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生能有几回跑”这句话,一定不要偏颇地理解这个“跑”字,我所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跑步前进”,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进行的跑步,也不是为了赶公车而进行的跑步,而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不得不“跑去做”的“跑”。不知你会有什么回忆,我想,岁数越大的人,回忆起“跑”的瞬间,一定更会是“记忆深刻”的,因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让我们“跑步去做”的事情很少,不是事关重大,成年人似乎是忘记了跑步的。不信,你就好好想一想,什么事情使你放弃了“四平八稳”、放弃了“慢慢走去”、而改变成“跑步前行”的,一定会很有感触。
在我年轻的时候,“跑步前行”的事情很多,因为曾经是军人,跑来跑去的很平常。那时的我,跑步几乎不算是一回事情,我就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是很能跑的。后来,慢慢地就很少跑了,以至于到最后,我几乎已经没有了跑步的功能,再急的事情,也会从容去做,不再会“跑”了。但是,人难免还会偶尔遇到要“跑步去做”的事情,现在想起来,都是很有趣的。近几年里令我难忘的“跑步前行”有大约有几次,今天想来,都很回味无穷。最难忘的“跑”,应属下面的两次,让我慢慢讲来吧。
大约是前年,有一天,我和林子照例进行“钻胡同”的游玩,我们两人都是对文化古迹很感兴趣的人。在北京,每当有时间,我们就会按照地图上的指引,寻找历史古迹去游玩。这个习惯已经很多年了。我们在参观任何一个古迹前,都要做好许多准备,看书或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要去的地方的大致情况,谋定而动。就连乘什么车去,我们都会写出几套方案,人说北京的公交车很混乱,的确如此,“不看到车牌,不知是什么车站”。不做好准备,经常会是站在公交车站上,一头雾水,搞不清该怎样乘车的。开车出行更不方便,且不说经常无处停车,有时游览是随性的,走回头路往往很煞风景,所以我们大都选择乘公交车去游览。至于为什么选择“钻胡同”这种玩法,是因为我牢牢地记住父亲当年说过的一句话,做学问的人,要“闭门尽读家藏书”。父亲说许多人看到重要的书就买回家去,以为书藏到家里了,就安稳了,实际上很少有人“尽读家藏书”的。受父亲的启发,我理解到,我们也要“出门遍游当地景”,许多人总是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旅游,外国都去过了,家门口的风景却没有认真看过。其实,真正弄懂身边的“风景”和“历史”,也是很重要的。读书是旅游,旅游也是读书,关键是你用什么态度去旅游。为此,我写了一首小诗,叫做“惬意事”,是这样写的:“出门遍游当地景,闭门尽读家藏书。琴棋书画样样美,三五好友聚一壶!”这才是一种“今世古人”的风范呢。所以,我和林子决心,踏下心来,将北京本地的风景和古迹好好游览,见缝插针地挤出时间,游遍北京。
那天,我们去了王府井的“天主教堂东堂”,在里面前前后后地仔细走了两圈,看到每一个角落。一个不信教的人,比信教的人还“虔诚”,为的是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游览后,已过中午,我们就近在它旁边的一个小餐馆吃了点儿饭。那个小餐馆很小,个体户所办,七八张桌子,不外乎水饺、面条之类。吃过饭,我二人悠哉游哉地走了出来,径直向东风市场方向走去。已经走出一个街口,忽然间,我发现,坏了,我的挎包没有拿,落在小餐馆里了。我对林子说:“坏了,包忘了拿,快回去,快跑!”林子知道我的包很重要,里面有全家的各种卡、证件、钥匙、相机等,如丢了,我们可就麻烦了。于是,我们俩飞也似的向小餐馆跑去,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能救我们的就是速度。