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小一个竹簸箕,李大爷编了41年,罗大爷买了31年。30多年来,两人生生把买卖给做成交情。
人生在世,谁还没几个老交情老朋友。有时和三五好友去K歌,在点歌排行榜上,周华健演唱的《朋友》经常在靠前的位置,几乎都成了每次聚会的必唱曲目。
41年前,李佰洲老人正处于伤痛中。那会,李佰洲在生产队挖沟修渠,有一天,冷不丁被山上滚下的石头打到后背。
虽然从死神手里抢回一条命,但李佰洲一度想不开,甚至想一死了之,因为正值26岁青壮年的他,既是家里顶梁柱也是两岁幼女的父亲,身体从此高位截瘫,胸部以下没知觉,大小便失禁,这个打击太大了。
这个打击曾经让他一蹶不振,直到两三个月后,李佰洲才想明白。他知道,他必须尽快接受现实,重拾生活下去的信心。
好在,他很快找到了一门适合自己的手艺。他学会了编筲箕,这门手艺躺着就能干,而且由于他自己的努力和专注,手艺越来越好。
编筲箕,好是好,但问题是要怎么卖出去呢?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产有销,才能良性运转。就是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成全李佰洲这么多年专心编竹器的是罗万生。最初,罗万生只是同情李佰洲,想去帮帮他,顺便做点小买卖。后来则一直帮着卖李佰洲编制的竹器,成了他的专属“销售”。
竹簸箕、竹筛和竹盖,都是纯天然产品,我小的时候,家里经常用,因为它透气,耐用。但世易时移,慢慢的,这些老物件开始减少,第一是不好买,第二是被各种不锈钢类器皿所代替。这也是罗万生这么多年的体验,“前些年还好些,现在越来越不好卖了。”
尽管如此,罗万生却从未中断拿货。有一次,罗万生骑电动三轮车摔到沟里,后来,腿上打着膏药按时出现在李家。
李佰洲也知道竹篾器不好卖,但他不知道的是,因产品滞销,罗万生不得不在家里专门腾了一间屋子来堆放筲箕、竹筛、竹盖等。
罗万生安慰李佰洲,“只要你继续编,我就继续买。”
对于销路,罗万生则说,“慢慢卖嘛,哪天我不在了,子女可以帮着卖,反正总有卖完的一天。”
在商言商,如果做生意不图钱,剩下就只是善心和交情了。“这是我们的人情关系,不仅仅是买卖关系。”罗万生放心不下李佰洲,“要是我不去收了,更不会有其他人去收了,以后他怎么办?”
这个故事让人动容的地方,倒不是罗万生帮助老伙伴卖了多少竹器,而是他一直在用这种转售的方式让李佰洲的价值得到体现,从而重拾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让他觉得自己还能赚钱,还能养家。
从物质角度来说,与其把卖不掉的竹器都堆在自己家里,不如直接给些钱贴补给老伙伴,但好在罗万生懂得,李佰洲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还有在世界上生存下去所依凭的那份自我肯定。
罗万生不是“好”的生意人,他总是想着“生产者”李佰洲,可他忘记了,自己这个“销售商”以后要怎么办?毕竟他也老了。
好在2014年,李佰洲一家被纳入贫困户,每月会拿到一些政府的补贴,包括房子的维修,医疗保险、孙子读书的教育补贴。现在女儿也到外面打零工了,每月有人有1000多元的收入。
李佰洲老了,身体每况愈下,他编竹器,原料和销路现在都面临困难。或许,67岁的他,也应该休息下了。
不过我发现许多网友都和罗万生一样,没有说要直接给他捐钱,而是鼓励他,只要还有意愿和气力,就继续编下去,还有人说,要给他开个网店。其实,这份鼓励,和政府以及救助机构的物质补贴,都是李佰洲所需要的。
编辑:新吾