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救父亲救病人”,无需棒杀也无需捧杀 | 新京报快评

(2017-11-03 11:36:10)
标签:

杂谈

​文 | 与归

最近,一则“‘我快不行了,让我再看一眼儿子吧!’老爸在抢救,儿子却在隔壁救别人!”的微博引发热议。说的是10月19日上午,浙江台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葛卫力在给患者做手术,而其父亲也因心肌梗死复发、生命岌岌可危而在隔壁被医治。

这样的巧合和身份关联,让葛卫力遭遇舆论的冰火两重天。有人给他点赞,称其敬业,是“伟大的医生”;有人指责他不孝,“对得起人民,对不起亲人”。这让葛卫力一头雾水,也影响了心情和生活,“莫名其妙的低落,嘈杂的声音太多了。”

葛卫力莫名其妙的低落,来自部分网友莫名其妙的苛责。据媒体后续报道,其父亲有心脏病好几年了,也在自己的科室里做过手术,是他的老师、心血管内科主任江建军主刀,事发当天也是。而其父亲当天“胸痛突然发作”,是在儿子走进手术室之后;从江建军的反馈来看,其父亲的情况实际上并非特别危急。

现在看来,作为医生,葛卫力是在正常履职尽职;作为儿子,其所作所为,也实属正常,谈不上“不孝”。一些人面对这样的新闻,由于关键信息和细节并没完全呈现,往往对彼时彼景的认知有一定的偏差。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zvpO0A1D8QTzHjibqyHDKRFA3JP4PAOfks5xmQrKATiaWNKlK45LsxmY7Ozia0jLnCUtdBuxQT9bIgJMUG4ZpPzUg/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新京报快评" />

但偏差归偏差,却没必要盲目苛责。一个网友说得很到位,如果他的父亲手术意外了,会有人指责他不孝;那如果他的病人因为他不责任手术意外了,是不是也该去指责他自私?所以,我们应充分理解并尊重这样一个两难的男人,而不是盲目地、情绪化地去谴责。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但我们首先应该对别人温柔以待。设身处地想一想,现实还原一下,其实并不难理解他人。换做自己,恐怕也未必比这位医生和儿子做得更好、更周到。

当然,当我们从一个极端走回来,也绝无必要走向另一个极端。据报道,当地有政府部门想推荐葛卫力去评选好人榜,被婉言谢绝了。我觉得更该点赞的,其实是葛卫力的这个态度,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件普通事,外人在放大,但他自己内心却有冷静的衡量,不被浮躁的情绪诱惑。

回到事实本身,这也只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和合格的儿子。我们可以为葛卫力的临危不乱和责任意识点赞,却没必要用“崇高”去放大他,去满足我们的一些“高大全”的形象想象。

葛卫力到底崇不崇高,他自己的一句话很清楚,“我很普通,比我更努力更好的人还有很多”。葛卫力到底孝不孝,其母亲的一句话,其实也可以一锤定音:“儿子好不好,我和他爸最清楚。”一切正常而又美好,这才是最动人的地方。 

□与归(媒体人)

编辑:与归   实习生:纯洁 大雄   校对:陆爱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