林子年轻时曾是篮球队员,那时的他跑得很快,他甩下我,飞快地向小餐馆跑,我在后面也不落后,我竟不知,原来现在的我还能够“飞跑”,那速度,连我自己都不能想象。我们前后脚跑到小餐馆,只见一个农村姑娘摸样的服务员,脸蛋上透着“高原红”,傻傻地站在我们用餐的餐桌旁,抱着我的包在等我们。看到我们进去,那姑娘笑了,说:“我想你们会回来找包的!”她把包交到我们的手中,憨憨地开始收拾桌子,很自然,一点儿私念都没有。我和林子真诚道谢,感慨万千,这年头还有这么诚实的人,不容易啊,不要再说什么“农村人素质低”的话,其实,这位小姑娘才是最真挚的。出得门来,林子还在呼呼直喘,突然间我们相视哈哈大笑,想起自己的狼狈相,当街飞跑,街上人还不知是怎样看我们呢,这次的“飞跑”,给我们都留下难忘的记忆。
去年的一天,我和林子特地去后海的“九门小吃”店,专程去吃北京小吃。我们舍近求远,为的是多走点儿路,从鼓楼下车,穿过烟袋斜街,绕后海北沿行走,一路观光。看到北京的百年老店“爆肚张”,更新了地址,搬到街边开店,回忆过去曾经专门前往时,他们还是在自家的宅子里开业的,现在已经扩大经营搬到街边了。一路走,一路看,路过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再往西,到了“九门小吃”所在地。“九门小吃”宾客如云,几乎找张桌子都很难,林子七转八转,终于找到小桌子,我们舒舒服服饱餐了一顿“北京特色的正宗小吃”,边吃边聊他们的“发达史”,传统小吃,现代经营,很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呢。这次的实地考察感觉是,“小吃很正宗,价格不便宜”,还好,能有一个地方吃遍北京各种小吃,这里倒是一个好去处。
吃过“小吃”,我们继续向西步行,一直走到北师大的“铁狮子坟”,我们想从那里上车回家。从东到西,走过过街天桥,桥下就是车站,我们已经很累了,想赶紧乘上车,回家。走下过街天桥,林子去看车站的牌子,我在观望等待。此时,一个孩子的哭声传来,就在我的身后,接着,一只小手拽住了我的手,那个孩子是个男孩,大约五六岁的摸样,衣服穿的很整齐,学校的运动服,戴着一顶遮阳帽。那孩子拉着我的手就不放下了,哭着说:“阿姨,我找不到妈妈了……”我蹲了下来,说:“别着急,告诉我,你是在哪里和妈妈失散的?”他说:“就在桥的那边……”我对林子打了个招呼,拉起孩子的手,说:“咱们跑,去追你妈妈,行吗?”孩子点点头,于是,我们开始跑,跑上街梯,跑过过街天桥,跑下街梯,一直朝着小男孩指引的方向跑去……终于,我们追上了孩子的妈妈。他们母子俩搞错方向,当妈的着急,竟然向背离孩子的方向追孩子去了,如果不是我们跑的快,那后果一定会是很麻烦的。孩子见到了妈妈,扑向妈妈怀中,两个人哭着拥在一起,很久都说不出话来,他们是外地人到北京旅游的,人生地不熟,真是很惊险的一幕。那位妈妈说着感谢的话,泣不成声,话都连不成句子了,那情景,感动得我跟着他们掉下了眼泪。
回程中,我和林子一直在感叹,如果孩子找不到妈妈,说不定就此失散了呢,多好的一个孩子呀,此情此景,真是让人后怕。
从此以后,我对“跑”有了新的认识:老天爷给了我们两条腿,既是用来走路的,也是用来跑步的。可是城市里的人,用进废退,腿的功能少了一半,几乎不会“跑”了,关键时刻,也用不上“跑”的本领,实在是很失败的。于是,我开始喜欢“跑”,经常让自己“跑”起来,过马路,绿灯亮了,我一般都要跑着过去。我会开车,知道开车人等待行人过马路时的心情,看到能够跑着过马路的人,我那时也会很欣赏。所以,我跑着过马路,多给别人一些时间和空间,就会多一份理解。有时候我和林子走在街上散步,我会突然间心血来潮,对他说:“我想跑了。”他说:“跑吧!”于是,我边跑边对他说:“前面的路口,我等你!”我便飞快地跑了出去,跑到路口,回身等着慢悠悠的林子,心里充满欢乐。我在想,欢乐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只要你有了一种思想,欢乐就会伴随在平凡的事情当中了。
我很“疯”吧,一个女人,在大街上跑,为了什么,就为了不让我的腿退化,就为了关键的时刻,我还能跑!人生能有几回跑,回想起来,这种“跑”是很有意义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