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5f9ebd9fg8c898d90ce2e&690
在世界文化的海洋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一些文字的理解,差别经常是很大的。有一些词汇,我们的理解,与西方人的理解,很不同。有时候,不论你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去对号翻译,总有一些内容不被另一个民族所理解,这便是最深的民族文化的差异。
譬如,中国文字中的许多词汇,老外怎么都理解不了它的真实含义。如“面子”,直译过去是face,face就是脸面。在中国人眼里,面子很重要,在过去的文化作品中,有的人为了面子而放弃生命。为什么面子很重要?老外不会理解。中国人所言的“面子”里的那些含义,可谓多之又多,你要想让老外理解这个词,恐怕,要在中国住上三年五载的也未必弄得懂。又如,中文里将社会关系描述的非常具体,每一个词都有特指:公公、婆婆、老丈人、小叔子、大舅子、大嫂、大姨子……有必要那么繁琐吗?英文里一个“in
law”,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在法律上认可的妈妈、爸爸,兄弟姐妹,不能等同于自己血缘关系的妈妈、爸爸,兄弟姐妹,就是这么的简单,而在中文里,你就要忙活半天,才能找到确切的词去描述。如果让老外学起来,又是一盘“大烩菜”呢。
据说在世界各国的语言里,能够最确切细化各种情景的语言,应属中文和法文。中文和法文最讲究、最确切,也最难于掌握的。中文里“一”字后面对物品属性的细微修饰,就很多很多。如,一只、一个、一块、一群、一款、一打等等,等等,不下百十个。一个老外想要学懂这一项,就要花上几年的功夫,你说中文细不细呀、难不难呀。据说中国文字单字有九万之多,再把它们组合成各种词汇,该有多少?所以,现在应该没有一个人能掌握这么浩瀚的中国文字了。
许多中国文字的含义,很难被真正理解,一个词汇,就是一种思想,里面所含的复杂内容,让历代中国人研究下去。就如,有一个中文字,叫做“孝”。这个“孝”字,老外是没有办法弄懂的。我听说有一个中国家庭在国外定居,孩子是在国外出生的“黄香蕉”,父母想对他们进行中国式的传统教育,但是,对这个“孝”字,他们向孩子怎么都解释不清。孝是什么?怎样解释?想来想去,按照西方的文化的思路,无法讲得明白。孝字,实质上说的是要把“老人家”的思想、规矩做为依据,要尊重老辈、礼让老辈、把老辈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可是,孩子们却要问,为什么呢?人生来不是平等的吗?老人有错误,难道不可以提吗?在国外,你要是想教育出一个中国的孝子来,恐怕比登天还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文,都是那么确切无疑的。我们也有对英文无法理解的东西。我的英文水平很低,多少年一直在学习,许多东西,总是搞不懂。我更注意到,在文化层面上,我们对英文的理解,与老外有很大差别。有三个词,中国人理解得很片面,没有对应的词去直译它的真实含义。原因不是这个词难于翻译或理解,而是在这个词背后的那种文化难于解释清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让我们似乎能翻译那个词,但最终,还是读不懂那个词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在某些方面,中国人对词汇的解释程度,是断难理解到老外的那个高度的。
这三个词,很简单,在英文里很常用。一个词叫做“grateful”,中文直译叫做“感恩”;一个词叫做“share
”,中文直译叫做“分享”;还有一个词叫做“career”中文的直译叫做“生涯”。这三个词,在西方文化里很有代表性,它涵盖的内容,远比中国人能够理解的范围大得多,也深刻得多。
圣经故事里说,起初,上帝创造了人,将人安置在伊甸园中。一切的动物,植物都听人类的指挥。然而,如此大的恩惠,人类不懂感恩,却一心的狂妄,一心的骄傲,违背了上帝的意愿,偷吃了生命树上的果子,从此,死亡来到人间,疾病来到人间。这一切的根源,来源于没有“感恩”的心。在基督教里,感恩,是人们一切善良的出发点,人,生下来就要为感恩而活,因为,人是有原罪的,要世世代代、祖祖辈辈地“感恩”下去。感恩,是西方人的道德基础,没有感恩,就没有其它善良的、可信的、助人的等等优秀品德的根基。在我们中国的文化里,对感恩的理解,范围小得多。比较东方的“孝”和西方的“感恩”两个词,同样在说一种美好的品德基础,但其中的文化背景,相差的却很远很远哦。
分享,这个词的概念,中国文化里是很浅的。国外的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老师就教育他们,要懂得与他人“分享”。他们所说的分享,绝不是只指在物质层面上的,还有许多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分享快乐、分担忧伤、分享许许多多的机会、分享人生的一切体验。分享的实质,是西方人理念的核心:自由、平等、博爱,人,生而平等,就应该有平等的权利。分享,就是要尊重别人的那些权利,心甘情愿地与所有人分享生活。这一点,在中国的教育里就少得很。所以,有人说,中国人个个都是龙,都把自己看作是最重要的。因为不懂得分享,所以才那么爱斗。“一个中国人时,是龙;两个中国人时,是熊;三个中国人时,是虫。”千万不要和三个中国人为伍,否则,一定会斗得头破血流的。不懂“分享”,应该说是中国的一个文化缺欠吧。
还有一个词,叫做“生涯”,中国人似乎也不大懂。那年,有一位老外老师,教我们这个词的理解,由于是全英文教课,而我的英文却很差,我怎么都听不懂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那个老外说,这个词很重要,也就是说,杰出的人要选择成为“有生涯”的人。她用英文给我们打比喻:教师---从初级到高级教师;技术工人--从工人到高级工人(中国分八级);研究人员--从助理到教授;军人--从士兵到将军;职场人士--从职员到经理人;公务员---从办事员到领导....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生涯,所以,要尊重自己的生涯,坚持自己的生涯。也有很多人没有生涯,一辈子都没有,如农民,如个体户,如商场的营业员...通过她的讲解,我才感觉到,西方人是很看重自己要有“生涯”的,如果你甘愿做一个没有生涯的人,那就叫做“没有出息”。(顺便说一下,“出息”这个词,也是中国的国粹,老外也是不大懂的。)老师讲,生涯要一步一步地走出来、走上去,要非常小心,不要因为很小的事情,断送了自己的生涯。生涯,也是一种社会的生存状态,社会的进步,要把那些没有生涯的人降到最低。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农民也有了“生涯”,成了机械师、农艺师的时候,中国的落后,大概也就结束了。
我为什么很看重这三个英文词呢?因为,这三个词很简单,却说明了一些很深的道理:第一,人们要学会感恩,感恩这个词的概念,要比“孝”字宽阔的多,“孝”是垂直的,同时伴有不合理的成分,没有英文的“感恩”深刻;第二,分享,要比“大公无私”确切的多,大公无私有时候人们做不到,却要虚伪地去提倡,似乎也有不合理的成分;第三,生涯,是一个有责任的概念,一级一级地努力、一级一级地负责,要比平白无故地讲“奋斗”、“爆发”现实得多,也合理的多。这三个词,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不及西方文化的地方,因此,我们也要学会接纳它们。
一个民族,要学会兼蓄并进,才有前途。在中国的文化里,需要改进的东西很多。我们相信,以后会有许多机会,向世界的优秀文化学习。为此,我们还是不要固步自封的好,多多看到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多多地去学习,我们自己才能进步。
http://s2/middle/5f9ebd9fg8c89916073f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