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铜镜装饰纹饰样。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双鹰猎兔纹委角青铜镜
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因菱形的铜镜棱角容易损伤身体、衣物,古人对菱形铜镜进行改良,把棱角磨平至内收,称之为“萎锐、萎角”。是菱形铜镜的变种。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明隆庆三年”铜方镜
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
铭文:“隆庆三年,何鲢省置。”表明此镜是一位名叫何省鲢的人私人定制的。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万历篆书铭文铜镜
明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
篆书铭文:“江汉澄清,衡岳钟玲,文明之世,风物咸宁”,“万历荆州葛诚所篆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人物多宝纹铜镜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多宝纹又称杂宝纹,指一些珍稀贵重之物。多宝图案象征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玉器之美
中国人尊玉、爱玉由来已久。中国先人以玉象征权利、以玉祭祀天地、以玉奉神灵。章乃器先生收藏的玉器从新石器时代——清代,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玉器均有收藏,基本能形成一个体系。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璧
新石器时代(约距今1万年—公元前21世纪)
青玉质地,玉质复杂,有大块黒沁和黄褐色沁。从考古资料上看,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玉璧,以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遗址和墓葬中最多。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环
新石器时代(约距今1万年—公元前21世纪)
青玉质地,造型与璧相似。边大孔小称玉璧,边小孔大的称玉瑗,适中的称玉环。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凿
新石器时代(约距今1万年—公元前21世纪)
整体呈四方锥形,头带一钮穿孔,素面无纹,制作精美。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兽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小件玉佩,白玉质地温润光洁。整体为简约的不易辨识的兽形,双耳后拢,凸眼宽鼻,阔嘴微张,脊背呈锯齿状,直尾宽平。下颌处有一孔可以穿系。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矛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全器近似三角形,前锋尖锐,边刃较薄,中脊微突,脊线明显。商代玉矛常与青铜器组合出土。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璜
商代(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作为礼玉,璜也是“六器”之一。玉璜一般都可以有穿孔,可能也作佩饰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兔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白玉质地,满布沁饰。兔呈蹲卧状,垂耳,双耳长且后抿,四肢曲蹲,前肢中间有一穿孔,尾巴下耷,尾尖微翘,形象生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兽形玉带钩
战国(公元前403年—前221年)
带钩为古人连接腰带所有的带扣,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遗址中,这种钩头雕成兽头形状的带钩在战国至西汉时期最为丰富。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红玛瑙环
战国(公元前403年—前221年)
红玛瑙佩饰,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一组玉佩的一个构建使用。战国以红为贵,色多而不杂最为上品。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剑珌
战国(公元前403年—前221年)
装饰在剑鞘末端上的一种玉饰物,有保护剑鞘末漆皮质表面不被损伤的作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蝉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
这件玉蝉采用“汉八刀”琢玉工艺技法,具有汉代玉蝉的典型特征。蝉能脱壳化蝶,汉人将玉蝉放在死者的口中,希望死者也能像蝉那样重获新生、飞天成仙。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玉菱角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青玉质地,玉质较杂,局部有绺裂,有沁。器物仿两角菱角,中间有一对穿孔。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兽首玉带钩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玉带钩洁白莹润,素面无纹,为汉代以前流行的带钩形制,可能是清代
的仿古作品,非实用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3455
“乾隆年制”玉璧
清  乾隆(公元1736年—公元1795年)
器身一面刻有“乾隆年制”,为清代利用古玉雕琢而成的仿古玉。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金刚鈴
明宣德(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
金刚鈴为密教法具之一。此鈴内壁铸“大明宣德年施”铭文。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李念慈”玉印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明清之际,小有名气的商会画家、诗人李念慈,陕西泾阳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当过知县。此印或为他的私印。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剔红委角方盘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剔红”也称雕红漆,是古代盛行的一种雕漆技法,是在经过打底的器胎上塗
数十层至上百层朱漆,达到一定的厚度再进行雕刻的一种工艺。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仿成化斗彩鸡缸杯(一对)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这对成化斗彩鸡缸杯,是清仿明作品,器型小巧、雅致精致、描画生动,是此
类仿品中的精品。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仿哥釉碗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明清时期多有仿烧。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粉彩牡丹花卉纹瓶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喇叭状侈口,直颈肩,椭圆腹,圈足。此瓶胎体质地细密,内外施釉,底无款。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敬畏堂制”霁蓝盘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矾红地白竹纹碗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矾红是一种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的低温红釉,也称“铁红
、红彩、虹彩。”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左人面陶埙(汉代)
右三彩釉人头形陶埙(唐代)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釉划花五孔瓶
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
如墓葬中出土五孔瓶,则多被认为是绝地通天的明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酱釉印花婴戏碗
元代(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霁红盘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经1300度高温烧制而成的珍贵瓷器。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花缠枝莲花卉纹盘
明  宣德(公元1426年—公元1435年)
宣德青花在中国瓷器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釉灯台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明代龙泉窑制品。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酱釉白花瓶
明代(公元1368年—1644年)
明代景德镇窑也仿制酱釉瓷。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花龙凤纹罐
明  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6年)
青花瓷肩部书:“洪福齐天,圣寿万年”底部有“大明嘉靖年制”款。为明代
嘉靖官窑制品。
国博——章乃器捐献文物展
青花西厢记人物圆盒
清代(公元1644年—1911年)

 

 

章乃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毅然将自家珍藏的宝贵文物无偿捐赠国家。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士人之家国情怀和大公无私之高尚品质。联想到先生后来命途之多舛,如今睹物思人,真是让人不胜唏嘘,感慨万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