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二月游清西陵——崇陵

标签:
清西陵崇陵光绪宣统 |
分类: 旅游 |
崇陵
崇陵是光绪和隆裕皇后的陵墓。
崇陵始建于1909年,陵址名叫金龙峪。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
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把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隆裕皇后
牌楼门:是一座木石结构的牌坊,长27.52米,高8.35米为五门六柱五楼形式。
好像是清西陵唯一的一座木石结构的牌坊。
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质地坚硬无比,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
1980年6月,上级批准,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开启地宫,清理整修,供国内外游客参观。
这座地宫墓道全长63.19米,是无梁无柱的石拱券式建筑,共有四道石门、九座券。门楼、门垛、门框、门簪均用青白石作原料,雕有瓦脊、瓦垄、花瓶等图案,每道石门上都有巨大的铜铸门管扇,八扇石门上分别雕有八大菩萨立像,金券内有宝床,宝床正中有金井,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棺椁停放在宝床上,棺椁周围有用五彩绘制的龙山石16块,宝床前东西各有石座两个,座上有香箱,是存放“册”、“宝”用的。这座地宫虽已被盗,但仍出土珠宝玉翠等文物数百件。
溥仪墓
宣统皇帝溥仪于1967年去世,最初安葬在八宝山。于1995年迁葬到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
当时,清西陵的工作人员找到溥仪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贤并说服她,于1995年将溥仪的墓葬迁到了清西陵。清西陵有关负责人介绍,将溥仪墓葬迁入清西陵,是因为溥仪登基之初,就确定此地为他的陵墓。
宣统皇帝是清朝第十代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代帝王。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字浩然,生于1906年,死于1967年。
溥仪皇帝
婉容皇后
谭玉玲皇妃
溥仪墓的左侧是溥仪真心喜爱过的谭玉龄,右侧是婉容。
清西陵的华龙皇家陵园(位于崇陵宝顶后方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