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听罢“红楼”飘一回(一)
(2018-04-10 16:37:26)
标签:
文化 |
分类: 我的雨林(文化) |
听罢“红楼”飘一回(一)
中央电视台4频道有一个系列专题节目叫《向经典致敬》,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档节目,几乎每期必看。恰巧,我的弟妹正是这档节目的编导之一,所以,经常向我们通报节目的预告,也让我们能够及时予以关注。前几天,弟妹给我们找了票,让我们看了一场王立平所作曲的87版《红楼梦》电视剧歌曲的音乐会,不听不知道,一听真奇妙,许久没有听过这么有内容有深度有水平的音乐会了,大有“振聋发聩”般的惊讶!本来想着听听而已半场就撤离的我,一直从头听到尾,离开时竟恋恋不舍,意犹未尽。
在台上的乐队里,左手边前排是中阮、胡琴,右手边前排是胡琴、低音贝斯等,后排有许多各种民族乐器:古筝、扬琴、琵琶、长笛、笙等,再后排是各式各样的打击乐器。这些乐器合在一起,就奏出了极其美妙的音乐。中国的民乐真是了不起啊,一个大型的民乐乐队,可以用各种音响混奏出超级动听的令人无法描述的乐曲,不去现场听,你绝对想象不出来会是什么效果。人类的五官是非常奇妙的尤物,语言是基础,但是你用什么语言,都不能描述出对声音、味觉、气味的感知程度,音乐更是神奇,它更是语言无论如何都不能穷尽其赞叹之情的意境。我最喜欢的是民乐乐队里的“超大鼓”,能想象在邈邈轻音中那“超大鼓”震耳欲聋的声音给人的震撼吗,只能用“绝妙”二字去形容了!
音乐会听到后半程,我的思想已经飞走了,思想不由自主的“飘”了起来。为什么“飘”?因为太美的音乐已经把我带到了另一个世界。我更加关注音乐中的歌词的意境,中国人与外国人不同,外国人可以一直沉浸在纯音乐里,中国人是一定会回到“内容”中去的。因为中国人太实际了,几乎不会在幻觉中“飘”,所有中国的文艺都要有内容跟在其中,京剧如此,评弹、二人转皆是如此,音乐只是背景音,重要的还是要“说事儿”。所以说,中国的纯音乐少之又少,能够理解中国的纯音乐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我本俗人,自然也就回到“内容”中去了。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经典的《红楼梦》电视剧里,这首歌就是点睛之笔。阆苑仙葩也罢,美玉无瑕也罢,落入人间凡世,就一定会是“水中月、镜中花”了。惋惜也好,感叹也好,越是美的东西,越是善良的人,越是脱离不了环境的压迫,越是会慢慢地将自己化掉,最终“枉自嗟呀,空劳牵挂”。脱离宝黛恋情,人生哪里哪里都是如此的啊!
《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好一句“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红楼梦里的各路神仙,不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多愁也罢、骄横也罢,转眼过去,只剩下青山隐隐,绿水幽幽,江山无限大,渺渺一沙洲!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有人说是红楼梦最核心的“中心思想”,它就是曹雪芹想要告诉世人的书外之意,“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个“痴”字,一个“味”字,道出了多少世态炎凉,辛酸苦辣,道出了多少《红楼梦》著作以外的作者的心声。其实我很不喜欢这个“好了歌”,太直白了,太负面了,那么美好鲜活的《红楼梦》,让这首歌“搅”的,完全索然无味了。人不能没有遐想,不能没有梦,把人生看得如此通透,那还活个什么劲儿啊!什么宝黛情,什么钗黛怨,看看这“好了歌”,就一了百了了。我不是负面的人,所以我永远不喜欢这个“好了歌”。功名、利禄、钱财、娇妻、儿孙,这些虽是身外之物,不可求之过度,但若视之如粪土,那么整个社会就被否定了,几代革命者领导大家奔小康的路也就都没了,革什么命?“好了”就算了!然,我知道,我们这是在主观臆断曹雪芹呢,他哪里是这般意思?他就是在说他的“参透”而已,至于后人如何理解,他是管不了那么许多的。
《葬花词》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葬花词》。王立平作曲真是太叫绝了,他把林黛玉的《葬花吟》,演绎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在想,再也没有作曲家敢重新谱写《葬花词》了,就是写了,也一定不如此曲。因为,这首《葬花词》已经被王立平老师写成了巅峰之作,不仅仅是他本人的巅峰,也是《红楼梦》歌曲里的巅峰。其实,这个音乐会,我就是奔着这首《葬花吟》去的,《红楼梦》里多少词或曲,唯有这首《葬花吟》为最佳。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粘扑绣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所有的看过《红楼梦》的人,心里一定印刻着这首《葬花吟》!人来此世,不会一切都顺畅,“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会更多一些,生存的竞争,让每一个人都从童真变得复杂又复杂,而,最快乐最难忘的一定是“明媚鲜妍”的时候,只可惜那种时候太短暂了,甚至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就过去了。“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渴望“质本洁来还洁去”,说明你还是个善良的人,这个社会里,有多少根本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叫他怎么“洁来洁去”,“臣妾做不到”啊!何以做不到?并非是他自己能够左右得了的,社会大染缸染的啊。正巧今日中国贪官第一通缉犯从美国引渡回国,把我恨的咬牙切齿,为官者,想要一个“洁”字,是多难多难的事情啊!做到“质本洁来还洁去”,真是社会中人的太高境界了!“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人生老将至,岁月不留人。每一个人都将是“单向而行”的,去得了,回不来,曾经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和妈妈说“我小的时候”怎样怎样时,我差点笑背过去,才多大啊,竟然回忆过去了!细细想来,的确如此,人都有过去,不忘过去才有未来。然而,天尽头有什么?谁也不知道。一个科学家与我谈“暗物质”,人的所有思想都会是“暗物质”,否则就不是“唯物主义”。思想是什么?欲望是什么?天尽头有什么?谁也说不清楚。但,不管天尽头有什么,都会是“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锦囊收了你的艳骨,时光掩去你的风流,人人都会如此的!
听了这场令人兴奋的《追忆红楼》音乐会,不由得我重新又捧起了《红楼梦》这本书。人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当然中不看红楼了!因为怕人们“飘”出去太远,拽不回来,影响了当下。再读《红楼梦》,感受颇深,年轻人看红楼,总是忘不了情啊义啊的,上了岁数的人看楼梦,更多的是在体会“曹雪芹”,总在探讨曹雪芹为什么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而我,更加纵深研究那么多的“红学家”们在干什么,所以,我所谓的“飘一回”,就是去寻寻《红楼梦》研究的各派脉络,试着解一解“其中味道”,这些纯粹是个人的学习与体会,是与红学各派完全无关的。
请朋友耐心等候,且看下回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