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伴使辽使行纪(六)建州<旧>

标签:
八棱观塔双塔寺双塔锦州广济寺塔八大菩萨朝阳县 |
分类: 大凌河畔 |
我们一行从杨树湾高速口下道,再度驶上101国道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只是这次我们抵达大平房镇后折向西行,望着八棱观塔驶去。
八棱观塔位于大平房镇以西与朝阳县的交界处,此塔隔河对岸西南的木头城子镇,是辽代最初的建州所在地。后晋出帝石重贵亡国后最终被软禁在建州,辽穆宗耶律璟后封其为晋王,晋王墓志也在附近不远处出土。
八棱观塔是一座玲珑精致的宝塔,得到过许多塔友的偏爱。
八棱观塔第一层砖雕突出塔身很多,是接近圆雕的半圆雕。维修后的八棱观塔,塔身好多砖雕佛像的头部都是这个样子(下图),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伙梦想发财的盗贼,丧心病狂,竟用炸药炸塔,妄图盗掘地宫。尽管塔没被炸倒,但却给八棱观塔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塔身缺失部分都应该与这次被炸有关。

第一层各面主尊胸前皆有甲胄(参见上图),有人形容其仿佛北方的武士。其实各面主尊并不是身穿甲衣的佛,清华大学的韩国留学生成叙永博士率先注意到此塔各面主尊是辽代特有的胸甲菩萨形象。
既然是菩萨,那此塔塔身主题会是八大菩萨么?我们先来看看头部保存尚可的几尊。
事实上,此尊发式雕刻线条流畅,是非常典型的五髻文殊形象。
很多游客望见此尊,往往会发出诸如“这是不是哪吒三太子啊?”一类的感叹。
这虽似一句玩笑话,但所言不虚。此尊头部浑圆,的确乃童子形象。据《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描述,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为五髻童子形。
如此看来,八棱观塔这童子形象的五髻文殊实在是太经典了。
其实这是除盖障菩萨的形象,那垂幡并非从头顶的华盖上垂下,实为圆柱形的伞盖,圆柱状更接近丝织的经幢旌幡原型。据《八大菩萨曼荼罗经》描述,除盖障菩萨左手持如意幢(伞盖)。
八棱观塔塔身八主尊可辨识者也就上述紧邻三面的三尊,我们再来看一下《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中的“九位曼荼罗”(下图),
文殊菩萨、除盖障菩萨、地藏菩萨三尊正好顺时针相连,位于九位曼荼罗的南向。可推知八棱观塔的确是以八大菩萨作为各面主尊。同时,雕刻除盖障菩萨的一面应为此塔的正南方向。
其实辽代砖塔塔身雕刻八大菩萨形象的不止于八棱观塔和大明塔。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锦州广济寺塔亦是如此。
锦州广济寺塔存在的问题是东、西两面雕刻的四尊应该换位,否则不符合“九位曼荼罗”仪轨。不排除吊装时被工匠搞错了方位,或者是另有所本,或是因为某种原因故意东面西面调换位置。
我们离开八棱观塔,向大凌河南岸松岭深处的朝阳县双塔寺双塔驶去。在当日的行程安排上,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个错误直到抵达了双塔寺双塔后我才意识到。
这个错误就是先去八棱观塔还是双塔寺双塔的问题。
抵达双塔寺双塔时,最后一抹阳光正吝啬的照耀着双塔。斜阳转瞬即逝,双塔便完全笼罩在阴影之下,而时间才刚过下午15:30。
可我作为几位使辽使的接伴使,却忽视了这个问题。我只考虑到我们当天游览八棱观塔和双塔寺之后,要从大凌河南岸的滨河大道东返,如果先八棱观后双塔寺,那么我们由河北岸而来,只需过一次大凌河桥;如果先双塔寺后八棱观,那我们就要三过凌河。因此我定下了先八棱观后双塔寺的行程。
陈喆和国保在路上不止一次的说,双塔寺双塔景色绝美,在绝壁上修建,一定要看。可由于我的安排不周导致他们没能拍到理想的大片,实在是心中有愧。毕竟这种地方,几位师友此生怕是难来第二次。
离开双塔寺的路上,看着过路瓜农车上的西瓜大又圆,我不顾自己已经坏了肚子,花了11元钱把一眼相中的那个大瓜抱进了后备箱。
我们沿着大凌河南岸的滨河大路东行,尽管当天能见度一般,但依旧可以隔河观三塔。在阎王鼻子水库大坝,远方而来的客人又领略了夕阳下高峡出平湖的壮美。
陈喆在途中有感而发,他觉得朝阳的旅游资源大有文章可做,还向我们征集朝阳N景的四言律句。
行至朝阳市南郊,导航的屏幕上出现“袁台子壁画墓”的字样,“袁台子壁画墓”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位刷保狂人见途中能白捡一个,誓要拿下。
于是我们向当地村民问路,壁画墓在村子里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村中道路七拐八绕,只能边走边打听,于是我与国保、陈喆弃车步行。后来得知,壁画墓在一户村民家的院子里,早已回填。
按说我们找到了墓址,了解了情况,就已经可以了。但几位刷保狂人并不满足,誓要找到国保碑。
向当地村民打听国保碑,就不是路人皆知了。好在我们遇到了几个“明白人”,但不知是我们的理解能力差,还是“明白人”指的路有问题,我们从后门误入袁台子小学,后来翻正门而出。好不容易在公路边发现了石碑,近看却是省保碑(下图)。

如同无头苍蝇的我们掏出相机,对着这来之不易的省保碑一顿狂拍。其实这省保碑就在村口大路边,早已找到省保碑的铁县,正站在石碑附近望着我们三个发笑。
天色渐暗,我们回到车上,从“朝阳南”高速口上道,“双庙”口下道,走307省道向义县进发。“双庙”,这已经是一个熟悉的名字,遥想前一天我们游览“双庙”高速口附近的青峰塔时,旅途才刚刚开始,可此时行程已过了大半,一股离愁涌上心头。
前一篇:接伴使辽使行纪(五)榆州
后一篇:接伴使辽使行纪(七)宜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