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义县广胜寺塔(三)

(2016-01-23 16:45:40)
标签:

基座

塔身

义县

辽塔

密檐

分类: 大凌河畔
从义县回来后,购得《义州古迹寻踪》一书,为义县地方文史学者邵恩库先生所著。书中《义县广胜寺塔独特之处》一文中提及了“义县塔密檐以下高度19米,辽宁省排名第一”,邵先生的这一发现令我惊叹不已。刚读到此文时,我还并不太相信,觉得是邵先生搞错了。辽宁省内尚有辽阳白塔、锦州广济寺塔两座大塔,含塔刹高度都有70米上下,而义县广胜寺塔的官方记载不过40来米,并且义县塔的各层密檐又毫无紧密叠压之感(跟其他如锦州、北镇、海城诸塔肉眼观之各部分比例相近),义县塔的“基座与第一层塔身高度”怎会居全省之冠?
后来我在北京建筑工程学院邹晟的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塔营造技术研究》中找到了证据,论文中详细记录了辽宁各密檐式塔的总高,以及基座高度、第一层塔身高度。
下面挑选较高大的几座各部分高度(单位:米)列表如下:

 

总高

基座高

第一层塔身高

基座与第一层塔身合高(密檐以下高度)

开原崇寿寺塔

43.5

4.6

4.6

9.2

朝阳南塔

49.9

5.2

7.7

12.9

辽阳白塔

70.4

8.9

8.9

17.8

北镇双塔

40

5.6

7.2

12.8

锦州广济寺塔

64

10

7.2

17.2

新民辽滨塔

42

9.1

9.1

18.2

义县广胜寺塔

39.9

10

8.6

18.6

兴城白塔峪塔

32.6

8.7

8.7

17.4


表中义县广胜寺塔的密檐以下高度为18.6米,的确居辽宁全省之冠。看来邵先生平日观塔之细致程度令在下自叹弗如,邵先生的这一发现着实令我这个伪塔迷汗颜。
基座的高度,义县广胜寺塔与锦州广济寺塔同为10米,并列第一;第一层塔身的高度,义县广胜寺塔名列第四,但与前三甲差距并不大。不过,透过本表,也看出了几个问题:
1.塔高的测量问题。对于塔高,本表中有的是未修复之前的“残高”,修复后的应该是含塔刹的高度。就好比有的人戴着高帽与秃顶的人比个,不公平。
2.义县塔的高度,本表给出的是残高,还不到40米,那维修后的高度究竟是多少?

下面先看义县塔。首先,义县塔基座的壶门中雕刻着大个伏狮,无疑增加了其基座高的高度,10米高的基座使得在比较密檐以下的高度时赢在了起跑线上。
但北镇双塔的高度也是40米,表中密檐以下的高度才12.8米,那同样高度的义县塔,其密檐一定得得叠压到相当密集的程度,可事实是否如此呢?下图可见义县广胜寺塔的密檐,并没有多少紧密叠压之感。
义县广胜寺塔(三)

对比一下塔高42米,密檐以下高度18.2米的新民辽滨塔(下图),辽滨塔的密檐以下高度仅次于义县塔,其檐部的确非常密集,要是密集恐惧症患者来此,估计会有相当强烈的压迫感。辽滨塔附近的居民都说此塔维修后修矮了,檐部过于密集显得不好看。再对比义县广胜寺塔(上图),义县塔的檐部的确疏朗不少。
义县广胜寺塔(三)

硕士学位论文《辽宁辽塔营造技术研究》中还有等比例的图纸,是北镇双塔与义县塔的对比,该论文认为北镇双塔的数据一致,其实不然,北镇双塔的密檐以下高度是不同的,西塔高于东塔,表中数据不知是那一座,详见拙作《北镇崇兴寺双塔(三)》
下图中的北镇双塔实为北镇西塔(左图),为实测图;义县塔为设计图(设计图中义县塔的轮廓还是抛物线,对比前面文中的配图可知义县塔维修后的外轮廓并不是抛物线)
义县广胜寺塔(三)

图中二塔在含塔刹的情况下,几乎等高。但显而易见,北镇西塔的塔刹高度远远大于义县塔。也就是说比较第十三层塔檐的八角攒尖顶——塔刹根部的海拔,义县塔明显高于北镇西塔。更何况维修后的义县,并不像维修前(下图)那样呈抛物线,应该是在维修的过程中更改了原始设计。维修后,檐部呈直线型轮廓,塔顶肯定比抛物线的原始设计要高。除此之外,维修后的塔刹也不似设计图上那么矮小(参见前面文中的配图)。于是我推测,义县广胜寺塔含塔刹接近50米高。
义县广胜寺塔(三)

但纵使有义县塔有50米的身高,比起辽阳白塔、锦州广济寺塔,还是低了不少。
细观义县塔,再细看照片(下图中上图)和设计图,义县广胜寺塔塔身边长相对较窄(似乎跟两棵树的间距差不多),也就是塔体直径较小。直径越小,密檐间的各层塔身宽高比越小,这样,相比大直径的辽阳、锦州二塔,义县塔的密檐不显得堆压严重。反之,直径越大的塔,如果不增加层间距的话,密檐间的各层塔身宽高比越大,那么就愈显堆压。所以为了保持比例匀称,大直径的辽阳、锦州二塔(下图中下图,左为辽阳、右为锦州)则加大了各层间距,也就拔高了塔高。所以义县塔之所以密檐以下高度全省第一,而外观不显得难看,是因为其塔身直径较细。
义县广胜寺塔(三)义县广胜寺塔(三)

而兴城白塔峪塔、开原崇寿寺塔则另当别论,此二塔檐部收分较大(见下图,左为开原、右为兴城,塔身轮廓很明显),密檐以下高度较高,而塔身总高并不算太高的原因容易理解。
义县广胜寺塔(三)

这样看来,义县广胜寺塔应该是辽宁省第三高塔,密檐以下高度省内第一。提到这个第一,总不可避免的要想起不在辽宁省内,但距离辽宁省界仅十多公里的辽代第一塔——辽中京大塔(俗称大明塔,见下图)。据《漫画辽中京》一书记载,其密檐以下高度为27.2米。看来辽代的宜州跟京城比还是得甘拜下风。
义县广胜寺塔(三)

塔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大个子,提到辽中京大塔这座辽代第一高塔,必然又要在全国范围内比比高。辽中京大塔高度上据说全国第三,但近年有被山西汾阳文峰塔和运城太平兴国寺塔压至第五的势头,这又必须提提前述的塔高测量问题。辽中京大塔的塔刹相比塔身比例显得很矮(见下图,左为辽庆州白塔塔刹、右为辽中京大塔塔刹),现在的塔高测量通常都是含塔刹的,塔刹不高在比个上是吃大亏的。所以我觉得真正的塔高,应是不含刹的高度。就像前文所述把塔比作人的话,塔刹就像人的帽子,没听说量身高要戴帽子,照相都得免冠照片呢!
义县广胜寺塔(三)
  
同时,随着时光的流逝,古代的地表都在如今的地下。以如今的地表为基点进行测量,古塔高度都不是始建时的高度。但现在没有办法,只能将如今的地表作为基准,像辽中京大塔把古代的基台挖出来拔高的做法并不可取。
对于古塔的高度,曾有一种说法:塔高=底层的周长。事实上这种估计塔高的方法误差很大,像辽中京大塔,底层的周长14米,14×8=112米,高出30余米;而泾阳崇文塔,底层的周长9米,9×8=72米,又矮了将近10米。
其实古塔之间比身高都是各地旅游宣传的噱头,比如辽中京大塔就算矮上几米,也丝毫不会影响其在中国古塔界的地位。
言归正传,义县广胜寺塔的高度有50米上下,辽宁省内第三。而辽代的密檐式塔的佛教装饰全部集中于第一层檐以下,因此,比较密檐以下的高度有一定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义县广胜寺塔是辽宁第一,算上大明塔的话则是辽宁第二,在整个辽塔的范围也应该第二。因为幽云地区的辽代密檐式塔第一层塔身较为简单,占整个塔身的比例远较辽宁辽塔要小。同时幽云辽塔的檐部直径比例相对较大,显得头重脚轻,不如辽宁辽塔挺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